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至达州高速公路BD02合同段李家湾铁路跨线桥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31865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86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中至达州高速公路BD02合同段李家湾铁路跨线桥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巴中至达州高速公路BD02合同段李家湾铁路跨线桥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巴中至达州高速公路BD02合同段李家湾铁路跨线桥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巴中至达州高速公路BD02合同段李家湾铁路跨线桥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巴中至达州高速公路BD02合同段李家湾铁路跨线桥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中至达州高速公路BD02合同段李家湾铁路跨线桥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巴中至达州高速公路BD02合同段李家湾铁路跨线桥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中至达州高速公路BD02合同段李家湾铁路跨线桥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中至达州高速公路BD02合同段李家湾铁路跨线桥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6.1施工质量保障措施32

6.1.1施工管理措施32

6.1.2施工组织保障措施33

6.2施工安全保障措施34

6.2.1安全保障制度34

6.2.2安全检查制度35

6.2.3安全管理制度35

6.2.3.1施工准备期的安全管理35

6.2.3.2施工设施期的安全管理36

第七章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37

第八章施工进度计划40

附表一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41

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42

附表三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43

附表四施工总平面图44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和历年来桥梁施工的经验作为基点,以总工期12个月,2010年7月1日正式开工,2011年6月30日竣工作为控制进度目标,统筹考虑全合同段的施工工艺、现场布置以及施工进度计划。

1.2施工组织设计中列出的工、料、机具设备等计划,仅作为指导施工时参考用,不作为最后的供应计划。

其各项数量如有出入时,应以施工预算中的数量为准。

1.3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下列文件和资料为依据:

⑴施工图设计文件

⑵《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⑶《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94)

⑷《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⑸《公路工程金属试验规程》(JTJ055-83)

⑹《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

⑺《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⑻《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⑼《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BD02合同段位于巴中市巴州区兴文镇境内,起于巴中市曾口镇,止于巴中市兴文镇。

合同段起点桩号K7+700,终点桩号K15+630,路线全长7925m。

BD02合同段李家湾铁路跨线桥为4-40m预力砼T型梁桥、右幅桥长169m(K13+488.5~K13+573~K13+657.5、4.5+4×

40+4.5m,最大桥高16m;

左幅桥长169m(K13+440~K13+566~K13+650.5、4.5+4×

40+4.5m),最大桥高16.3m。

桩径为¢200cm,1#~3#桩长15m的12根、桩径为¢130cm,0#和4#桩长15m的16根、共计28根420m。

桥台采用肋板式桥台接扩大基础,

全桥混凝土共有4713.6m3、钢材696.255T、检测管及钢板5.667T、钢绞线85.256T、支座80块、锚具15-7的160套、15-8的320套、波纹管¢外77mm的3183.6m、¢外82mm的6356.8m、桥台和系梁挖方2036.9m3、锥坡及防护填方12750m3。

2.2自然地理

BD02合同段工程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具有雨量充沛、冬暖、春旱、夏热、秋高绵雨的特点。

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7.25°

C,极端最高气温42.3°

C、极端最低气温-4.7°

C,多年平均降雨量1174.9毫米,最大降雨量1549.2毫米、最小降雨量829.7毫米,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8.4%。

相对湿度80%,风向多为东北风,平均风力1.6~2.1级,最大达8级。

施工区域内河溪为山溪性水流,分别属于巴河与州河水系,区内降雨充沛,地表水较为丰富,但河流流量的季节性变化显著,通常1~3月为枯水期,6~9月为洪水期。

项目区内植被隶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川东及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地带—川东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林—盆地底部丘陵低山植被地区—川东平行林谷植被小区和川北深丘植被小区。

