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35703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南北纬10°

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大陆中部、西部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

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

~40°

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25°

~35°

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35°

~50°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

~60°

盛行西风控制

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北美大陆温带地区

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

温带草原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纬度

大陆中部

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50°

~70°

副极地低压带影响

寒带苔原带

极地气候

高纬度

极地东风带、极地高压带

极地冰原带

【方法技巧】

1.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联系紧密,下面以北半球为例,对比分析如下:

2.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典题探究】

【例1】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洲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图中各自然带,其气候类型在世界各大洲中独有的是________,其形成雨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________;

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_____。

(4)没有画出的自然带是________,没有详细画出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

(5)在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中,画此图时没有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⑥夏季盛行从印度洋赤道凡、近吹来的西南季风,降水丰沛

(3)②④④⑤(4)温带荒漠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5)洋流、地形起伏、大气环流

【变式精练】

1.关于自然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冰原带是地球上跨经度最广的自然带B.热带草原带以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最广

C.温带森林带在南半球分布很广D.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常绿硬叶林带分布

答案C

2.读理想大陆局部自然带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2)题。

(1)图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D.热带季雨林带

(2)图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  )。

A.②地降水最多B.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

C.①地年均温最低D.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

【答案】 

(1)C 

(2)A

核心要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归纳总结】

1.地域分异的三大地带性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特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

沿纬线延伸、沿纬度更替

非洲沿20°

E,自南向北自然带的变化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海陆分布

沿经线延伸、沿经度更替

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沿山地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

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项目

内容

含义

概念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自然带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的方向,即南北方向

自然带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即东西方向

形成

基础因素

以热量为基础

变化趋势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热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显著地区

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

横贯大陆的自然带

苔原带和针叶林带(高纬度),热带雨林带(低纬度)

中纬度

大陆东岸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阔混交林带(低纬→高纬)

大陆西岸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低纬→高纬)

大陆内部

中部:

亚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低纬→高纬)

两侧:

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低纬→高纬)

3.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依次更替

形成基础

水分变化

根本因素

海陆位置差异,导致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大

景观变化

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沿海→内陆)

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即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方向

经线方向,即南北方向

4.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度的高山地区

形成原因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垂直带谱

最下面为基带,所有的垂直带有规律的排列

分布规律

共同性

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具有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纬度地带性变化的类似规律;

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差异性

干旱地区,由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条件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不同,山地朝阳坡自然带数多于背阴坡带数

5.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6.地带性、非地带性的区别与联系

(1)非地带性因素是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的,会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完整、不鲜明。

(2)从宏观上来看,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而非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是局部、特殊的。

(3)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不是割裂的,这两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正因为如此,使得地理环境和自然带的分布既有规律,又有复杂性。

1.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

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

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中、低纬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太阳辐射:

赤道

两极

热量带:

植被:

土壤: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

沿海

内陆

降水量: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

①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b.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c.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②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b.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2.歌诀法记忆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赤道两极,热量为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沿海内陆,水分为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垂直分异,水热差异,上下更替,纬低带齐。

3.雪线高度问题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

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地,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据此可知: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

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

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及1200米。

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5.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南美大陆西岸3°

S~30°

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热带稀树草原带

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带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

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

(1)“缺失”:

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

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

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

南美洲安第斯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