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小说阅读解题指津Word下载.docx
《新课标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小说阅读解题指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小说阅读解题指津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是思考向题要瞻前顾后;
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牢记:
欲速则不达。
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
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
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
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域,具体到段、句、词。
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简单说,即审题
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
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三、常见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
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
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
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
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
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
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
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长于抒情。
7.反复: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
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
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
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
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
结构严密,完整匀称;
烘托铺垫,前后照应;
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
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四、命题趋势
人物形象
常见题型:
1.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①结合全文,简要地分析×
×
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
②.×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请举例作简要分析。
③×
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试各举一例。
2.举例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
试题对应举例:
解题思路: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例1】《魔盒》:
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
【答案】①热爱故土,珍视亲情:
魔盒珍藏了40年,经历了两次大战也没丢掉。
②淳朴善良,热情爽直。
带着母亲般的慈爱关心我,并殷勤地献上热茶。
③观察敏锐,善解人意。
注意到手提箱上的标签,看出我心境不佳,并拿出魔盒来开导我。
【例2】《雁阵》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
【答案】①忠于职守(如“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等)
②面对威胁不退缩(如“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等)
③坦荡、自信(如“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等)
④关心他人(如“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
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等)
⑤对像狗娃这样犯过罪的人也并不丧失信心(如“狗娃不是人?
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
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等。
)
【例3】《看病》:
小说中塑造的“魏力”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为塑造这一人物主要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请简析。
【答案】①趋炎附势见风使舵
②主要使用了对比,细节描写。
小说叙写了林森两次看病的情景,抓住魏力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形成前倨后恭的对比突出了人物性格。
【例4】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
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小人物。
(人物形象的本质)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无法认清自我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对“我是谁”这个哲学命题的思考。
(人物形象的意义)
评价人物形象的两个要点,第一,概述人物的本质形象(非具体的外貌特征);
第二,表明自己的态度,即点明人物的意义,相当于通过人物形象反映怎样的主题。
故事情节
1.文中所写×
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
事物、×
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此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明确情节构思最终是为了表现人物这一特点,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
二是前后照应;
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
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
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具体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一般表述形式为:
情节(事物)在文中起到了……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3.概括小说情节,往往又分为: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④说说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试题举例:
1.
【例1】小说的主要情节是“看病”,但中间却写了“林森女儿找工作一事”,这样写有何作用?
(4分)
【答案】这一情节揭示了趋炎附势是主要现象,深化了主题,也为下文林森心理的变化作铺垫.
2.
【例2】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
【答案】从开始的自我怀疑到产生决心重新认识自我的念头,然后在与名人的外貌特征的比较中寻找自我,最终获得信心,认定自我。
环境描写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出其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②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④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⑤表现主题
试题例举:
【例1】《魔盒》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答案】特点:
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
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例2】《雁阵》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
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①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蓝空的日头。
②A、空阔无人的野地,增加紧张氛围,使矛盾冲突更尖锐。
B、晚秋时节,蓝天丽日的描写,是雁阵出现的明亮背景,矛盾冲突晴朗化,促使狗娃醒悟。
主题思想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
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题目(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①设置了悬念。
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②标题改为另一个,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
【例1】
小说以“看病”为题,有何含义?
请简述。
【答案】表层意思是林森两次看病这一情节,深层含义是指他由此看到了社会的病态及由此引发的心态失衡。
【例2】“雁阵”的含义是什么?
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答案】①象征人的价值无比崇高,是表现人性的主题,促使狗娃人性复苏。
②A、它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主题的表现由隐而显;
B、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矛盾冲突。
【例3】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5分)
【答案】以“魔盒”为题更合适。
理由:
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③具有象征意味或表现主题。
正是装着家的声响、气味、和场景的魔盒,才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贝格斯太太对家的珍爱。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
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表达技巧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