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第17课《声音的传播》教案Word下载.docx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第17课《声音的传播》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第17课《声音的传播》教案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
波波因咳嗽到医院就诊,医生用听诊器听波波身体里的声音,波波问:
“医生阿姨,您这样就能听到我身体里的声音吗?
”
2、思考:
听诊器为什么可以帮助医生听到波波肺部的声音?
3、声音从波波是肺部传到医生的耳朵里,是声音的传播过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传播。
4、板书课题:
17、声音的传播
走进情境
思考交流
齐读课题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活动一:
听诊器传声的秘密
1、出示听诊器图片
听诊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
两百年前法国医生雷奈克发明了听诊器给病人看病。
早期的听诊器就是一个中空的木管,虽然和现代的听诊器样子不一样,但原理是相同的。
2、大家观察一下它的结构。
它有什么特点?
里面是空的管道。
3、思考:
根据听诊器的结构,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从听诊器的一端传到另一端的?
猜测:
声音是通过管道还是管道里面的空气传播的?
4、听诊器是通过空心的导音管来传声的,究竟是依靠管壁还是管内的空气传声呢?
由于声音的传播是肉眼看不到的,我们要通过实验来进行确认。
5、任务:
用橡胶管、漏斗和橡皮膜做一个简易听诊器。
比较橡胶管处于通畅和阻塞情况下的传声效果。
6、用手指轻轻摩擦橡胶膜,能听到声音吗?
7、把橡胶管堵住后,还能听到声音吗?
8、汇报交流:
橡胶管通畅时,能听到声音。
橡胶管堵塞时,不能听到声音。
9、结论:
听诊器中的声音传播靠的是导音管中的空气。
10、在听诊器中,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同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声音都是靠空气传播的。
所以,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活动二: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1、思考:
听诊器传声离不开空气。
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声音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这一过程有什么特点呢?
2、任务:
观察声音在空气传播时,声音的方向、强弱变化和越过障碍物等方面的特点。
3、铃声响起,校园各处都听到了。
这说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声音是朝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4、如果两个人隔着非常远说话,为什么听不清远处的声音呢?
这又说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传播的越远,声音越弱。
5、你站在门外听老师讲课,门窗都打开听老师讲课听得非常清楚,如果把门窗都关掉,为什么就听不清楚了呢?
声音越过障碍物后,声音会减弱。
6、小结:
7、资料:
在太空中能听到声音吗
太空是个寂静的世界。
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空间传播。
2008年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首次出舱行走。
舱内外的宇航员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能通过无线电进行通话。
活动三:
声音能在其他物体中传播吗
除了空气以外,声音还可以在其他物体中传播吗?
2、实验一: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吗?
3、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指轻轻地划过桌面的声音,然后耳朵离开桌面,比较两者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声音可以在木板中传播,即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4、实验二:
声音还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5、在水中敲击铃铛,尝试听一听声音,说说声音从铃铛传播到耳朵的过程。
6、声音经过水、水缸、空气传到耳朵。
7、小结:
声音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固体等各种物质传播。
8、讨论:
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固体:
隔墙有耳、土电话等。
液体:
岸上的脚步声把水里的鱼吓跑、声纳探测鱼群等。
气体:
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
实践:
做一个土电话
1、任务:
根据固体、气体传声的原理,尝试用线、塑料管等材料制作土电话。
2、土电话的制作方法:
工具及原料:
两个纸杯或其他圆筒状物、一条棉线、两根小火柴、胶水
(1)两个纸杯用针在纸筒底部中央扎一个小洞,方便线穿过即可。
(2)把一根棉线的两头各穿入两个纸筒的两个小洞。
(3)把火柴上面引燃的火药去掉,留下火柴梗。
(4)将穿入纸杯的棉线拉出来,并将火柴梗用棉线从火柴梗的中央绑住。
(5)固定火柴梗:
轻轻往纸杯底部方向拉棉线,让火柴梗伏贴于杯子底部,然后胶水把火柴梗固定在杯子底部,等待干掉。
即成功做成土电话。
(6)试听,拉直线,往纸杯说话就可以听到声音。
随堂练习:
1、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B)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A、空气B、棉线C、纸杯
2、声音不能在(C)中传播。
A、固体B、气体C、真空D、液体
3、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液体能传声的是(C)。
A、依靠潜水艇的声音判断它的位置
B、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网里
C、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
D、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4、当我们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钟罩里的闹钟铃声(A)。
A、越来越轻B、越来越响C、不变
观察图片
了解听诊器
观察交流
思考
猜测
明确任务
分组实验
汇报
得出结论
总结
交流
了解资料
自主做实验
讨论交流
学习制作方法
完成练习
本课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声音可以在听诊器管道里的空气中、桌面的木板中和水中传播,从而理解声音可以在物体中传播。
声音传播的现象非常常见,可能不太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所以教材采用学生不太熟悉的物品——听诊器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推测听诊器的传声是依靠管内的空气还是管壁?
