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4122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初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3)知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通过的距离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2.过程

经过举例,理解功及做功的必要因素,培养从生活现象中分析物理本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力未做功的实例,激起其学习功的知识内容的好奇心,使之积极参与判断是否做功的讨论。

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知道功率的公式、单位,

3、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并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具体的概念,过程与方法

1、从身边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认识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而且有快慢之别,

2、通过类比把速度的知识迁移到比较做功快慢上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实验估测人的功率

三、教具

体重计、秒表、刻度尺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

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他上楼需1.5分钟,有一次,他跑步只用了40秒,这两种情况也何异同?

生:

他做的功______,所用的时间,他做功快慢_______(选填是否相同)。

师:

这说明了做功不但有多少的问题,还有快慢的问题,那么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呢?

想一想能否与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作类比,

生: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相同路程比_______,一般赛跑都是用这种方法(裁判员的方法);还可用另一种方法,是相同时间比______(观众的方法),物理学上常采用后一种方法。

师:

同样比较做功的快慢也可依此采用两种方法。

生:

做功相同的情况下比,或者相同时间的情况下比。

师:

物理学中,则采用后一种方法来表示做功的快慢,并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功率。

(二)、新课学习:

一)、功率:

师:

请同学们参照书本P65认识功率,

生:

完成下列填空

1、定义:

_叫功率。

2、计算公式:

W=,t=

3_(符号表示___),人们它叫做___,简称__,符号表示___。

在工程技术中常用单位是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练一练:

(1)单位换算:

5W=___J/s。

3Kw=___w,0.5MW=____W。

师:

讨论:

1、功率大的物体一定做功多。

2、功率大的物体一定花的时间少。

3、做功的多的物体一定功率大。

4、功率大物体一定做功快。

5、做功多的物体一定做功快。

生:

功率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物理量,功率大表示物体做功,功率小表示物体做功。

功率不是表示做功的多少。

所以功与功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理量。

生:

练习,

1、如前面题目,若小明的体重为500N,每层楼高为3m,则他两次上楼所做的功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两次做功的功率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

2、两台起重机的功率之比是1:

3,如果它们完成的功相同,则它们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之比是;在相同时间里完成的功之比为_________。

师:

阅读课本P66第二自然段,了解一些物体的功率。

二)、估测上楼的功率:

师:

上学时我们都要从底楼登上三楼,在此过程中谁的功率最大呢?

下面就来研究。

生:

思考

1、猜一猜:

我们班上哪个同学上楼的功率大?

你做出猜想时考虑了哪些因素?

2想一想:

如何比较同学上楼的功率?

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方案?

如果要求估测出功率的大小,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应用什么测量工具?

并设计出表格

师:

实验操作如下,请一个同学从一楼登到三楼,测出这个同学的质量m,量出楼的高度(一楼到三楼)h,记下这个同学两次登楼所用的时间t,并把有关数据填在下表中。

算一算:

根据P算出登楼时的功率。

生:

思考,如何估测跳台阶或引体向上时人的功率吗?

应如何测量呢?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有什么体会?

(请你写下来)

(四)、作业:

1、完成课本P661、2、3、4.

2、功率的另一种形式表示。

我们可通过以下例子来分析:

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sW牵引力F、速率v和功率P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公式P=、W=Fs、v=推导出来,

P=_____(注:

把功率公式中W和t替换掉,最终用F和V来表示功率)。

从此公式来看,在功率保持一定,加大物体的速度必定会使动力(拉力)减少。

在分析一些有关运动的物体(包括机器)的功率时,应用此变形式比较简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3.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和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难点: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首先从复习着手,在黑板上自上而下写出气态、液态、固态。

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固态和液态的相互转化,液态和气态的相互转化,并由学生上黑板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猜测固态和气态之间物态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呢?

