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扩建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文档格式.docx
《学院扩建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扩建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总投资为55964万元,其中:
建筑工程投资为33595万元;
设备购置及安装为4200万元;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15297万元;
预备费为2609万元;
建设期利息为1162万元。
(五)资金筹措:
拟采取申请银行贷款、政府支持及业主自筹办法,拟向银行贷款34000万元,政府支持及业主自筹21964万元。
(六)项目主办单位:
学院
(七)项目单位负责人:
刘慕仁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依据及研究范围
(一)编写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2、《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
3、《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4、《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5、《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6、《市总体规划》(2003)
7、《学院扩建规划》
7、《学院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委托书》
(二)项目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市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现状及发展需求,对市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行预测,确定了项目扩建规模和建设内容,并就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总平面布置、公用工程、环境保护、校园安全、消防、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和效果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作出了项目建设进度安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对项目扩建的投资进行了分析评价等。
三、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学院的前身是广西大学分校,2006年2月14日经国家教育部同意建立学院,原学校规模配置是按学生5000人规划的,由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根据学院的自身条件、社会发展需求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学院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至2006年学生规模已达9316人,大大超出原来的规模,然而各种校舍功能用房、运动设施却超负荷在运转,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严重短缺,已不能满足要求,整个校园占地面积为46.82公顷(702亩),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为27.2公顷(408亩),生均用地面积为29.2M2(按可建设用地计),与《普通高校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三大项用地指标不宜超过54M2/生比较,相差24.8M2/生。
按“十一五”规划,2010年学院学生规模达12000人,若按现状校园面积生均用地面积仅为22.67M2,相差31.33M2/生(即37.6公顷)。
由于用地不足将严重制约学院今后的发展,严重影响今后的招生和师资队伍建设。
为改善学院软硬环境条件,保证学院健康有序的发展,对学院进行扩建是很有必要的。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教育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也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水平。
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继续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努力办好学院,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建设,“十一五”期间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人才总量达到23.46万人。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圈的成立,给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市正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快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促进经济快速腾飞,为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2月学院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按照学院的发展规划,到2010年学院共设40多个高等教育本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2000人,专任教师达到650人。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学科的发展,学院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才能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和《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学院扩建工程项目。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实现国家、自治区和市“十一五”教育战略目标的需要。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是我国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也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项目建设是弘扬灿烂辉煌的文化教育史的需要;
是建设大,充分发挥作为桂东中心城市龙头作用的需要;
也是市人民的共同愿望。
3、项目建设是发展市高等教育事业的需要,有助于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本科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市社会经济及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
4、是提升市的城市品位、改善市形象的需要
本项目的目标是要将学院建设成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健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综合性本科学院,其建筑风格将突出城市新区的现代气息,并结合地方特色,创造环境优美、风格独特的城市空间,并着重考虑交通、环境、绿化、亮化、美化及景观效果;
创造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
因此,项目建成后必将提高市的城市质量和品位,成为对外开放的北大门。
四、项目单位概述
学院校址位于市蝶山区富民三路82号,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广西大学分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校。
校园占地面积702亩,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总资产2.17亿元,校园环境优雅。
学院目前设置经济与工商管理系、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系、外语系、艺术系、中文系和法律与公共管理系等6个教学系,35个本专科专业。