虽然多数同学会认为可能是和空气有关,但没有确凿的证据是不能够做出肯定的判断。
因此,活动1是本课的重点活动,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听诊器内的传播,找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证据,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实证的科学精神。
在完成活动1的基础上,后面的内容才能顺利的实施。
最后是制作土电话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
布置作业
完成土电话的制作,并与同学互相配合试一试土电话的效果。
课堂小结
板书
听诊器:
空气传播、四面八方
桌面:
固体传播
水:
液体传播
第一单元第03课《种子的传播》练习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一单元第3课时
《种子的传播》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植物的()成熟后,能在()的环境中萌发生长。
通常情况下,种子传播到()的空间里,能有更大的生存机会。
2、自然界中的果实和种子,有的借助()传播到远处,除此之外,还有依靠()、()、()传播种子的植物,这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在结构与形状上也展现出一些明显的()。
3、莲是()植物,具有适应()传播的明显特征,果实附着在海绵质的莲蓬(花托)上,一是具有(),二是具有()。
4、酢浆草的果实则借于自身开裂时产生的()把种子弹出一段距离。
5、黄鹌菜的果实(),还长着很多(),很容易被()吹散飘到远处和高处。
二、连一连:
植物名称果实(种子)特点传播方式
酢浆草果皮成熟时纵裂风力
蒲公英果实表面有很多钩状的刺水力
槭树莲蓬很轻,组织疏松自身弹射力
鬼针草果实上长有长长的冠毛动物
莲果实肉甜美味,内果皮坚硬
樱桃果实上长有翅
三、简答题。
在制作模拟种子传播的模型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种子的传播》同步练习答案
1、果实和种子适宜远离母体
2、风力水动物自身弹射力适应性
3、水生水力防水性漂浮能力
4、弹射力量
5、很小很轻绒毛风
在选择制作种子(或果实)附属结构的材料时,要根据所模拟的种子(或果实)结构特征来选择,如,模拟降落伞式的可以选择棉花,模拟带翅的则选择塑料薄膜,等等。
测试时,可以吹气,也可以用扇或吹风筒模拟自然风。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一单元第04课《专题探究:
可以不用种子繁殖吗》教案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时教学设计
《专题探究:
可以不用种子繁殖吗》
第一单元
1、举例说出有些植物可以通过根、茎、叶来繁殖后代。
2、初步学会用茎和叶繁殖新的方法。
经历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并能通过观察和记录来搜集和整理信息。
能持续地对植物繁殖进行研究。
初步学会用茎和叶繁殖新的方法。
1、出示生活情境:
琪琪的亲戚位于郊外的一所住宅,院落的栅栏是由柳枝围闭而成的。
琪琪和波波跟随家人来这里度假,琪琪看见做栅栏的柳枝长出嫩叶。
2、产生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种植活动,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的种子可以繁殖后代。
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植物的营养器官繁殖后代,因此,当他(她)看见原来光秃秃的柳枝长出了嫩叶时,自然会产生疑问“柳枝插到士里就能活吗?
3、今天我们大家一起通过专题探究活动,探究植物的营养器官是否可以繁殖出新植株。
专题探究:
可以不用种子繁殖吗
走入情境
产生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探究的热情,进而导入新课。
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都可以像番茄那样由种子繁殖出新的植株,使生命得以延续。
环节1:
提出问题
1、学生通过种植蔬菜和番茄,已经知道很多植物都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2、一株完整的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3、出示一些常见的园林植物
有些植物是不开花的,有些植物开花却不结果
4、提出问题:
除了种子,植物的其他器官可以繁殖后代吗?
环节2:
作出猜测
1、根据生活经验,猜测是否可以利用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繁殖后代,并说明理由。
2、草莓、甘薯的匍匐茎能长新的植株,人们用扦插、压条、嫁接等方法人工繁殖观赏植物和经济作物。
(出示图片展示)
3、出示发芽的马铃薯块茎、叶缘长出小植株的落地生根叶片两幅图片
4、学生观察图片,大胆猜测:
因为马铃薯块茎能发芽,所以我猜测用茎也能繁殖出新的马铃薯。
因为落地生根叶片的边缘能长出小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