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缓存IO操作和标准IO文件操作区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6313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无缓存IO操作和标准IO文件操作区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谈无缓存IO操作和标准IO文件操作区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谈无缓存IO操作和标准IO文件操作区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谈无缓存IO操作和标准IO文件操作区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谈无缓存IO操作和标准IO文件操作区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无缓存IO操作和标准IO文件操作区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浅谈无缓存IO操作和标准IO文件操作区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无缓存IO操作和标准IO文件操作区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无缓存IO操作和标准IO文件操作区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如果这一点看不懂,请看第二点;

2:

带不带缓存是相对来说的,如果你要写入数据到文件上时(就是写入磁盘上),内核先将数据写入到内核中所设的缓冲储存器,假如这个缓冲储存器的长度是100个字节,你调用系统函:

ssize_twrite(intfd,constvoid*buf,size_t‎‎count);

写操作时,设每次写入长度count=10个字节,那么你几要调用10次这个函数才能把这个缓冲区写满,此时数据还是在缓冲区,并没有写入到磁盘,缓冲区满时才进行实际上的IO操作,把数据写入到磁盘上,所以上面说的“不带缓存不是就没有缓存直写进磁盘”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既然不带缓存的操作实际在内核是有缓存器的,那带缓存的IO操作又是怎么回事呢,

带缓存IO也叫标准IO,符合ANSIC的标准IO处理,不依赖系统内核,所以移植性强,我们使用标准IO操作很多时候是为了减少对read()和write()的系统调用次数,带缓存IO其实就是在用户层再建立一个缓存区,这个缓存区的分配和优化长度等细节都是标准IO库代你处理好了,不用去操心,还是用上面那个例子说明这个操作过程:

上面说要写数据到文件上,内核缓存(注意这个不是用户层缓存区)区长度是100字节,我们调用不带缓存的IO函数write()就要调用10次,这样系统效率低,现在我们在用户层建立另一个缓存区(用户层缓存区或者叫流缓存),假设流缓存的长度是50字节,我们用标准C库函数的fwrite()将数据写入到这个流缓存区里面,流缓存区满50字节后在进入内核缓存区,此时再调用系统函数write()将数据写入到文件(实质是磁盘)上,看到这里,你用该明白一点,标准IO操作fwrite()最后还是要掉用无缓存IO操作write,这里进行了两次调用fwrite()写100字节也就是进行两次系统调用write()。

如果看到这里还没有一点眉目的话,那就比较麻烦了,希望下面两条总结能够帮上忙:

无缓存IO操作数据流向路径:

数据——内核缓存区——磁盘

标准IO操作数据流向路径:

数据——流缓存区——内核缓存区——磁盘

下面是一个网友的见解,以供参考:

不带缓存的I/O对文件描述符操作,下面带缓存的I/O是针对流的。

标准I/O库就是带缓存的I/O,它由ANSIC标准说明。

当然,标准I/O最终都会调用上面的I/O例程。

标准I/O库代替用户处理很多细节,比如缓存分配、以优化长度执行I/O等。

标准I/O提供缓存的目的就是减少调用read和write的次数,它对每个I/O流自动进行缓存管理(标准I/O函数通常调用malloc来分配缓存)。

它提供了三种类型的缓存:

1)全缓存。

当填满标准I/O缓存后才执行I/O操作。

磁盘上的文件通常是全缓存的。

2)行缓存。

当输入输出遇到新行符或缓存满时,才由标准I/O库执行实际I/O操作。

stdin、stdout通常是行缓存的。

3)无缓存。

相当于read、write了。

stderr通常是无缓存的,因为它必须尽快输出。

一般而言,由系统选择缓存的长度,并自动分配。

标准I/O库在关闭流的时候自动释放缓存。

在标准I/O库中,一个效率不高的不足之处是需要复制的数量。

据当使用每次一行函数fgets和fputs时,通常需要复制两次数据:

一次是在内核和标准I/O缓存之间(当调用read和write时),第二次是在标准I/O缓存(通常系统分配和管理)和用户程序中的行缓存(fgets的参数就需要一个用户行缓存指针)之间。

不管上面讲的到底懂没懂,记住一点:

使用标准I/O例程的一个优点是无需考虑缓存及最佳I/O长度的选择,并且它并不比直接调用read、write慢多少。

带缓存的文件操作是标准C库的实现,第一次调用带缓存的文件操时作函数标准库会自动分配内存并且读出一段固定大小的内容存储在缓存中。

所以以后每次的读写操作并不是针对硬盘上的文件直接进行的,而是针对内存中的缓存的。

何时从硬盘中读取文件或者向硬盘中写入文件有标准库的机制控制。

不带缓存的文件操作通常都是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更加低级,直接从硬盘中读取和写入文件,由于IO瓶颈的原因,速度并不如意,而且原子操作需要程序员自己保证,但使用得当的话效率并不差。

另外标准库中的带缓存文件IO是调用系统提供的不带缓存IO实现的。

这里为了说明标准I/O的工作原理,借用了glibc中标准I/O实现的细节,所以代码多是不可移植的.

