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必修一 第二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8948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必修一 第二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必修一 第二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必修一 第二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必修一 第二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必修一 第二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必修一 第二章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必修一 第二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必修一 第二章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必修一 第二章Word文档格式.docx

固体、液体和气体

(2)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

代码

名称

深度

波速

A波

B波

C

莫霍面

地面下平均35千米处(指大陆部分)

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

古登堡面

地下2900千米处

完全消失

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2.C以上为地壳,C、D之间为地幔,D以内为地核(由E外地核和F内地核组成)。

3.岩石圈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km)

地震波的速度变化

特征

地壳

 

平均17

2900

(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

(纵波速度突然

下降,横波消失)

①固体外壳;

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地幔

上地幔

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

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

下地幔

地核

外地核

呈熔融状态

内地核

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

[特别提醒] 

(1)地壳的厚度不同,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约35千米,大洋地壳薄,平均厚度约7千米。

(2)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二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011·

大纲全国文综)读下图,完成第1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片判断,该景观示意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在岩浆喷出地表时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因此火山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于地幔。

(2010·

江苏地理)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遭受重大损失。

右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第2题。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 A

解析 火山灰是岩浆喷出地表在大气中冷凝形成的,之后经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

故迁移的起始圈层是大气圈,终于圈层是岩石圈。

3.读“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

A和B是________,A和B+C是_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面F是________。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 

(1)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上地幔

(2)莫霍面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解析 由图可知,A、B所在的圈层从深度上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应是地壳。

C+D+E是地幔的一部分,其中C是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A、B、C共同构成了岩石圈;

D是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F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即莫霍面,地震波在经过此不连续面时,短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

考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1)范围:

下部边界为地球海陆表面,上部边界约在高空2_000~3_000千米处。

(2)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

含量

作用

干洁

空气

二者占干洁空气体积分数的99%

维持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

二氧

化碳

含量很少

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

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3)分层

①对流层

②平流层

③高层大气

[知识拓展] 地球外部大气层的作用

(1)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尤其是氧气;

(2)吸收紫外线,减轻其对生物的伤害;

(3)减少小天体对地球的撞击;

(4)使地表昼夜温差适中。

2.水圈

(1)组成:

主体是海洋,还包括其他水体形式。

(2)作用:

参与物质能量转化,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

3.生物圈

(1)概念:

地球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圈层。

(2)范围:

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大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具体表解如下:

圈层

含义

分布

基本特征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地表至大气上界

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①分布形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

②分布范围:

广泛存在于地表、地下、大气和生物体中

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是有生命存在的圈层

[思维拓展] 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水圈、大气圈、地壳均是由无机成分构成,而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由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共同组成的。

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指生物圈。

据报道,不久前美国的一颗已经废弃的卫星,失去控制砸向地球,众多的残片坠落在南太平洋中。

据此并读图回答1~2题。

1.这些卫星残片落回地球时没有穿越的地球圈层是(  )

A.大气圈B.水圈C.生物圈D.岩石圈

2.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

B.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中

C.①圈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D.②圈层中硅镁层在大洋洋底缺失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卫星残片首先穿越大气层,落入太平洋中,主要涉及的是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没有穿越岩石圈。

第2题,生物圈是一个跨圈层的圈层,其界限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4.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 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

D、E合为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选项中应是横波完全消失。

第4题,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它包括整个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厚度不一,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是地球圈层部分知识最常考查的一种形式,在对其判读时要重点突破以下几点:

1.记准顺序,掌握数据

(1)“记准顺序”:

外部的圈层结构中,大气圈在上,水圈在下,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内部圈层即“两面三层”,“两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三层”即依据两个分界面分成三个层,从外向里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2)“掌握数据”:

读图时要结合一些相应的数据去判断。

2.结合位置,联系作用

(1)外部三大圈层,可用与岩石圈的相对位置图示来帮助识记,如下:

(2)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如化石形成于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风蚀地貌形成于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喀斯特地貌形成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火山灰形成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

练出高分

一、选择题

2014年1月13日,波多黎各北部附近海域发生6.5级地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地震时,位于地震附近海域船只中的人应感到(  )

A.上下颠簸

B.左右摇晃

C.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摆

D.无感觉

2.地震、海啸的发生,对下列哪一圈层影响最小(  )

A.岩石圈B.大气圈

C.生物圈D.水圈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纵波可以通过液体传播,横波不能,故船上的人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不会感受到左右摇晃。

第2题,地震直接作用于岩石圈,并通过地震波影响水圈产生海啸,从而影响海洋生物及人类(生物圈),对大气圈的影响最小。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

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

据此回答3~4题。

3.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软流层B.地壳C.地幔D.地核

4.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浅层地能主要分布在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存在于地壳中。

第4题,结合上题,浅层地能埋藏深度较浅,其主要热源是太阳辐射能。

2013年10月31日,俄罗斯堪察加舍维留奇火山出现喷发,其烟柱高达海拔10公里。

回答5~6题。

5.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

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6.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考查了有关岩石圈的知识。

岩石圈是由岩石构成的,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的上部)。

它与地球的外部圈层关系密切。

第6题,考查了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知识,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的外部圈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