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贸易协定的内容通常包括:
贸易额、双方出口货单、作价办法、使用的货币、支付方式、关税优惠等。
二、习题
1.GDP不是解释两国贸易量的唯一重要因素,距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考虑到距离,澳大利亚的进出口运输成本相对更高,因此减少了贸易的吸引力。
因为加拿大与美国相邻,而澳大利亚不与任何一个大经济体相邻,这使得加拿大更加开放,而澳大利亚更加自给自足。
2.墨西哥与美国毗邻,但是距离欧盟很远,因此它与美国的贸易量很大。
巴西离美国和欧盟都很远,因此巴西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量大致相当。
墨西哥贸易量比巴西大,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墨西哥离大经济体(美国)近,另一方面由于它是北美贸易协定的成员国之一。
巴西远离任何一个大经济体,与它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经济规模都比较小。
3.如果这每个国家的GDP都增加一倍,并不意味着贸易会增加四倍,可以用教材表2-2中的例子说明。
结合教材表2-2中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这四个国家的GDP都增加一倍,贸易也增加四倍,则表2-2中第一行数据应为:
-6.4、1.6、1.6,显然这是与现实相违背的,因为这意味着A国所有的支出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未将任何的收入用于消费本国的产品。
现实中,国家总是把绝大部分的收入用于消费本国的产品。
4.之前,东亚国家都是小经济体,这说明它们的市场规模很小,不能大量进口。
随着它们越来越富裕,消费需求增加,互相也就成为了贸易对象。
根据引力模型,当韩国和台湾GDP规模很小时,意味着尽管两国距离相近,但是两国之间的贸易量很小。
现在它们GDP增加了,它们之间的贸易量也随之增大了。
5.一个世纪以前,各国贸易产品是由气候或地理条件决定的。
英国的气候和自然资源禀赋和欧洲其他国家很相似,这样英国只能从西半球其他国家、亚洲进口像棉花、橡胶这样的产品,从欧洲其他国家进口产品很少。
工业革命之后,制造品贸易增长,并且随着交通和通讯的改进继续扩张,因此英国转而与欧洲其他经济体大量开展贸易是自然而然的,这就是引力模型的一个直接预测。
单位劳动。
如果放弃1单位苹果的生产,这将释放出3单位的劳动,这3单位的劳动可以被用来生产3/2单位的香蕉。
c.劳动的流动性可以使得各个部门的工资趋同,竞争可以使得商品的价格等于它们的生产成本。
这样,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而相对成本等于工资乘以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再除以工资乘上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因为各个部门工资相等,所以价格比率等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的比率,即生产苹果所需的3单位劳动与生产香蕉所需的2单位劳动的比率,即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3/2。
2.a.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一条直线,在160(800/5)处与苹果轴相截,在800(800/1)处与香蕉轴相截,如图3-8所示。
b.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可以由苹果和香蕉的相对价格和相对供给量绘出,如图3-9所示。
从图3-9可以看出,苹果对香蕉的最低相对价格是3/2,在这个价格上,苹果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在3/2的相对价格上,本国对苹果的最大供给量是400,外国对香蕉的供给量是800,这时,相对供给量为1/2。
只要相对价格保持在3/2和5之间,相对供给量就不变。
如果相对价格成为5,两个国家都会生产苹果,香蕉的产量为零。
这时,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所以,从图3-9中可以看出,相对价格为3/2时,相对供给在0到1/2之间;
相对价格在3/2和5之间时,相对供给保持1/2不变;
当相对价格为5时,相对供给从1/2到无穷大。
3.a.相对需求曲线包括(1/5,5),(1/2,2),(1,1),(2,1/2)几个点,
如图3-10中的A、B、C、D四点。
b.苹果相对价格的均衡点是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相交点,
也就是点(1/2,2),即相对需求曲线与相对供给曲线的垂直部分的相交点。
那么均衡价格为2.
