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教案设计 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7582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教案设计 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教案设计 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教案设计 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教案设计 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教案设计 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教案设计 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教案设计 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教案设计 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教案设计 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创境激疑

一、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

“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

”(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

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合作探究

(一)整体观察

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

汇报交流。

3、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

提问:

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

学生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教师提问:

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总结学生的发言: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拓展应用

1、做教科书例2

2、智力游戏:

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观察物体

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

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第1课时)

《倍数和因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

《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

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

“倍数和因数”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自然数的知识之后,五年级数学水平比较好,在教学中我争取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自主探索。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因数和倍数个数方面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数的乘除运算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自主探索和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观察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

(1)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

(2)交流学生的分类情况。

(预设:

学生会根据算式的计算结果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

第二类是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而商不是整数。

2.明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1)同学们,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

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12÷

6=2,我们就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2)在第一类算式中找一个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3)强调一点:

为了方便,在研究倍数与因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数的除法算式”中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简洁明了,同时为学习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进行有效铺垫。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

(1)独立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我们能不能说“4是因数”“24是倍数”呢?

表述时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正确表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是单独存在的。

我们不能说4是因数,24是倍数,而应该说4是24的因数,24是4的倍数。

4.理解一个数的“因数”和乘法算式中的“因数”的区别以及一个数的“倍数”与“倍”的区别。

(1)今天学的一个数的“因数”与以前乘法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区别呢?

课件出示:

乘法算式中的“因数”是相对于“积”而言的,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分数;

而一个数的“因数”是相对于“倍数”而言的,它只能是整数。

(2)今天学的“倍数”与以前的“倍”又有什么不同呢?

“倍数”是相对于“因数”而言的,只适用于整数;

而“倍”适用于小数、分数、整数。

(3)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与学生已学过的乘法算式中的“因数”以及“倍”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比较容易混淆,这也是学习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意义的难点。

通过观察、对比、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和乘法算式中的“因数”的区别以及一个数的“倍数”与“倍”的区别。

(二)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例2:

1.探究找18的因数的方法。

(1)18的因数有哪些?

你是怎么找的?

(2)交流方法。

预设:

方法一:

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除法算式找18的因数。

因为18÷

1=18,所以1和18是18的因数。

2=9,所以2和9是18的因数。

3=6,所以3和6是18的因数。

方法二:

根据寻找哪两个整数相乘的积是18,寻找18的因数。

因为1×

18=18,所以1和18是18的因数。

因为2×

9=18,所以2和9是18的因数。

因为3×

6=18,所以3和6是18的因数。

2.明确18的因数的表示方法。

(1)我们怎样来表示18的因数有哪些呢?

怎样表示简洁明了?

列举法,18的因数有:

1,2,3,6,9,18。

图示法(如下图所示)。

3.练习找一个数的因数。

(1)你能找出30的因数有哪些吗?

36的因数呢?

(2)怎样找才能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获得找一个数的因数的不同方法,在练习中体会“一对一对”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避免遗漏或重复。

初步感受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以及“最大因数、最小因数”的特征。

(三)找一个数的倍数

教学例3:

1.探究找2的倍数的方法。

(1)2的倍数有哪些?

利用除法算式找2的倍数。

因为2÷

2=1,所以2是2的倍数。

因为4÷

2=2,所以4是2的倍数。

因为6÷

2=3,所以6是2的倍数。

……

利用乘法算式找2的倍数。

1=2,所以2是2的倍数。

2=4,所以4是2的倍数。

3=6,所以6是2的倍数。

(3)2的倍数能写完吗?

你能继续找吗?

写不完怎么办?

(4)根据前面的经验,试着表示出2的倍数有哪些?

列举法、图示法)

2.练习找一个数的倍数。

你能找出3的倍数有哪些吗?

5的倍数呢?

【设计意图】在理解“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必要性。

初步感受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以及“最小倍数”的特征。

(四)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特征

1.从前面找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2.讨论交流。

3.归纳总结。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倍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

(五)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

(1)想一想,怎样找不会遗漏、不会重复?

(2)哪些数既是36的因数,也是60的因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再次体会“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和“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同时,渗透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意义。

2.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答案。

(2)思考:

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设计意图】渗透5的倍数的特征。

3.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5题。

(2)你能改正错误的说法吗?

(六)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课时)

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有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可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

另外,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形成体积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本课时教材以主题图的形式,从生活中的物体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在长方体的认识中,先让学生认识顶点、面和棱,接着由长方体的实物的观察和动手探索,引出长方体的特征,最后用学具拼搭制作长方体的框架,从而认识长方体的棱分为长、宽和高这三组。

学生在第一学段对长方体有了一定的形象上的认识,能辨别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但对于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的特征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这节课主要是围绕长方体的特征的探索而展开学习的。

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