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word参考模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4613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word参考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荆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word参考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荆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word参考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荆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word参考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荆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word参考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荆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word参考模板文档格式.docx

《荆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word参考模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word参考模板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荆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word参考模板文档格式.docx

一、指导思想...7

二、规划原则...7

第三章规划目标...9

一、区域发展功能定位...9

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9

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0

四、土地利用战略...10

五、土地利用规划目标...11

第四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13

一、构建生态安全格局...13

二、完善城镇体系布局...13

三、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14

四、土地利用分区...15

五、县市区土地利用调控...19

第五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20

一、适度调整土地利用总体结构...20

二、引导调整农用地结构...20

三、有序调整建设用地结构...21

四、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22

第六章土地利用重点任务...23

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23

二、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26

三、优化配置城乡建设用地...27

四、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29

第七章中心城区用地规划...32

一、规划目标...32

二、规划范围...32

三、用地规模...32

四、空间布局...32

五、用途管制...33

第八章重大工程用地保障...35

一、交通运输工程...35

二、水利设施工程...36

三、能源建设工程...37

四、旅游开发工程...37

五、环保建设工程...38

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9

一、行政措施...39

二、经济措施...40

三、法律措施...40

四、技术措施...41

五、社会措施...42

附表...43

前言

《荆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1999年编制完成并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以来,在保护耕地、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增强依法用地意识、改善土地生产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规划目标过于单一、建设用地局部空间布局不合理、规划可操作性不强等突出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现行规划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修编。

根据《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确定的荆州市土地利用控制性指标,结合荆州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以建设用地调控为重点,编制《荆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大纲主要明确了2006-2020年期间荆州市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土地利用重大工程,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大纲》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规划近期为2006-2010年,规划远期为2011-2020年。

《大纲》规划范围为荆州市所辖二区(荆州区、沙市区)、三市(石首、洪湖、松滋)、三县(公安、监利、江陵)行政辖区范围,土地总面积14068.68平方公里。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荆州市概况

荆州市地处长江中游,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与湖南为邻,北傍长湖与荆门接壤,位于两湖平原经济协作区的中心地带,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川湘鄂经济纽带,国家粮棉油生产基地和淡水渔业基地。

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1°

15ˊ~114°

05ˊ、北纬29°

26ˊ~31°

37ˊ,境内东西最大横距约274.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130.2公里,呈带状分布。

荆州市处于中国地势第三阶梯的西部边缘,沿江地带系近代冲积层,是江汉平原主体,平原湖区占78.80%,丘陵低山区占21.20%,水域面积大,以洲滩、湖泊为主的湿地生态资源独具特色。

全市辖二区(荆州区、沙市区)、三市(石首、洪湖、松滋)、三县(公安、监利、江陵),国土面积14068平方公里。

2005年总人口638.28万,地区生产总值393.0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0.13:

31.64:

38.23,固定资产投资116.78亿元,全年财政收入24.41亿元,粮食产量322.2万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59040公顷。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土地利用结构

2005年荆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末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406867.99公顷,其中:

农用地974608.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9.28%;

建设用地150716.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71%;

未利用地281543.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01%。

1.农用地现状

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652791.47公顷,园地面积12859.99公顷,林地面积70850.28公顷,牧草地面积297.96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237808.45公顷,分别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6.98%,1.32%,7.27%,0.03%和24.40%。

2.建设用地现状

2005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115935.63公顷,交通水利用地33456.23公顷,其他建设用地1324.18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总规模的76.92%、0.88%和22.20%。

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22805.40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19.67%,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03.14平方米;

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93130.23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80.33%,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223.23平方米。

3.未利用地现状

2005年全市水域用地164186.31公顷,滩涂沼泽86006.48公顷,自然保留地31351.01公顷,分别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58.32%、30.55%和11.13%。

(二)土地利用问题

1.人地矛盾日趋突出。

现行规划实施九年,全市人口增加14.53万人,耕地面积减少20693.65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从1996年的1.62亩下降到2005年的1.53亩,下降5.5%,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2.城乡用地结构不合理。