二、学习新课

(一)活动:

学习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人工造“雪”》

对于人工造“雪”实验我们作了改进;把碘粒改为樟脑丸,锥形瓶改为试管,铁架台改为试管夹。

在实验时要向学生说清楚实验器材,提醒学生在试管中加少许樟脑九,给试管加热时需要微微加热,筷放在试管的中间,不能触及樟脑丸,加热一会儿后,看到试管内有较多白气向上冒,这时移去酒精灯或移去被加热的试管。

熄灭酒精灯,待樟脑九降温后小心取出筷。

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物理现象,要多猜想,多分析,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观察物理现象。

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填入下面空格里。

加热时:

樟脑丸由()态直接变成()态,条件是()热。

冷却时:

樟脑丸由()态直接变成()态,条件是()热。

筷上出现:

(),它的形状像(),颜色是()色。

学生讨论、探究、交流:

把你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与同组的同学讨论、探究一下,同时进行相互交流,得到正确答案,并得出结论。

结论: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二)演示:

碘锤──磺“搬家”

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并边做实验边讲解,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告诉同学们。

想一想:

碘锤内有一些碘粒,在下端微微加热,让碘锤冷却一会儿,在上端凹部分滴几滴水,可以发现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比容器壁上的多,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三)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讨论:

自然界中“雪”是怎样形成的?

让学生探究,教师指导。

举例:

1.“霜”是怎样形成的?

2.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为什么?

3.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4.樟脑丸变小了。

5.灯泡发黑了。

在上述几个例子中,要特别强调:

物态变化中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以及变化过程中的条件,即升华的条件是要吸热,凝华的条件是遇冷。

如冰冻衣服晾干,是因为衣服下的冰吸热升华成水蒸气,初始状态是冰,最终状态是水蒸气,条件是吸热,物态变化是升华。

(四)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人工降雨》,探究《人工降雨》

讨论:

1.《人工降雨》的方法有几种?

学生回答:

2.《人工降雨》中,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所经历的物态变化的过程。

让学生讨论相互交流、共同探究、教师指导。

这里干冰到雨经历了三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溶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小水珠的重力大于上升气流产生的浮力时,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3.探究干冰粉喷洒在舞台上就形成白雾,那么舞台上的白雾是怎样形成的呢?

干冰粉喷洒到舞台上,迅速升华降温,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4.物态变化有六种,可分为两大类:

吸热和放热两类。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小结这堂课学到的知识:

一是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和概念。

二是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三是学到了探究物理、学习物理和触摸物理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②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③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及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及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教师:

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

发生这些物态变化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

思考想一想,然后填写下列空白。

教师:

培养复习的好习惯且可以“温故知新”

二、引入课题

教师:

除了以上四个物态变化,还有没有其它变化吗?

学生:

讨论:

还有没有其它物态物态变化?

教师:

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和探索思维。

学生:

观看新旧灯泡的实物投影,观察、对比灯丝的粗细。

教师:

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质疑。

提出问题:

为什么用久的灯丝会变细?

学生:

思考、分析、小组讨论,回答:

物体不需要经过液华过程,直接变成了气体和固体。

教师:

直接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物体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体直接变成固体的过程叫凝华。

三、实验:

碘的升华和凝华

教师:

通过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让学生想想“升华和凝华”过程需要什么条件?

是要放热还是要吸热?

引导学生观察物态变化条件。

培养学生的联系对比思维。

学生:

分组实验,观察互逆过程现象,回答:

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四、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师:

播放雾松、冰箱内结霜的图片及冰冻的衣服变干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物态变化现象和过程。

学生:

观察、思考、判断,进一步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教师:

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升华凝华提出实例。

想一想:

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升华和凝华”,同学们可根据课前收集的信息回答。

学生:

感受、思考、分析、讨论收集到的信息并综合应用联系发散思维,回答:

“樟脑丸”变小、“干冰”制冷、灯丝变细等是升华;

霜的形成、灯泡发黑、玻璃窗的冰花等是凝华。

教师: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感受物理来源于生活。

加深对“升华

凝华”的认识。

教师:

指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

让学生阅读“科学世界”的内容,学生根据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来对此现象做出解释。

学生:

分析、小组讨论。

教师:

培养学生寻找答案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中的物理学道理,提高学习

物理的兴趣。

五、小结

教师:

请学生对照板书进行小结。

学生:

思考,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谈谈学生学习感受。

教师: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2017年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人教版)

篇一: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