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31858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72 大小:98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扉页)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授课专业

学院所有专业

年级

一年级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公共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选修课

限选课();

任选课()

授课方式

讲授(√);

实践课(√);

其它()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51

学分数

3

学时分配

理论课39学时;

实践课12学时;

教材名称

作者

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

指定参考书

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

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

③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目标训练手册

戴艳军

杨慧民

刘书林

刘玉娟

王向明

李锡铭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教研室

审核意见

负责人:

年月日

系(部)审查

意见

教务处

检查意见

负责人(或经办人):

注:

表中()选项请打“√”

第1周,第次课

授课章节

入学适应教育

(一)

讲授(√)实践(√)其他: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大学生活的特点

②大学学习的特点、方法

③人际交往的特点

④人际交往的原则和艺术理

技能目标

①能正确分析大学学习的特点,并能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大学学习

②能灵活运用人际交往原则,正确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素质目标

①适应中学到大学的转变

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

重点

①大学生活的特点②树立新的学习理念③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难点

大学生活的适应;

人际关系的处理

教学资源

参考

资料

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戴艳军、杨慧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书林主编

④《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目标训练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玉娟等主编

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组织

过程

提要

①告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②引入任务项目

③操练初步或基本能力

④深化对基本能力的体会

⑤归纳本次课的知识点和能力

⑥训练本次课所要求的能力

⑦总结

作业布置

结合自己的专业,制订一份大学学习计划书

课后辅导

课后记

(内页)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及旁注

新生寄语:

首先,祝贺大家步入大学生活。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紧张严肃的。

在大学我们要面临努力成才与学会做人的双重任务,需要面对和处理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爱情、友谊等各种现实课题。

要正确地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收获丰硕的果实,这需要我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怎样实现上述目的呢?

这就是我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开设目的。

这个学期呢,就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

在这里,我们将倾听并为你解答大学生活路上的种种困惑,帮助你顺利地走过大学三年。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各大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二)学分学时

学分:

3学时:

(三)主要的教学方式

分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宿舍为单位记性分组)

(四)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和社会实践)占40%,期末考核占60%。

二、认识大学

提问:

你在高中时认为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通过军训几周的实际体验大学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5分钟,个体发言,师生总结)

从学生的讨论结果中,概括出大学生活的特点:

①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②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

③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氛围;

④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1.学习要求的变化

  

(1)学习内容更为广泛

首先要完成顺利毕业要求的课程。

大学主要实行的是学分制,我们学校也是。

除了公共课(体育、英语、思修等)、专业课属于必修课外,同学们还需要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选修课,修满必要的学分后才能正常毕业。

(140个学分)另外,还要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

5分钟

介绍课程整体情况

30分钟

理论讲述“大学生活的特点”

其次要学做人;

第三是学处事。

(2)学习的途径更多:

书本、老师、同学、互联网

(3)评价标准多元化:

高中——成绩大学——综合能力

奖学金评比,要求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专业成绩、思想道德评价、社会服务评价、各级各类活动奖项等等都被纳入了评分体系中。

2、生活环境的变化(由以家庭为依托,变为独立参与学校集体生活)

首先,衣、食、住、行、学等日常问题都要自己安排。

特别是要学会计划用钱,开始一两个月用不完,后来越来越不够用。

其次,人际关系是多方位的。

在座的各位来自省内的不同地方,甚至还有省外的,在兴趣爱好、饮食、语言、作息、卫生等生活习惯方面存在差异。

但现在大家一起生活,生活习惯难免会有些不同,步调有不一致的时候,同学们要学会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主动加强沟通和交流。

第三,竞争是多元化的。

进入大学后与别人比较的方面越来越广泛,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比如还有体育、文艺修养等,当选班干部,入党,找工作等,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变得非常重要。

3、社会活动的变化(由熟人社会的交往转变为生人社会的交往)

首先,校园内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中学时期课余时间很少,校园生活单一。

进入大学后,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等各种社团组织活动增多,各种课余活动也丰富多彩。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先看看它的性质、以前组织的活动,再找师哥师姐聊聊,看该社团的口碑如何,最后要看它的会费是否合理。

如果上述方面你都能满意,那就去报名吧!

精力有限,建议同学们参加一到两个社团,不要贪多,正确处理好各种学生组织工作与学习的关系。

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其次,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

参加社会活动,可以学习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培养领导和组织能力,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色、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比较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时选择的余地大。

但同样要处理好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科学安排时间。

三、大学生活常见的不适应现象

过渡:

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知道了大学生活的特点及与中学生活的不同,面对学习要求、生活环境和社会活动方面的变化,我们是否要进行适应呢?

能否很好的适应呢?

适应不好的话,会产生哪些问题呢?

:

案例1:

新陋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吾闲情。

短信发得快,瞌睡打得勤;

琢磨打游戏,寻思找美眉。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

虽非娱乐场,堪比休闲厅。

心里云:

混张文凭!

听案例后分组讨论

案例2:

当我刚刚步入大学的时候,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我各方面都不适应,甚至有些恐惧。

面对食堂不可口的饭菜,吃饭成了一种无奈;

面对“教无定法的教学方式我不知道应该怎样主动觅取”;

面对性格各异的舍友,我感到陌生而又孤独。

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连好几天失眠我非常想念父母,如果他们在我身边,我可以向他们求助,可现在——我该怎么办?

我改变不了学校的一切,我只能改变自己。

饭菜不合口味,我尽量合理调配;

学习不适应,多向师哥师姐请教;

同学不熟悉,鼓起勇气主动打招呼……很快,我靠自己的努力适应了大学生活,我战胜了自己,我长大了,也成功了。

分析:

案例1是典型的针对学习要求的变化,不能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而消极应对的“混”日子行为。

案例2中反映出了大学新生刚入学后,对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的变化一时措手不及,而出现的不适应现象。

但案例2中的同学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就是他对这些不良适应情况进行了积极调整,以至于很快的适应了大学生活。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入学后

1、失望感:

未进大学前把大学理想化

2、自卑感:

进入大学后,人才荟萃,高手林立,没有特长….

3、孤独感:

思念家乡以及重新确立新的人际关系

4、空虚感:

高中时的紧张氛围和大学相比

5、被动感:

过去凡事都有班主任安排好,现在什么都要靠自己,感到很不习惯。

总结:

大学生活常见的不适应现象主要有:

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恋爱、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都是属于大学新生的普遍现象。

我们大可不必以为只有自己是这样子的,所以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勇敢地面对这些问题,主动而努力地去调整和适应大学的生活。

四、积极调整和适应大学

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发展阶段:

兴奋期、困惑期、调整期、稳定期。

大学新生“适应期”的长短因人而异,一般在半年至1年。

(一)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1、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摆脱依赖、等待与犹豫,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2、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思想交流与碰撞,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其中有政治上的大是大非问题,也有工作、生活中做人的是非问题。

这要求我们努力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理智的选择,加强自我约束与管理。

3、虚心求教,细心观察

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同学们随时都可能遇到过去所没有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

同学们必须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

4、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10分钟

归纳分析大学生活常见的问题

理论讲述学习方法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的问题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在生活中遇到:

陌生的人——厚着脸皮交往

陌生的事——硬着头皮去做(学会理财、学会洗衣)

陌生的问题——绞尽脑汁解决(钱包被偷了,怎么办?

出去逛街,认不得回校的路了,怎么办?

(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1)树立自主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