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保护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6640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保护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铁保护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铁保护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铁保护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铁保护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铁保护方案Word下载.docx

《地铁保护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保护方案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铁保护方案Word下载.docx

上海东亚地球物理勘查有限公司

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用地22750㎡,总建筑面积79435㎡(其中地上58645.8㎡,地下20789.6㎡)。

设计有1座110kv变电站,9幢工业研发楼。

其中最大单体面积14815.6m2。

地铁50m保护区范围内A202基坑1400m2。

挖深3.3~3.9m

1.2土方工程概况

本工程基坑±

0.000m=+4.450m,场地整平后绝对标高+4.000,相对标高-0.450。

基坑开挖深度如下表所示:

范围

底板面标高(m)

底板厚(mm)

垫层厚(mm)

基坑开挖面标高(m)

开挖深度(mm)

A202号房

-3.0

700

100

-3.8

3350

电梯井、集水井等局部深坑落深1.3m~3.1m。

基坑面积约为1400㎡,因此本工程土方开挖量约为5320m³

A202基坑采用1:

1.5放坡开挖。

在地下车库基坑出零后,开始施工A202基坑。

1.3降水工程概况

A202基坑面积1420m2,挖深3.8m左右。

布置4套轻型井点降水设备。

坑内2套,每套井点管长40m。

坑外2套。

总管管径50mm,井管长4m,管径48mm,滤管长80mm,井点支管的间距为1.5m,管底应在底板下0.5m,连接软管一般采用PVC或橡胶管。

工程建筑红线

2.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

(2)地质勘察报告;

(3)国家、上海市和行业颁布的现行有关施工规范和标准

(4)本工程深基坑施工专家论证方案

3.保护内容

(1)严格遵守“上海市地铁沿线建筑施工保护地铁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对有关地铁沿线工程相关要求:

1)地铁结构设施绝对沉降量及水平位移量≦10毫米(包括各种加载和卸载的最终沉降量)。

2)地铁隧道变形曲线的曲率半径R≧15000米。

3)相对弯曲≦1/2500。

4)由于建筑物垂直荷载(包括基础地下室)及降水、注浆等施工因素引起的地铁隧道外壁附加荷载≦20KPA。

5)因打桩振动、爆炸产生的震动对隧道引起的峰值速度应≦2.5cm/秒。

6)需满足设计院之围护设计总说明内的相关要求及地铁审批部门的要求。

(2)安排专人每天定时对隧道内相关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汇总和上报。

(3)施工过程,严格按照设计工况并加强工序、工艺、施工参数的有效控制;

尽可能的减少基坑开挖过程中墙体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

(4)发现地铁周围道路沉降速度接近报警值,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证地铁安全。

如土体侧移接近报警值,启动以“钢管支撑-自动应力补偿系统”为主的应急预案,最快速、最高效减小侧移发生。

4.针对性保护措施

(1)地铁方要求:

地下室防水。

地铁侧地下室结构防水等级为一级,结构渗漏水应以自身防水为主,不宜采取抽排放方式,保持建筑周围的地下水位,以减少结构渗漏水对相邻地铁的影响。

回复:

本项目地下室另做外墙,地下室防水采用大于1厚无机防水涂料4厚sbs改性沥青防水材料,二道防水措施。

(2)基坑围护结构。

地铁安全保护区范围基坑围护结构采用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底标高为-9.35m、-7.85m,靠近地铁一侧采用三轴搅拌桩重力坝形式;

其余侧采用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

我司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每幅三轴桩做好记录,对于施工过程中有异常情况的位置,会采取加强措施确保安全。

开挖前做降水试验验证围护体系是否密闭,是否达到隔断微承压水层的要求。

(3)搅拌桩施工要求。

必须严格按照“均匀慢速、低水灰比”的要求施工三轴搅拌桩,施工顺序先近后远退离地铁结构实施,跳浜施工,水灰比不大于1.2,控制桩身垂直度,确保成桩质量。

搅拌桩加固必须先进行实验性施工,以优化施工参数,减小对地铁的影响。

基坑土体加固须进行全断面抽检,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方可开挖施工。

(4)施工顺序和开挖支撑。

按照“先远后近”开挖施工,东西2侧按照设计图施工1:

1.5配筋放坡。

基坑沿地铁侧留土宽度不少于4倍的单层挖深,且最后挖除。

开挖后应及时浇筑垫层,快速形成底板。

(5)施工监测

为尽可能减少基坑挖土对基坑围护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特别是地铁)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时掌握的工作情况,确保施工安全,在整个施工中实施信息化监测施工。

在地铁上行线隧道内设置准测点以监测地铁隧道的水平位移、垂直沉降变化;

另外,对四周环境及地下管线也进行沉降观测。

(8)开挖之前,施工单位应排出详细的日历挖土计划和顺序,包括底板形成时间要求。

为严格控制坑底隆起,减少对地铁的影响。

详细施工开挖方案另报。

(9)回筑施工。

注意回筑过程中围护结构的位移控制,结合防水要求进行回筑施工。

(10)入口区域临时路面加固

大门入口处采用钢筋混凝土路面,铺设双层双向钢筋,减小车辆行驶对于地铁造成的影响。

为避免对地铁隧道造成影响。

5.基坑周边环境监测

5.1监测概况

依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J10884-2006)有关规定及设计相关要求,本项目监测整体等级定为二级,对基坑外边缘25.0m以外建(构)筑物、道路和管线等在施工中进行巡视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通知参建各方,必要时追加其它监测项目。