地貌单元主要为剥蚀侵蚀中、低山及丘陵地貌,部分地段沿巴河、州等河流两岸分布有侵蚀堆积地形。

工程区域构造属于新华夏系第三次沉降带—四川盆地东部,为川东弧形构造带,区内构造展向多变,构造形迹以北北东~北东向梳妆为主,断裂不发育。

测区西北为龙门山北向褶断裂带,北部是米仓山东西向褶皱带,东北与大巴山北西向褶皱带相接,东南邻华蓥山北北东向褶皱带,南西是川中北西部向褶皱带。

工程区在这些构造的中心,为这些构造保卫、控制和影响。

该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好,属于川东部弱震区,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弱,其特点是震级中等,频度低,分布零星,附近数百公里无强震震中,区域稳定性较好。

地表水系主要有巴河、通江河及其支流,水深数米至数十米,一般河水随受季节性降雨变化,雨季江水汹涌,江水冲刷对桥台基础有微弱影响。

工程区地下水贫富不均,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水动力条件分为:

松散堆积层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水两类,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有腐蚀性。

本施工区路线穿越中、低山和丘陵地形,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问题较为单一,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现象主要为软基,其次为少量斜坡坡积体。

2.3施工总平面图

(见附表4:

施工总平面图)

3.1临时工程施工

3.1.1电力设施布置及安装

通过对全桥施工作业面的分布、预制场地布置、施工工期以及沿线高压线路网等情况的综合分析,铁路跨线桥施工区域总共考虑布设1处变电房,变压器与距该桥200m的搅拌站共用,变压器总容量为500KVA。

电力设施布置及供电能力:

铁路跨线桥施工区域用电从搅拌站变压器处用电缆接至施工区域的变电房,确保该桥施工用电。

同时为减少临时停电的影响,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在搅拌站配备1台120KW发电机备用。

配电房施工及变压器安装:

配电房采用砖墙结构,每个配电房占地约12㎡,由人工砖砌而成。

变压器由电力公司统一安装。

3.1.2施工便道工程

进场便道主要依靠现有兴文至关公村的乡村公路,进行改扩建以及部分新修便道。

施工便道设为4m宽,每间隔200m设置长20m、宽6m会车道一处,便道采用泥结石面层。

3.1.3施工用水

李家湾铁路跨线桥工程用水可在附近小河里抽水;

经实地考察,该地区的水质良好,符合生产及生活用水标准。

施工时在相应的生产区及生活区均设立一定数量的蓄水池,以保证施工和生活需要。

3.1.4施工通讯

对外联系采用电话、传真方式,内部联系采用对讲机,本工程设固定电话10部,传真机1部,对讲机5部。

3.1.5材料组织

1、地材

砂、卵石材料来源曾口镇和万昌,材料丰富,通过取样试验可满足低标号砼的要求。

中粗砂用于梁柱等高标号砼要到安康,运距较远。

2、水泥

水泥是海螺和华新,都进行了取样试验。

3、钢材

钢材是达钢和成都钢材,进行了试验均满足标准要求。

3.1.6医疗卫生与消防

项目部与兴文镇卫生院保持联系,为全体员工提供医疗卫生保障,并按照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的规定对生活供水、食堂、环境卫生、垃圾及污水处理等进行严格控制。

在工程施工期间,按照相关规定,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由专职安全负责人管理,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同时对职工进行消防知识教育,做到万无一失。

3.1.7拌和站及砼运输

BD02合同段在场内共设置1个拌和站,供全合同段施工砼用。

采用泵送砼施工,砼在距李家湾铁路跨线桥200m的搅拌站集中拌和。

3.1.8预制场

主预制场布置在K11+050~K11+250路基挖方段,长200m,宽26m。

3.2基础工程施工

3.2.1李家湾铁路跨线桥基础施工方案概述

李家湾铁路跨线桥桩径为¢200cm,1#~3#桩长15m的12根;

桩径为¢130cm,0#和4#台桩长15m的16根、共计28根420m。

经过现场调查和综合地质分析,选择采用人工挖孔的方式成孔,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施工速度快,对周围建筑物扰动小,施工安全可靠,对环境污染小,成孔质量好。

测量定位各桩位,安装出渣吊架,边挖孔边护壁,人工挖孔作业成孔后,安装基桩钢筋笼,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检测基桩。

