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学Word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6775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事业管理学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公共事业管理学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公共事业管理学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公共事业管理学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公共事业管理学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事业管理学Word下载.doc

《公共事业管理学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业管理学Word下载.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事业管理学Word下载.doc

【补充】:

产品是指能够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分为五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基本产品、期望产品、附件产品、潜在产品。

核心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给购买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

基本产品即是核心产品的宏观化;

期望产品是指顾客在购买产品时,一般会期望得到的一组特性或条件;

附件产品是指超过顾客期望的产品;

潜在产品指产品或开发物在未来可能产生的改进和变革。

需求产品(满足需求)=私人产品+公共产品。

在现代社会,作为人类劳动对象的结果,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主要不在于生产的方式上或资金来源上,而主要在于消费方式的不同。

私人产品,即满足私人需求或私人消费需求的产品;

公共产品,即用于满足公众需求的产品。

(一)公共产品:

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通俗地说,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萨缪尔逊对于【纯公共产品】的定义:

纯公共产品是每一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能减少任何他人也消费该产品。

(特征:

非排他、非竞争)

1、非排他性:

①这是指人们在消费公共产品时,无法排除他人同时也消费该产品;

无法排除:

a、找不到方法或者理由排除;

b、排除代价太高且没有意义。

②或者排除在技术上可行,但费用过于昂贵而使得排除没有意义,从而实际上也是非排他性的。

具体而言包含四层意思:

A、共享性。

一人消费该产品时,无法排除他人也同时消费该产品。

(你消费他也消费)

B、排除成本高。

即使能排除,在经济上不合理或者技术上不可行。

C、消费没商量。

一经提供,任何人都不得不消费,不愿消费也无法拒绝。

(不知不觉就消费了)

D、等质等量。

任何人消费的量与质都是相同的。

用公式表示:

XS(公共产品的总供给)=X1=X2=-----XN(N为消费者人数),

对于私人产品来说YS=Y1+Y2+。

YN

2、非竞争性。

也称为公共产品消费时的合作性。

这是指对于公共产品来说,新增他人参与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边际成本没有增加的含义是:

①边际生产成本为0。

(增加一个公共消费者,公共产品供给者并不增加成本)②边际拥挤成本为0。

(即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1)在生产方面,不需要追加资源的投入。

如:

一套电视节目,收看用户的增加并不引起节目制作成本的增加。

(2)在消费方面,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满足程度。

马路上的路灯。

MCi(X)=0指公共产品,即消费人数的增加,不会导致供给成本的变化

MCi(X)>

0指私人产品,即消费人数的增加,导致供给成本的变化。

(二)准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它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如教育、政府兴建的公园、拥挤的公路等都属于准公共产品。

对于准公共产品的供给,在理论上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

(特点: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外部性)

1、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

Eg:

①非排他性+竞争性:

教育产品;

②非竞争性+排他性:

公共道路;

③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电梯、公交、医疗。

2、外部性:

外部性指一个人的行为对第三者的福利的影响。

准公共产品的外部性是指外部收益。

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其两种表现形式为:

①生产的正外部性:

生产的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即生产成本的下降。

②消费的正外部性:

消费的社会收益>私人收益,即社会对该商品需求的下降。

注:

公共产品也具有负外部性,如行政处罚。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

它包括正、负外部性。

意味着私人边际净收益与社会边际净收益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获得资源配置效率最优。

如图所示:

事务理论:

生产产品的活动。

(一)公共事务与准公共事务

公共事务

1、概念:

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事务称为公共事务。

2、特征:

(1)公共性:

①为公共服务为目的;

②成本共摊,效用共享;

③主体:

核心为政府。

(2)劳务性:

非物质形态为主。

(3)非营利性;

(4)阶级性:

社会的公共利益必然反映出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

准公共事务

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

准公共事务的特点是中介性(也叫作折中性)。

(1)公益中介性(也叫作公共性的折中性)。

公益性是指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公共事务具有完全的公益性,这意味着这个社会中的全体公众都可以享受这种利益;

准公共事务具有部分的公益性,这意味着这个社会中的部分公众可以享受这种利益;