1.bufferedI/O,即标准I/O

首先,要明确,unbufferedI/O只是相对于bufferedI/O,即标准I/O来说的.

而不是说unbufferedI/O读写磁盘时不用缓冲.实际上,内核是存在高速缓冲区来进行真正的磁盘读写的,不过这里要讨论的buffer跟内核中的缓冲区无关.

bufferedI/O的目的是什么呢?

很简单,bufferedI/O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效率.

请明确一个关系,那就是,

bufferedI/O库函数(fread,fwrite等,用户空间)<

----call--->

unbufferedI/O系统调用(read,write等,内核空间)<

------->

读写磁盘

bufferedI/O库函数都是调用相关的unbufferedI/O系统调用来实现的,他们并不直接读写磁

盘.

那么,效率的提高从何而来呢?

注意到,bufferedI/O中都是库函数,而unbufferedI/O中为系统调用,使用库函数的效率是高于使用系统调用的.

bufferedI/O就是通过尽可能的少使用系统调用来提高效率的.它的基本方法是,在用户进程空间维护一块缓冲区,第一次读(库函数)的时候用read(系统调用)多从内核读出一些数据,

下次在要读(库函数)数据的时候,先从该缓冲区读,而不用进行再次read(系统调用)了.同样,写的时候,先将数据写入(库函数)一个缓冲区,多次以后,在集中进行一次write(系统调用),写入内核空间.

bufferedI/O中的fgets,puts,fread,fwrite等和unbufferedI/O中的read,write等就是调用和被调用的关系

下面是一个利用bufferedI/O读取数据的例子:

#include<

stdlib.h>

stdio.h>

sys/types.h>

sys/stat.h>

fcntl.h>

intmain(void)

{

charbuf[5];

FILE*myfile=stdin;

fgets(buf,5,myfile);

fputs(buf,myfile);

return0;

}

bufferedI/O中的"

buffer"

到底是指什么呢?

这个buffer在什么地方呢?

FILE是什么呢?

它的空间是怎么分配的呢?

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就要看看FILE是如何定义和运作的了.

(特别说明,在平时写程序时,不用也不要关心FILE是如何定义和运作的,最好不要直接操作它,这里使用它,只是为了说明bufferedIO)

下面的这个是glibc给出的FILE的定义,它是实现相关的,别的平台定义方式不同.

struct_IO_FILE{

int_flags;

#define_IO_file_flags_flags

char*_IO_read_ptr;

char*_IO_read_end;

char*_IO_read_base;

char*_IO_write_base;

char*_IO_write_ptr;

char*_IO_write_end;

char*_IO_buf_base;

char*_IO_buf_end;

char*_IO_save_base;

char*_IO_backup_base;

char*_IO_save_end;

struct_IO_marker*_markers;

struct_IO_FILE*_chain;

int_fileno;

};

上面的定义中有三组重要的字段:

1.

char*_IO_read_end;

char*_IO_read_base;

2.

write_base;

char*_IO_

char*_IO_write_ptr;

char*_IO_write_end;

3.

char*_IO_buf_end;

其中,

_IO_read_base指向"

读缓冲区"

_IO_read_end指向"

的末尾

_IO_read_end-_IO_read_base"

的长度

_IO_write_base指向"

写缓冲区"

_IO_write_end指向"

_IO_write_end-_IO_write_base"

_IO_buf_base指向"

缓冲区"

_IO_buf_end指向"

_IO_buf_end-_IO_buf_base"

上面的定义貌似给出了3个缓冲区,实际上上面的_IO_read_base,_IO_write_base,_IO_buf_base都指向了同一个缓冲区.这个缓冲区跟上面程序中的charbuf[5];

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在第一次bufferedI/O操作时由库函数自动申请空间,最后由相应库函数负责释放.

(再次声明,这里只是glibc的实现,别的实现可能会不同,后面就不再强调了)

请看下面的程序(这里给的是stdin,行缓冲的例子):

#include<

FILE*myfile=stdin;

printf("

befo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