5.2监测内容

1)管线垂直/水平位移监测

2)建(构)筑物垂直/水平位移监测

3)建(构)筑物倾斜监测

4)裂缝监测

5.3监测方法

(1)垂直位移监测

参照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J10884-2006)中6.3节,本项目沉降观测采用一级监测网进行水准测量,在远离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稳定地段(3倍以上开挖深度)设置BM1、BM2、BM3三个基准点,基准点相互近期校测和联测,各观测点的观测值均以高程进行换算。

在基桩施工开始前对各观测点进行初次观测(三次),并取三次观测平均值为该点初始值,其后各观测点前后观测值之间及与初始值之间进行对比计算,得到本次变形值、累计变形值和变形量曲线。

要求附和差(或闭合差)小于mm(n为测站数)。

仪器:

徕卡NA2型水准仪加GPM3平板测微器,因瓦合金尺;

精度:

±

0.3mm/(km)。

(2)水平位移测量

建立平面控制网,采用全站仪测水平角、水平距,按解析坐标法进行计算,通过坐标的变化计算各监测点的水平位移情况。

某监测点本次坐标值与前次坐标值的差值为该点本次位移变化量,本次坐标值与初始的坐标值之差值即为该点累计位移量。

徕卡全站仪;

2″,±

2mm+2ppm×

D。

水平位移监测一般采用基准线法、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精密导线测量法等。

根据施工监测的时效性要求,考虑土建施工的各种影响,宜使用高精度仪器,采用简易、省时、精度可靠的监测方法。

本方案中我司拟使用徕卡1″级全站仪,主要采用小角度法进行施测。

水平位移基准网采用精密导线形式,基准点成对布设,位于施工影响范围之外均匀分布。

基准点与工作基点联测,构成导线网。

采用前方交会法监测,首先需在被监测对象附近布设工作基点。

因施工场地状况十分复杂,工作基点位置须与施工方作深入的沟通来确定。

选定工作基点位置考虑的重点是要保证点位的安全、稳定,使之与各监测点通视,且尽量考虑不致受到施工的影响。

监测点因位于施工范围内,为防破坏应对其加设保护装置。

若受条件限制或对于高耸建筑,也可选定变形体上特征明显的塔尖、避雷针、圆柱(球)体边缘等作为观测点。

(3)建(构)筑物倾斜监测

平行建筑墙面(或杆件侧边,下同)建立独立坐标系,采用全站仪测量监测点的坐标。

假定建筑物整体刚性,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通过比较前后两次直线斜率的变化,计算建筑物的倾斜变化量。

测定建(构)筑物倾斜的方法还有悬吊垂球法、垂准法、经纬仪投点法、前方交会法及安装倾斜仪等方法,在建(构)筑物满足整体刚度的前提下,也可利用水准仪直接测定建(构)筑物基础的相对沉降差,来推算判断建筑物倾斜程度。

(4)裂缝监测

施工前应采取目测调查,在基坑影响范围内,对围护体出现的裂缝现状进行记录。

施工过程中发现新增裂缝或原有裂缝有增大趋势应增设裂缝宽度监测点。

在施工前量测得裂缝长度、宽度等初始信息(部分重要裂缝在调查时就应取得测量初值),其后定期进行量测,相邻两次量测的差值即为本次变化量,与最初值的差值即为累计变化量。

钢卷尺、游标卡尺

测量范围:

钢卷尺0~5m游标卡尺0~200mm

钢卷尺1mm游标卡尺0.02mm

(5)监测注意事项

1)光学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

2)每次变形监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a)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b)采用相同的监测路线和监测方法;

c)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d)监测人员相对固定;

e)记录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荷载、温度、天气等;

f)采用统一基准处理数据,严禁任意改用基准点和更改其标高;

g)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监测作业。

3)当采集的数据出现异常时,应结合现场及周边环境条件、仪器条件及状态、测试方法、基准网稳定性等因素综合分析,确保已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4)监测资料的原始记录应完整、清晰、真实、可靠。

5.4监测期限、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1)监测期限

本项目基坑监测周期为基坑围护结构施工至全部地下结构出±

0.00m(包括基坑回填完成),暂定监测总工期12个月(实施过程中根据施工计划进行动态调整)。

(2)监测频率

基坑工程监测频率的确定应以能系统反映监测对象所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而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

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综合考虑基坑类别、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和当地经验而确定。

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根据设计说明要求及相关规范规定,现场监测频率原则上按下表执行。

监测频率统计表

序号

施工阶段

监测频率

监测内容

1

施工前

至少测3次初值

相关监测项目

2

围护结构施工期间

(1~2)次/周

施工区对应监测内容

其他位置监测内容

3

基坑开挖~浇筑底板后3天

至少1次/天

开挖区对应监测内容

4

浇筑底板后3天~结构出±

0.00

(2~3)次/周

5

拆除支撑期间

6

地下结构出±

0.00后

现场监测工作停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第7.0.4条(强制性条文)规定,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

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9)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10)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