全市城镇人口221.10万人,占总人口的34.64%;

城镇用地14274.87公顷,占城乡居民点用地的15.08%。

农村人口417.19万人,占总人口的65.36%;

农村居民点用地93130.23公顷,占城乡居民点用地的84.92%。

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偏高,城乡人口比例与城乡居民点用地结构不相协调。

3.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

农村空心村和零星户较为普遍,2005年末,全市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223.23平方米,高于全省人均202平方米的平均水平,远远高于国家150平方米的标准。

农业用地利用粗放,产出效益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城镇内部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现象较为严重,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三、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现行规划的实施,在土地利用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划定土地用途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农地转用审批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有效保护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明确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区,实行用途管制制度,有效地引导了建设用地布局,控制了建设用地无序蔓延。

通过疏堵结合,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了全社会按规划用地和管地的意识。

现行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规划调控作用发挥不充分。

现行规划与各部门和行业发展规划衔接不够,用地安排与行业发展衔接不够,行业发展用地受到限制,影响了规划调控作用的发挥。

二是局部用地布局不合理。

现行规划在用地指标上采取平均分配方式,用地布局上缺少前瞻性,导致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用地空间不足,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建设预留地指标闲置浪费,建设项目选址与基本农田保护的矛盾突出。

三是规划弹性不足。

现行规划刚性有余,弹性不足,对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发展速度变化而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适应性不强,规划的用地范围与实际项目选址要求不符的现象频繁发生。

同时,规划缺乏相应的机动灵活的管理机制,规划实施过程中频繁调整规划布局。

四是规划实施制度措施不配套。

实施措施针对性不强,实现规划目标的保障手段不充分,部分规划目标难以达到。

特别是迁村腾地规划目标设置过高,缺少强有力的实施措施和手段,没有相应资金来源,规划目标难以实现。

四、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荆州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位于武汉、宜昌、襄樊一主两副三大都市内,是我国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

规划期间,荆州面临加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和国家经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国外及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长江洪水的威胁基本解除,有利于荆州全面承接产业转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二是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实施,对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有利于荆州抢抓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是中部崛起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国家在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布局发展上向中部地区大力倾斜,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力度将大大加强,都将有利于统筹荆州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四是《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开始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强力推进,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建设的加速,省委省政府对荆州的旅游和工农业的投入将迅猛增长,荆州城镇化、工业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

今后十五年是荆州市面临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是土地利用的矛盾凸显期,主要表现在:

一是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

荆州作为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

全市6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三分之一的社会增加值来源于农业,保有一定量的耕地,是荆州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但是,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建设占用耕地不可避免,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也将占用一定耕地。

而荆州耕地后备资源有限,补充耕地的成本不断增大,补充耕地的难度越来越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

二是建设用地供需矛盾难以协调。

荆州自然条件优越,土地适宜性广,随着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经济发展日益加快,各业争地矛盾突出。

城乡统筹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将拉动区域性基础设施用地和经济建设用地进一步增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需要一定规模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随着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的加大,可用作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资源将越来越有限,各项建设用地供给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三是城乡统筹发展任务艰巨。

建设人水和谐城市,实现城乡统筹是顺应经济发展转变的必然趋势。

当前,荆州市城乡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城乡经济

“二元化”突出,城乡统筹发展任务日益艰巨。

五、土地供需形势分析

1.土地供需总量分析。

根据各行业和部门的相关规划预测,2006-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总需求为27964.19公顷。

2005年,全市具备开发利用条件的未利用地约6800.00公顷左右。

现有未利用地不能满足规划期间的新增土地利用需求,必须通过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平衡供需矛盾。

2.新增建设用地需求量分析。

根据预测,规划期间需新增建设用地17764.19公顷,而上级规划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仅12600.00公顷。

要保障建设发展用地需求,必须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调整建设用地内部结构。

3.耕地保有量分析。

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652791.47公顷,规划期间预计因建设占用、灾毁等减少耕地14991.67公顷,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潜力约为36907公顷,可以实现上级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