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器育苗技术培育樟子松等苗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2497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容器育苗技术培育樟子松等苗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容器育苗技术培育樟子松等苗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容器育苗技术培育樟子松等苗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容器育苗技术培育樟子松等苗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容器育苗技术培育樟子松等苗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容器育苗技术培育樟子松等苗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

《大容器育苗技术培育樟子松等苗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容器育苗技术培育樟子松等苗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容器育苗技术培育樟子松等苗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

1.2简述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目前的进展情况。

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站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高度,把林业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对林业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赋予林业建设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使命。

一是搞好林业建设,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二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保障国土生态安全;

三是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四是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同时集中着全国90%以上的森林资源,是林业建设的主战场,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如果把我国林业上的林地资源潜力、物种资源潜力、林产品市场潜力和安置劳动力潜力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林业生产,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村容村貌,美化绿化环境,还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将为XX市农业提出了新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区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的目标。

“三农”问题在山区本身就是“三林”问题,就是林业、林农和林区,这部分人如何致富关系到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林业经过家庭承包以后能够取得经营效益,能解决就业问题,能解决致富问题。

发展林业是安置农民工就业、缓解社会就业矛盾的最现实、最直接、最可行的一条渠道,有利于引导社会各方面地关注林业、投入林业、建设林业,做大做强林业事业,大大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空间,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对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改变XX市以往重工业污染城市气候形象,改善城市周边环境空气质量,提高居民适宜生活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1.3项目计划目标:

(此栏目各项指标是项目立项后,签订合同的主要内容,也是项目验收的主要依据。

1.3.1总体目标:

包括项目执行期间(从项目起始时间到计划完成时间)计划投资额;

项目完成时达到的阶段(中试或批量生产)、实现的年生产能力(或阶段成果)、企业资产规模、企业人员总数和因项目实施而新增就业人数等。

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樟子松新品种的引进与育苗新技术的应用,结合目前农林业快速发展的态势,一方面用于弥补园区发展的不足,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区域的生态与交通优势,有效聚集、吸引人气,为区域特色农业发展走一条新路,使生态林业成为XX市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

项目完成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将大幅度提高,科技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0余人,带动农户年增收2000余元,将吸引社会闲置资金200余万元投入到农林业发展中,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增加产值100—300万元。

1.3.2经济目标:

项目完成后,育苗100亩,完成推广造林2000亩,每年可收入50万元。

1.3.3技术、质量指标:

包括项目计划完成时达到的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需用定量的数据描述)、执行的质量标准、通过的国家相关行业许可认证及企业通过的质量认证体系等。

项目实施时,制定出完善的种植、管理规范,从而打造出原生态绿色品牌。

沙地造林成活后,随着林木生长,不仅风蚀减少,枯枝落叶增多,并且具有防风阻沙改变环境的作用。

容器育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容器育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旱地造林技术示范点成活率达到90%以上。

二、申报企业情况

2.1项目基础条件及开发能力

2.1.1地理位置

项目区位于太原XX市东曲街办马连岩村磊磊坡自然村,西北向距离XX市中心直线距离为8公里。

2.1.2地形地貌

项目区总体地势为西北—东南走向,总体地形呈两岭夹一沟态势。

区域内最高点位于东南方的大母梁,海拨高程1494m,最低处位于西北方的拐底沟河床,海拨高程1161mm。

东北西南两道岭于大母梁汇合,所夹一沟出口于东北边的拐子沟。

区内地貌类型属土石山区。

峁顶及山梁处黄土较为浑厚,沟坡陡峭,土薄石厚,基岩出露较为普遍。

山腰地势较缓处分布有一些平缓的坡地。

沟底两侧分布有冲积形成的小块条状台地,地下煤炭矿藏丰富,由于煤炭资源逐渐的开采,地面局部出现塌陷,裂缝等地质灾害。

2.1.3河流水系

项目区分属XX市汾河一级支流域长峪沟和半沟两个区域,处于这两个流域的上游。

(见河流水系图2-2)

2.1.4气象

项目区地处半干旱季风气候区。

年降水量485.1mm,每年平均气温6.3℃,大于10℃积温,在220℃-280℃之间,年均相对湿度65%左右,变化幅度在55-70%之间,年日照时数2561H左右,年均蒸发量1812.6mm,年均无霜期137天。

多年平均风速2.5m/5,风向以西北风居多。

2.1.5土壤植被

项目区内土壤以粗骨土为主。

植被主要为天然灌草和人工营造的油松,落叶松,榆树生态林和杏、枣、核、葡萄等经济林,灌木主要种类有沙棘、黄刺玫、毛榛等;

草本植物分布广泛,以狗尾草,白草居多。

2.2申报企业基本情况

XX市XX苗木种植苑,位于XX市以东的长峪沟及半沟流域上游,距XX市中心直线距离为8公里,属东曲街办马连岩村委会磊磊坡自然村,面积110亩。

项目单位已建造以较耐干旱的油松、落叶松为主的生态林20余亩;

栽植经济林30多亩,种植苑内已全部配套喷灌系统。

2.3企业人员及开发能力论述

项目负责人:

侯贵明,毕业于中央农业广播大学,59岁,2009年,他承包200余亩荒沟于当年投资110万元填沟造地110亩,并全部配套了喷灌系统,在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资深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搞起了苗木选育,选育定植以较耐干旱、瘠薄的油松、云杉为主的营养袋、营养钵苗木220万,引种试种了部分蓝色云杉和红叶杨。

项目人员:

赵廷枢,XX市林业局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负责项目新品种的引进及技术应用工作;

田银锁,林业技师,负责项目基地建设工作;

高杰宇,学士,高级农艺师,XX市土肥站站长。

三.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

3.1项目的技术创新性论述

3.1.1详细说明本项目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内容;

论述项目创新点,包括技术创新、产品结构创新、生产工艺创新、产品性能及使用效果的显著变化等。

容器育苗技术除能使苗木根系健壮、生长旺盛,极大地缩短育苗周期,提高移栽成活率,减少苗木移栽后的工作量外,特别是在大苗移栽及反季节栽培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利用容器全年都可以对苗木移栽,因此被称为可以移动的森林。

容器育苗技术由网袋育苗容器配合轻型育苗基质组成,具有“轻型基质结构好,带袋栽植成活高,搬运方便成本低,不需缓苗成熟早,快速繁殖应用广,改良土壤利环保”的显著特点。

3.1.1.1轻型基质结构好:

由于配制基质的原料成分主要为木质化的农作物秸杆、树木枯枝落叶及锯屑、果壳、玉米芯等和一些轻体矿物类加工配制而成,因此具有重量轻,疏松透气,不板结,有良好的固相、液相、气相结构,富含有机质、腐殖质等,不会积水但又能保水保肥,促进根系生长,其基质纤维含量高,能与根系交织在一起形成良好的根团结构。

3.1.1.2带袋栽植成活高:

轻基质网袋容器可以利用空气修根,通过空气修根的网袋容器苗可促进多级侧根生长,增大根的表面积,使根系与基质紧密交织为一体,形成富有弹性的根团。

移栽时不需脱掉容器,根系可完全穿透容器,水平生长。

3.1.1.3不需缓苗成熟早:

由于轻基质网袋容器苗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强,带袋栽植以不损伤根系,栽后能直接生长,没有缓苗现象,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苗木的成活率,缩短作物的生长期。

同时轻质网袋容器苗在其整个生长过程中都可以移栽,在干旱少雨地区可以在雨季进行造林,打破了季节的限制,延长了造林时间。

3.1.1.4搬运方便成本低:

由于轻基质原料来源广泛,多为农、林业废弃物,容易就地取材,且基质富含有机质利于苗木生长发育,培育出的苗木质量高、成本低;

轻质网袋容器苗体积小、重量轻、结构好、不散团,搬运方便,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同时因重量轻易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功效,特别适合山区和远距离地块造林及定植育苗。

3.1.1.5繁殖快速应用广:

轻基质网袋容器为苗木生根发育创造了适合的环境条件,再加上工厂化的管理方式,科学的抚育方法,可大大加快苗木生长速度,缩短苗木的生产周期。

如用以进行嫩枝扦插育苗,一年可生产2-5批苗木,因此可获得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同时,轻质网袋容器应用广泛,可用于扦插育苗、播种育苗及裸根苗移入网袋容器育苗,也可用于组培育苗。

容器长短可按需切割,能繁育不同规格的苗木,如将一年生小容器苗移放到大容器袋里继续培育,可生产绿化造林及果木经济林建设用的大于1米高的大苗。

如将轻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广泛应用农业生产、蔬菜生产和花卉培育等各方面,都可以为广大农民增加收入,共同富裕,实现小康目标发挥巨大作用。

3.1.1.6改良土壤利环保:

无土轻基质主要成分是天然有机质,可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疏松透气,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网袋入土后,其半降解网状材料可离散成纤维丝状物,既不阻碍苗木根系正常生长,也不会对土壤产生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轻型基质网袋容器苗由于在造林过程有以上诸多优点,特别适应在干旱、半干旱的地区造林,加之在造林整地中降低坡度,增加土壤吸水性能,便于径流量降低,增加地面覆盖率,加强抗浊、抗冲性能,蓄水保土,从而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目的,在整地抚育中推广梯土整地、等高沟埂、带状开垦分割留生土带、环山截水沟、开挖鱼鳞坑等水土保持措施,能有效地提高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

3.1.2详细描述项目的技术来源、合作单位情况;

说明项目知识产权的归属情况。

本项目技术依托山西省林业工作总站等专家,长期对园区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全程跟踪技术指导,确保樟子松试种育苗项目的顺利实施,高质量完成项目。

轻型无土基质网袋育苗生产线设备是由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研发并获得国家专利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和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科技支撑项目。

现在已在全国有很多生产厂家,不存在知识产权的纠纷问题。

3.1.3简述本项目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并就本项目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现行指标进行比较。

3.1.3.1当前我国林木种苗的发展现状

苗木发展是绿化发展的物质基础,种苗生产是绿化的首要工作。

我国绿化苗木业培植起步在80年代初,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超常规发展,刺激、拉动了城市苗木产业的迅速膨胀。

苗木产业之所以发展快,首先得益于国家各级政府重视园林生态和城市环境建设。

国家投入园林城市建设的资金多,种苗价格看好,调动了老百姓育苗的巨大积极性;

第二,新品种、优良品种、速生苗木的诱导作用大。

苗木新品种层出不穷,促进了苗木产量的升华、生产效率的提高,苗木生产更具有时效性、诱惑性;

第三,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呈现社会化的趋势;

第四、林木种苗的需求趋向多元化,种苗生产由以荒山造林树种为主向多目的、多用途、多品种、多规格、多色调、多品位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第四、林木种苗生产已经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就樟子松苗木发展现状而言,我国对樟子松苗木的繁育培育大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