c.本题的贸易模式是本国只生产苹果,外国纸生产香蕉,每个国家以
本国生产的产品换得另外一国生产的产品。
d.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本国可以通过减少2单位苹果的生产获得3单位的香蕉,外国可以通过减少5单位香蕉的生产获得1单位的苹果。
贸易是的各国都能够以2单位香蕉换1单位的苹果,这样每个国家都可以通过贸易获益。
4.如果本国工人从1200增加到2400,则相对供给曲线上的转折点将从(1/2,3/2)和(1/2,5)变成(1,3/2)和(1,5)。
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交点将位于更低的水平区域上的点(2/3,3/2)。
在本题中,外国仍可以从贸易中获益。
但是,无论是否有贸易,本国以苹果衡量的香蕉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所以本国既没有从贸易中获益也没有从贸易中受损。
5.本题的答案和第3题类似。
因为劳动翻番的同时劳动生产率减半,所以“有效劳动”的量没有变化。
6.这种观点仅仅是贫民劳动论的一个特例。
关键问题在于相对工资率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由商品的相对生产率和相对需求决定。
本章所给的数据已经表明,生产率水平和工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中国的低工资反映了中国在大多数产业上的生产率要低于美国同行。
正如本章举例证明的,如果生产率水平较高的国家与生产率水平较低的国家进行贸易,那么低工资水平的国家的生活水平会提高。
7.这个结论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所有的可以用来确定生产中比较优势的信息:
本例中有4个部门对劳动有所需求(美国、日本的服务部门,美国、日本的工业部门,而不仅仅是两国的服务部门),仅仅比较服务部门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不够的。
如果aLS<
a*LS,本国服务行业中的劳动将比外国的劳动更有效率。
这说明了尽管美国在服务行业有绝对优势,但这对于确定比较优势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要确定比较优势还需要知道行业比率。
任何行业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行业内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还取决于行业间的相对工资。
8.虽然日本工人的工资水平和他们的美国同行差不多,而他们收入的购买力只有美国的1/3,这说明虽然两国工资水平大体相等,但是两国服务行业价格p美<
p日。
因为在服务业上美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日本,所以其服务价格相对较低。
这种额外的收益就增加了美国的购买力水平。
然而,大部分服务业是不可流动的,即为非贸易品。
这样日本就不能通过贸易从美国的服务业的低生产成本中获益,也就不可能使用这种相对较低的国际市场价格。
同理,美国也不能通过贸易提高本国服务业的价格。
所以,由于服务业价格水平相对较低,且服务业为非贸易品,所以美国的购买力水平高于日本。
9.贸易所得还可以以非贸易的形式存在。
当非贸易品份额增加时,贸易所得减少。
换言之,越多的产品不进入国际市场,潜在的贸易所得就越低。
如果运输成本高到没有任何贸易存在,那么很明显将不能获得贸易所得。
10.如果有许多国家能生产两种产品,世界相对供给曲线是一个阶梯函数,曲线上包含与具有不同劳动需求比率的国家个数相同的“阶梯”(水平点)数。
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交点左边的国家出口他们相对于交点右边的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如果交点在水平部分的曲线上,则一国在这一相对价格水平上生产两种产品。
a.图4-13显示了资源的分配情况:
如图4-13,长方形的四边表示劳动总供给和土地总供给。
给定棉布生产中的土地劳动比例TC/LC,棉布部门的资源使用必定在OCC直线上,OCC直线的斜率等于TC/LC。
同样,粮食部门的资源使用一定在OFF直线上。
两条直线相交于点A,资源在两个部门的分配即由这一点表示。
根据题中所给的数据,有aLC/aTC=20,aLF/aTF=5。
又因为:
aLC/aTC=(LC/QC)/(TC/QC)=LC/TC,所以LC=20TC。
同理,aLF/aTF=(LF/QF)/(TF/QF)=LF/TF,有:
LF=5TF。
又有:
L=LC+LF=600,T=TC+TF=60,所以本题答案为:
LC=400,TC=20,LF=400,TF=40。
b.当劳动供给增加时,资源分配变化的轨迹如图4-14。
如图4-14,劳动供给的增加使得用来表示一国资源的长方形变“长”了。
如果商品价格保持不变,要素价格和土地劳动比例也保持不变,资源在两部门的分布会从点A移到点B、点C和点D,从而使得更多的土地和劳动被用于粮食生产。
经过计算,本题的答案为:
当L=800时:
TC=33.33,LC=666.67,TF=26.67,LF=133.33;
当L=1000时:
TC=46.67,LC=933.33,TF=13.33,LF=66.67;
当L=1200时:
TC=60,LC=1200,TF=0,LF=0。
(这时实现了完全专业化分工)
c.如果劳动供给继续增加,将会出现劳动闲置。
这时,要素价格将会进行调整变化,否则,将会出现失业现象。
3.充裕要素的“充裕”是相对的,指的并不是一国所拥有的该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的充裕,而是该生产要素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相对充裕。
可见,起作用的不是要素的绝对充裕程度,而是它们的相对充裕度。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各国倾向于生产并出口国内充裕要素密集型的产品,一国充裕要素的所有者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发展中国家,相对于资本而言劳动比较充裕。
4.不同模型本题会有不同答案。
(1)在李嘉图模型中,贸易可以提高工人的购买力,从而使劳动获益。
因此美国劳工运动支持政府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是不合理的。
(2)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工人有可能从贸易中获益,也可能从贸易中受损。
因为贸易使得用一种商品衡量的购买力上升,用另一种商品衡量的购买力下降。
劳动的净收益(或净损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3)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一种要素越是集中于出口生产,就越有可能从贸易中获益;
相反,一种要素越是集中于进口竞争商品的生产,就越有可能因贸易而受损。
在美国,劳动是相对稀缺的资源,因此,美国的工人会因进口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受损。
所以,美国劳工运动支持政府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是合理的。
5.程序员由于来自印度的竞争,面临着工资的下降,但这与技术劳动力工资上涨不一致。
通过使得变成更有效率,这项变化也许会提高软件业工人的工资或降低所有商品的价格。
然而,在短期,这明显会损害那些在面临转移成本的需要特定技能的部门中就业的工人的利益。
许多原因不阻止计算机编程服务的进口(或这些工作的外包)。
首先,通过是的编程更便宜,它使得美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扩张,是的整个国家平均来说变得更好,这会导致必要的收入分配,但是不应该阻止将使得国家在总体上变得更好的贸易。
此外,没有贸易政策行动存在于真空中,如果美国禁止编程服务进口,它也会导致别的国家也实行更加限制贸易的政策。
6.要素比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当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美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有着较高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