学院面向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9000多人,越南留学生22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56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51名,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15.45%。
按照市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学院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十一五”期间学生规模发展到12000人,并按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需求进一步扩大规模。
本项目建设的目标就是为学院的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五、结论及建议
本项目的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体现,项目符合国家建设投资方向,符合国家、自治区和市“十一五”规划要求。
项目建设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有利于满足市及周边地区工农业发展对各类科技人才的需求,有利于促进市“两个文明”建设。
本项目主要以扩大学院办学规模为主,既考虑解决学校急需解决的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实际问题,又符合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一)市地处桂东经济区,是桂东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本项目的建设扩大了市高校规模,为学院发展成为桂东经济区综合性大学打下基础。
“十一五”期间,学院的学生规模将发展到12000人,符合市“十一五”规划,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二)市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以应用性、实用性为核心,急需培养面向基层的技术应用、技术服务型人才,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增设专业学科是符合桂东经济区目前的人才市场需求及今后发展需求,项目的前景是广阔的。
(三)学校扩建的地点紧靠学院,校园相对完整独立,无干扰、无污染。
教学楼、校舍、体育场地等经市规划设计部门规划,布局合理,主要建筑物立面方案,公共附属设施配置符合地理环境要求及办学要求。
(四)资金投入和安排符合市经济现状及财力,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项目条件已具备,建议尽快进行项目建设。
第二章市人才资源需求预测
一、市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
市是桂东南的中心城市,临近粤港澳,是广西对外的窗口,全市辖区面积为12588平方公里,下辖苍梧县、藤县、蒙山县、岑溪市,2005年全市人口为305.43万人。
其中市区面积为307平方公里,人口约48.63万人,市的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如下:
1、市社会经济及教育事业现状
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52.8亿元,增长6.5%;
第二产业增加值100.5亿元,增长22.8%;
第三产业增加值78亿元,增长11%。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市财政收入2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3.7亿元,比上年增长32%。
工业实现利税大幅度增长,全年农业总产值为85.2亿元,比上年增长5.1%。
在教育方面,全市有较完整的教育系统,大致分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技工学校教育、职业中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中专教育、大专教育七大类,按2005年统计资料,全市有市属大专以上学校3所,在校学生数为9025人;
普通中专学校8所,在校学生人数为14553人;
普通中学146所,在校学生人数:
初中167185人;
高中33338人;
“十五”期间,市实行全民教育,学文化、学科学技术,并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德育教育活动,宣传科学思想,反对封建迷信,抵制歪理邪说,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呈现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2、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市“十一五”期间,第一个目标是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全区平均水平,中央的《建议》提出的目标是比2000年翻一番,自治区的《建议》提出的目标是翻一番一上,市提出的目标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全区平均水平。
目标是比2000年翻1.4番。
增速要比自治区高3个百分点。
2000年市生产总值127亿元,均为539元,相当于人全国水平的63%和全区人均水平的97%,到2010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必须达到2000年的2.97倍127亿元,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达1600美元。
自治区提出“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的速度,市提出的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3%以上。
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11300元,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3835元,年均增长8%。
2010年—2020年生产总值保持全区同步的年均增长8.8%速度,到2020年市生产总值可达1000美元。
“十一五”期间,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坚持科教兴国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社会文化科技水平,逐年增加对教育资金的投入。
二、市高教事业发展规划
市的教育事业在深化改革中得到健康发展,全社会重视教育,各级政府把文化科技教育作为兴国兴市的头等大事来抓,在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优先发展教育,目前市已经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了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政府优先投资高等教育,致力于工业农业文教卫生等各个行业的人才培养,一方面,实行人才引进新机制,另一方面,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软硬环境建设,使市高教事业得以蓬勃发展。
1、市高等教育事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市区现有市属大专以上教育的院校共有3所,主要有:
学院、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市分校、中共市委党校。
学院为普通综合性高等院校,设有本、专科专业,以培养文、理、工科等专业方向为主,在校学生人数超过10000人;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市分校在读学生人数约1000人,主要作为成人教育基地,培养化工、机械、电气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中共市委党校(兼市行政学院),主要以培训机关、事业、企业党政管理人员为主,开设学历教育班与短期培训班,学历教育班有大专班、电大班、函授大专班、函授本科班及函授研究生班,大专本科班在读学生约800人。
市是桂东南的中心城市,但目前担负起高等国民教育的院校,一是办学规模小,入学率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
二是开设学科专业偏少,无法适应工农业生产及各行业发展需求;
三是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难以适应世界高、精、尖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