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备课 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37407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备课 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备课 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备课 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备课 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备课 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备课 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备课 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备课 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备课 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借助一些生活常识,探索、分析,加强对负数的认识2、借助具体事例、数轴等帮助学生理解负数和正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关系,以及负数的大小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对周围环境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负数来解决。

教学重点

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难点

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教学准备

温度计、直尺、ppt课件、实物投影

课时安排

总计2课时

负数的认识-------------1课时

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1课时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教学

内容

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特殊应用。

教材

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涉及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的特殊应用。

通过这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高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其中,“成数”的内容由“你知道吗”变成正式教学内容。

同时,还增加新编了“购物中的实际问题”。

特别地,理解这四类特殊百分数的现实含义,除了掌握一般性的数量关系以外,更需要学生理解很多“数学之外”的知识,如税务知识、金融知识等。

目标

1、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2、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3、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难点

重点:

会解决有关打折、成数、税率及利率方面的问题 

难点:

利息的计算

措施

1.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2.引导学生主动迁移,将有关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等问题转化为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1)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掌握转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于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存在,学生多多少少有过接触,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其二,本单元的内容仅是百分数概念的实际应用,学生有百分数及解决一般百分数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学习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2)遵循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提高利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是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3)适当增加变式练习,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易错易混淆之处,加强对比分析,促进理解掌握教学的过程不是系统地讲授,而是灵动的“点拨”(即引在重点上,导在疑难处,点在困惑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拨与引导,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

课时

安排

本单元课时数:

5课时

1、折扣……………………………………………………1课时

2、成数……………………………………………………1课时

3、税率…………………………………………………1课时

4、利率…………………………………………………1课时

5、解决问题………………………………………………1课时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圆柱、圆锥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

加强了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如,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教材均通过列举大量生活中的圆柱、圆锥形实物,在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引入。

在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后,再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具有如此特征的实物,以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又如,对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的教学,教材注意拓宽学生的探索空间,加强对图形计算方法的探索,加强在操作中对问题的思考。

例如对圆柱表面积的教学,教材一开始就提出问题: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让学生动手操作,剪一剪展开观察,再进一步探索:

长方形的长、宽与什么有关?

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的周长的关系,宽与圆柱的高的关系是学生在自主操作、观察与探索过程中获取的。

在此基础上教材又提出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圆柱的表面积怎么计算呢?

使学生探索得出: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另外,在认识圆柱和圆锥时,教材增加了用长方形(或三角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的活动。

此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1.知识目标:

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

本单元所选取的圆柱和圆锥大多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计算的量比较大学生要想算对就必须比以前更加的细心,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的做题习惯。

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让学生充分的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

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3、加强相关知识的对比,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识结构。

4、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做好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

总计7课时

圆柱的认识----1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1课时

圆柱的体积----1课时

圆柱的体积例7---1课时

圆锥的认识---1课时

圆锥的体积---1课时

整理与复习---1课时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图像,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

“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比例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对数量关系的认识,通过感知数量间的变化规律,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的解比例。

3.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象,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5.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的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6.使学生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策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比例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对知识间关系的理解,提高数学素养。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让学生体会函数思想,是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1.重视概念的理解,强调概念的应用,提升概念掌握的水平。

2.注重学生的参与,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方法的获得过程,在此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能力。

3.重视知识的应用,重视问题解决的教学,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完整过程。

 4.注重知识的沟通与数理,重视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和方法的灵活性。

5.提供灵活、综合、变式的练习,以高质量的思维材料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5课时 

3.比例的应用-------------------------4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