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3190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9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材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

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并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本册教学重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表内乘法。

本册教学难点:

1、进位加、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乘法的含义。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

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措施方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

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

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倾听习惯、交流习惯。

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学进度安排:

一、长度单位(3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14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4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

四、表内乘法

(一)(14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

6的乘法口诀……………………………………………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

(二)(14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

8的乘法口诀………………………………………………3课时

9的乘法口诀………………………………………………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

教学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米和厘米的长度关系。

4、通过看图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画线段。

5、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6、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习惯。

7、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材1-3页例1和做一做。

主备教师

李向丽

审核人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在测量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共案

个案及重点补充

导入

一、创设情境:

师:

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

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

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

尺子。

新课探究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

最左端是几?

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

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

(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

还有哪段是1厘米?

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2个1厘米是几厘米?

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

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

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反馈练习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

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

(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

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

随堂测试

完成做一做。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

授课时间及班级

一()()班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材3-4页例2、例3及练习一1~5题。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直到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米尺、软尺、绳子

1、提问学生自己的那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新|课|标|第|一|网

2、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各是多少厘米,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的结果。

3、让学生自己估计一下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再让学生用尺量一量,并把结果告诉大家。

4、让一名小朋友用厘米尺量黑板的长,另一名小朋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

发现了什么?

说明: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

认识米和用米量。

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

1、认识米。

(1)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①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就是前面讲的米尺。

它的长度是1米。

让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米尺,和自己的学生尺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进行验证)

②刚才我们认识了米尺,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1米长的绳子,把它拉直,仔细看一看,再闭眼想一想,1米有多长?

(可以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等方法来记住1米的长度)

③让学生看一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