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8177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试题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试题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试题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试题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试题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试题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试题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试题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

【解析】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二里头宫殿是中国最古老、也是最早的帝王宫殿,宫殿遗址向人们展示了昔日奴隶制夏王朝的繁华;

帕特农神庙是伯利克里执政时期为了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显示雅典人对其城邦的保护神——雅典娜女神的尊崇。

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灵魂安息之所,同时也是法老王权的象征。

【答案】C

2.《左传》曰: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

【解析】材料反映了从夏到西周“鼎”的迁移,“鼎”被赋予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问鼎中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鼎”被赋予国家权力的象征,符合题意。

【答案】D

3.对于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

A.《希腊史》(格罗特著)B.影片《特洛伊》

C.油画《帕里斯的裁判》D.《荷马史诗》

【解析】格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史学家,他的《希腊史》是根据之前有关特洛伊战争的文献写作而成,属于第二手史料,B、D项属于影视、艺术作品,有主观加工的成分;

公元前12世纪末,特洛伊战争爆发。

到公元前8世纪,荷马把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短歌、传说整理加工,创作了《荷马史诗》。

因此《荷马史诗》作为记录特洛伊战争的作品更为可靠。

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

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识记与迁移。

公元前217年秦朝已经统一中原地区,并以秦半两钱作为通用全国的法定货币,因而蚁鼻钱已经不能再中原流通,故选C项。

5.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抗议。

②于是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

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

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

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①②③是对当时历史事件的记录,属于历史史实;

“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④是对①②③中历史史实的解释,属于历史解释。

6.有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道:

“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这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

”“这座城市”是

A.君士坦丁堡B.雅典C.威尼斯D.麦加

【解析】“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上”“从爱琴海到黑海的通道”,根据这些地理位置的限制,可知是君士坦丁堡。

【答案】A

7.“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

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B.东汉光武帝C.曹魏文帝D.北魏孝文帝

【解析】下诏迁都洛阳,民众死后葬于河南,不再迁回故地,都成为了河南洛阳人,促进了民族融合。

符合这些信息的只有北魏孝文帝改革。

8.下图为初建于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它是

A.市民通过行会组成的政治中心B.市民与教会共同施政的中心

C.市民与庄园主共同施政的中心D.市民与骑士联合执政的中心

【解析】中世纪后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这样的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存在的众多行会组织是城市中同行业的手工业者或商人的联合组织。

市民通过行会组成的政治中心即市政厅来对城市进行管理。

9.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

《元史·

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

”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A.向各省宣达政令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解析】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

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

A项为元朝中书省。

10.右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

该王朝是

A.西周B.秦朝C.西汉D.唐朝

【解析】此王朝的疆域中通过河西走廊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作为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管理西域。

11.日本《养老律令·

学令》中规定学校须行“释奠礼”,以祭拜孔子。

该规定最可能出现在

A.公元6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10世纪D.公元12世纪

【解析】日本祭拜孔子说明日本社会受到唐文化的影响,而646年(大化元年)开始的大化改新就是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由此推断选B项。

【答案】B

1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

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A.美洲B.非洲C.亚洲D.大洋洲

【解析】在葡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探索航行的同时,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坚信地圆说,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航行,也一定能到达中国和印度。

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了陆地,他以为这里就是印度。

【答案】C

13.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

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

【解析】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发明、研制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印刷的大量书籍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14.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

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

A.16世纪中叶B.17世纪中叶C.18世纪中叶D.19世纪中叶

【解析】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棉纺织厂实行工厂化管理,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受它的影响,别针工场进行制作工艺的分工,每名工人单独完成一道工序,提高了工人的专业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故选C项。

15.下图是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图卷》,图中传自西方的事物是

A.老者的眼镜B.门前的店幌C.兴盛的商铺D.商人的衣着

【解析】B、C项在中国古代商业繁荣的城市已经出现,D项商人的衣着也是中国传统服饰,用排除法选择A项,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明朝中叶传入中国。

16.在中学毕业作文中,马克思以“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目标,并倾注了毕生精力实践上述理想。

他在19世纪40年代取得的实践成果是

A.参与第一国际的创立B.出版《资本论》

C.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D.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解析】马克思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昭示共产主义原则,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故选D项。

其余三项时间明显不符,A(1864年)、B(1871年)、C(1859年出版《资本论》第一卷)。

17.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A.石油化工业B.冶金采矿业C.机器制造业D.轻工纺织业

【解析】中国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因此民族资本家主要以投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轻工业为主,A、B、C项属于重工业,D项属于轻工业。

18.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

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电力与蒸汽B.电力与钢铁C.蒸汽与煤炭D.煤炭与钢铁

【解析】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主要展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这也是此次世博会的物质基础,蒸汽、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电力与钢铁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符合题意。

19.根据右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64至1895年中国

A.国库白银储备

B.领水外轮吨位

C.铁路里程数

D.茶叶出口额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1895年《马关条约》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剧清政府财政困难,国库白银储备日益减少,排除A项;

中国铁路的出现是1876年英美商人修建的沪淞铁路通车,1864年铁路在中国还不存在,排除B项;

19世纪末资本输出成为主要侵略方式,茶叶出口额变化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0.右侧是一幅题为“俾斯麦牌香肠”的漫画,它讽喻了俾斯麦的

A.武力统一政策

B.全球扩张政策

C.社会保障政策

D.欧洲均势政策

【解析】结合漫画的文字信息“血”和俾斯麦的政治经历可知“铁血”指武力和战争。

统一前夕处于1862年9月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俾斯麦,运用“铁血政策”通过王朝战争结束了德意志政治上众多小邦的封建割据状态,完成统一,故选A项。

21.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解析】结合十月革命的背景可知当时俄国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获得“和平”与“面包”,《和平法令》宣布俄国退出一战,为赢得和平提供了条件,《土地法令》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满足了农民生存的需要,故选B项。

22.“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

”上述情景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解析】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地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同时宣传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因此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的各种学说得到迅速传播,一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找到支持者”。

23.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

A.宗教文化

B.科学技术

C.社会理论

D.文学艺术

【解析】《天演论》宣传的是社会进化论思想;

《原富》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宣传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宣传三权分立思想,《群己权界论》即穆勒的《论自由》宣传自由主义,都涉及社会伦理问题。

24.“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

”宣言中“野蛮和残暴的力量”指的是

A.德、日、苏B.德、意、日C.德、苏、奥D.德、意、奥

【解析】选自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