3.2.1.1测量放样、孔口护壁砼浇注

测定桩位方格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确定好桩位中心,以桩位中心为圆心,以桩身半径加护壁厚度为半径画出上部圆周,撒石灰线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桩位线定好后,经监理复查合格后方可开挖。

孔口护壁圈厚20cm,其内径200cm和130cm,其顶面高程比桩周地面高程高30~50cm,以利于孔口防护。

其底面与岩层面接触或嵌入岩层20~50cm,防止渗水。

砼标号采用C30级,机械拌和。

3.2.1.2挖孔作业

(1)开孔

挖孔施工方法采用人工挖孔的方式施工。

开挖桩孔要从上到下逐层进行,每孔钻孔工人3人,钻孔直径Φ200cm和Φ130cm,每次进尺55cm,钻完后取出芯样,使桩孔圆周形成空心槽。

再在孔中心钻一个楔孔,然后取出孔的钻芯,在楔孔内用楔子楔开岩石;

在每个桩位孔口安装一套起吊设备,负责提出孔内装入料斗的石渣,并把弃渣堆放在制定的位置。

按照设计要求桩基直径有效地控制开挖桩孔的截面尺寸。

按要求详尽填写挖孔记录表,当桩孔挖至设计标高以后,先利用垂球检查桩孔的垂直度,再利用检孔器检验孔位的竖直孔径、轴线偏位同时还应抽取孔底岩石试样,检验其抗压强度,当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之后,报请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桩基方能终孔。

(2)护壁施工

桩内护壁分两种情况:

①孔内开挖后,渗水较大,或岩层之间存在较厚的软弱夹层,护壁拟采用全程护壁形式,护壁的厚度要根据井圈材料、性能、刚度、稳定性、操作方便、构造简单等要求,并按受力状况,以最下面一节所承受的土侧压力和地下水侧压力,通过计算来确定。

一般护壁厚度为15cm。

为防止桩孔壁坍方,确保安全施工,挖孔可设置为砼(或钢筋砼)护壁。

当桩孔直径不大,深度较浅而土质又好,地下水位较少的情况下,采用砼护壁;

若遇淤泥等软弱地层时,可设置适量钢筋加固,护壁节段间加Φ12cm钢筋,间距40cm,环向加φ8钢筋,间距20cm。

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重复周转使用。

护壁模板用5mm钢板制作,作成锥形,高度0.5m~1.0m,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连接固定,也可以在每节模板的上下端各设一道圆弧形的用槽钢或角钢做成的内钢圈作为内侧支撑,防止内模因涨力而变形。

可设置活动水平支撑,以方便操作。

桩孔要及时护壁,根据地质情况,每下挖一段,安装护壁模板,浇筑砼护壁砼可在孔位附近采用小型拌和机械拌砼,用绞车吊入孔内浇筑,从模板顶端灌入,用小型振动棒振捣密实,等砼具有一定强度后拆下模板,继续开挖,循环作业。

②孔内开挖后,渗水小或无渗水,只采用孔口护壁。

孔口高出地面30~50cm,防止杂物掉入孔内伤人并在孔口做好排水沟,让雨水等及时排走。

(3)挖孔注意事项

①在安装滑轮组及吊桶时,注意使吊桶与桩孔中心位置重合,作为挖土时直观上控制桩位中心和护壁支模的中心线。

②井底照明必须用低压电源(36V、100w)、防水带罩的安全灯具。

桩口上设围护栏。

③当桩孔深大于10m时,要向井下进行机械通风,加强空气对流。

通风采用抽风机,必要时输送氧气,防止有毒气体的危害。

操作时上下人员轮换作业,桩孔上人员密切注视观察桩孔下人员的情况,互相呼应,切实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④当地下渗水量较大时,可先在桩孔底挖集水坑,用高扬程潜水泵抽出,地下水位较高时,要先采用统一降水的措施,再进行开挖,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