企业事务不具有公益性,这意味着这个社会中的公众不可以直接享受这种利益(但可以间接享受这种利益)。

(2)盈利中介性(也叫作盈利的折中性)。

公共事务的公益性决定了在一般情况下,社会公众在享受公共事务所提供的服务时是不需要交费的。

准公共事务具有部分的公益性意味着为了弥补准公共事务的经费不足,或者为了平衡在享受公共事务所提供的服务方面实际存在的差异,也会采用收费的办法,但是,这种收费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企业事务不具有公益性,这也就意味着企业事务必然会采用收费的办法,并且这种收费以盈利为目的。

(二)公共事业管理

概念:

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各种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既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包含了四层含义:

(1)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

(2)客体是社会准公共事务。

(3)内容为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

(4)负有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绩效(看服务数量、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

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区别

1.企业管理特点

(1)企业管理目标相对单一

(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

(3)企业管理具有经济理性

(4)企业管理来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由此委托的经营管理权

2.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1)从管理的目标、目的:

(2)从权力来源:

(3)从经费来源:

部分来自于收入、部分来自于政府拨款;

来自于投资回报,即来自于所获利润。

(4)从管理的运行轨道:

法制轨道、利益轨道。

(5)从绩效评估: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3、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

(1)管理主体不同:

公共事业组织;

政府机关。

(2)管理方式不同:

平等;

等级制。

(3)管理的直接性与间接性不同:

自负盈亏;

国家财政拨款。

(4)管理的独立性与非独立性不同:

4、公共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区别

(1)管理的范围不同:

国家和公共事业组织;

公共事业组织。

(2)管理的主,客体不同:

①从主体看:

政府;

②从客体看:

公共事务;

准公共事务。

③从对象看:

全体公众;

全体或部分公众。

(3)管理教育的重点不同:

在职公务员;

公共事业组织人员。

(4)学科层次不同:

管理学--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学

一、定义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般规律:

管理规律和公共管理规律。

特殊规律:

公共事业管理规律和部门公共事业管理规律。

二、特点

1、跨学科与专门化的统一

(1)跨学科:

公共行政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

(2)专门化:

专门研究纲领。

2、学术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1)学术性:

对规律总结,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2)应用性:

来源和指导公共事业管理实践。

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1)实证性:

作出预测并得到证实

(2)规范性:

强调价值和伦理分析

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1)公共性:

和政治过程密不可分,立足本国实践

(2)管理性:

研究一般规律和方法,具有国际性

管理类别

定义

区别

特点

管理主体

目的

管理范围

职能

管理方式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公共事业组织内部提供准公共物品的活动进行管理,提高活动效率,并进而保证社会公众利益实现的过程。

1.准公共性。

2.非营利性。

3.非政府性。

4.专业性。

5.公共事业管理负有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其工作绩效不能简单的用利润或效率作标准,而必须用服务数量、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等多种尺度作标准.6.管理的独立性。

7.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和公共事业组织对社会的管理。

公共事业组织(客体是准公共事务)

满足部分社会公众利益

是指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和由公共事业组织承担的社会管理

通过对准公共事务一系列活动的调节控制,使准公共事务表现出有序、有效、可控制的特点

公共事业管理是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通过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为社会公共服务、社会公益事业和市场经济活动提供技术和辅助性的服务。

(公共事业组织在实现社会管理功能时,与服务客体之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公共事业管理是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其次是由公共事业组织履行监督管理职能,是直接性管理。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机关运用依法获授的国家公共行政权力,并在法律原则规定的范围内运用行政裁量权,以行政效率和社会效率为基本考量标准,处理公共行政事务的过程和活动。

(是根据管理学和政治学的一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对国家行政事务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国家对经济、科技、教育等部门进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国家机关改革的方案设计、途径和方法以及提高行政效率的具体措施等。

1、一切行政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与国家权力相联系,以国家权力为基础的。

2、行政管理是根据国家法律推行政务的组织活动。

在执行中又能动地参与和影响国家立法和政治决策,制定政策是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

3、行政管理既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又执行阶级统治的政治职能。

4、行政管理要讲究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监督和改革等方式,最优地实现预定的国家任务,并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

5、行政管理是人类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一个特定领域,有它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政府机关

满足全部社会公众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