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一编第3讲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第一编第3讲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第一编第3讲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释义:
从小路
(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释义:
一天比一天
(7)吾得兄事之(《鸿门宴》)释义:
像对待兄长一样
(8)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释义:
在早晨;
在傍晚
[规律总结]
1.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工具与方式,译为“像……一样”“用……”。
如上面“翼”“兄”“箕畚”。
2.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地点,译为“在……”“向……”“从……”。
如上面“廷”“上”“下”“间”。
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译为“每……”“在……”“一……比……”。
如上面“旦”“暮”“日”。
(二)名词活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了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了相应的动词。
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
(1)沛公军(于)霸上(《鸿门宴》)释义:
驻扎、驻军
(2)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释义:
命名
(3)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释义:
称王
(4)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释义:
使眼色
(5)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释义:
做标记
(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释义:
游水
(7)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释义:
登记
1.两个名词(或后一个为代词)连用,句中又无作谓语的动词,则前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活用形式:
名词+名词(代)。
如上面“籍”。
2.名词带状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副词作状语+名词。
如上面“目”。
3.名词带补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补语(介宾补语)。
如上面“军”。
4.能愿动词带名词(或后边的名词),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能愿动词+名词。
如上面“王”和“水”。
(三)名词的使动(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了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名词用作意动词,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释义:
使……为王
(2)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释义:
使……放下
(3)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释义:
使……成为边疆
(4)吾从而师之(《师说》)释义:
以……为师
(5)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释义:
以……为侣;
以……为友
[规律总结]
1.判断方法:
首先判定这个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然后再看它是否具有使(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宾语怎么样”是使动,“认为宾语怎么样”是意动。
2.翻译方法:
①意动——主语认为宾语是[名词];
②使动——主语把(使)宾语当成(变成)[名词]。
动词的活用
(一)动词活用作名词
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
(1)追亡逐北(《过秦论》)释义:
逃亡者;
败北者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地里的收成;
家里的存粮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释义:
恩惠
(4)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释义:
见到的景象
1.动词前有代词“其”作定语。
如上面“见”。
2.动词前有代词“之”作定语或用作助词。
如上面“出”“入”。
3.动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有时动词前面没有“其”“之”,但是这些动词依然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同时处于句子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这样的动词要活用为名词。
如上面“赐”。
4.两个动词连用,如果不是连动关系,那么后一个动词要活用为名词。
如上面“亡”“北”。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的意思。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释义:
使……起舞;
使……哭泣
(2)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释义:
使……活
(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释义:
使……退却
(4)引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释义:
使……漂浮
(5)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寡人之于国也》)释义:
使……迁移
(6)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释义:
使……担负、承担
(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释义:
使……跟从
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可以带有宾语。
如图示:
(三)动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带宾语,含有“为了宾语怎么样”的意味,一般可译为“为……”。
(1)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释义:
为……而死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释义:
为……哀叹
(3)哀吾生之须臾(《赤壁赋》)释义:
[规律总结]
动词的为动用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目的。
如上面“死”。
2.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原因。
3.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服务对象。
4.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面向对象。
如上面的两个“哀”。
形容词的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在特定情况下,文言文中的形容词因表达的需要,临时改变词类用作名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者宾语,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缺少的东西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贤能的人;
年龄小的人;
年长的人
(3)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
美好的事物;
难得的贤主和嘉宾
(4)沛公今事有急(《鸿门宴》)释义:
危急的事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释义:
小的方面;
大的方面;
高明的地方
1.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在句中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就活用为名词。
如“贤”“少”“长”“急”“小”“大”。
2.形容词用在数词和“其”“之”“于”字后面,充当中心语时,活用为名词。
如“美”“难”“乏困”“明”。
(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是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它和宾语的关系是动宾关系。
常见的句子结构形式为“主—动—宾”。
(1)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释义:
与……交好
(2)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释义:
显出白色
(3)位卑则足羞(《师说》)释义:
觉得羞耻
1.形容词放在“能”“足”“可”等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形容词。
如上面“羞”。
2.形容词带宾语(名词或代词)时,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宾语。
3.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时,也表示某种动态,此时也活用为动词。
如上面“白”。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这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劝学》)释义:
使……快
(2)大王必欲急臣(《廉颇蔺相如列传》)释义:
使……急
(3)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释义:
使……破
(4)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释义:
使……完好无缺
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如下图:
(四)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形容词放在宾语前面,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为羞(觉得……羞耻)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释义:
以……为耻(把……当作耻辱)
(3)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释义:
把……看作相等
形容词描述的性质或状态是“主语认为宾语”所具有的性质或状态。
二、文言句式8大类型
《考试说明》明确规定需掌握的4类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是: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
其他如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句式等,《考试说明》虽未作明确要求,但这些句式对理解文言文的文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需要重点掌握。
文言句式往往在断句题和翻译题中作为断句的依据和翻译的采分点重点考查。
(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类 型
例 句
“……者……也”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者”“者也”句
①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小石潭记》)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也”字句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无标志句
①臣本布衣(《出师表》)
②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
“为”字句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
“是”字句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
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
王导为扬州,辟从事。
月旦当朝,未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