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31832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綦江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庆市綦江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庆市綦江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庆市綦江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庆市綦江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綦江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重庆市綦江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綦江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綦江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

王驾《社日诗》云: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2.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连续性D.脆弱性3、鸦片战争前夕国内主要商品流通量统计表

 

材料反映出鸦片战争前夕()

A.商品经济取得全面发展B.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政府改变重农仰商政策

4、有学者发现:

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

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

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C.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5、2014年6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

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

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A.珐琅彩瓷器深受各族人民欢迎B.晋商、徽商往来于丝绸之路

C.都使用水力风车灌溉农田D.轻盈精湛的丝织品是常见的商品

6、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

们使用;

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

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在()

A.社会史观下人民生活更加丰富B.近代化史观下中国社会日益进步

C.整体史观下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文明史观下不同文明间激烈碰撞

7、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

在欧洲国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愈来愈高,人

口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

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

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小农经济发展B.新航路开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8、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治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

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

这些记载可用于解释当时中国制造业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实现流水作业

C.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D.瓷器质量提高

9、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比例下降为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比例上升为70%左右。

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江南一些地方

A.财富观念发生了变化B.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得力C.小农经济发展较快D.有很强的均贫富观念

10.、南宋《岁时广记·

售农用》中记载:

“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

”上述材料表明

A.宋代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B.宋代定期举行的草市比较繁华

C.宋代草市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D.宋代草市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

11、据记载,宋代姑苏、云间等地的官营作坊里,“和雇”的工匠每日只有食钱170文、米

2升;

而明朝嘉靖年间·

则出现“产相十而用相百”的现象。

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政府政策的鼓励

C.消费观念的变化D.经济形态的巨变

12、学者方行在《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指出:

“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

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

”材料反映了江南农村()

A.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

C.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D.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

13、宋代是我国古代发行货币最多的朝代之一,但宋代也是历史上一个经常闹“钱荒”(一种铜币短缺现象)的朝代。

据《宋史》记载,“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

宋代的“钱荒”现象

A.说明国家财政困难B.反映了宋代商品流通不畅,造成钱币短缺

C.表明传统货币政策急需改革D.说明国家经济管理制度混乱

14、史学家格奥尔格认为:

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灵心慧眼”,就是以科学史观作指导,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

据此分析,下列属于“史识”的是

A.“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

B.“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

C.“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D.“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15、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

松江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

里媪晨抱纱入市,

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匹,有通宵不寐者。

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其衣食全赖此”。

材料反映了

A.私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B.小农经济走向衰落C.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6.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

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

无限。

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

(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

这主要是由于古

代商帮()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B.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D.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17.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

“若广陵君(杨州市)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

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

晋陵郡(江苏常州)船……;

会计郡(浙江绍兴)船……;

南海郡(广州)船,……”(《旧唐书·

韦坚传》)。

材料表明唐代()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18、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

“(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

“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有关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A、景德镇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B、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景德镇历史悠久

D、景德镇窑器工艺技术不断发展

19.据人民网报道:

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

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

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

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

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20.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

这说明新中国:

()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21.口号反映时代特色。

“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

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文革”期间的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B.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22..根据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自身的利益要求来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不再以意识形态

划线,也不再重复划分敌、我、友,团结一部分国家打击某个或某些国家的策略。

材料体现

了中国某一时期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现为()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B.签订《中日联合声明》C.重返联合国D.实行不结盟政策

23..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有记载:

1969年4月林彪向“九大”作报告,不再用在此之前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的说法,并形容苏联同样对中国有重大威胁。

林还重申毛泽东在1965年的讲话——除非中国领土受到侵犯,也无意对外掀起战争。

这表明中国()

A.全面改善中美关系B.试图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开始构建新的国际战略同盟

24.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

该图主要反映出中国()

A.对苏联和对西方贸易出现交替上升状态B.被西方封锁遏制,外交上实行“一边倒”C.国民经济建设国际环境恶劣,举步维艰D.同西方国家经济技术交流活动陷于停滞

25.2014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荷兰王国首相马克•吕特邀请赴荷兰海牙出席第三

届核安全峰会。

此次核安全峰会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峰会。

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进行访问。

这主要反映出()

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B.中国致力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有利于世界多极格局的加强D.推动了中、欧之间的同盟合作

26.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

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

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27.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尼克松的这段话反映出()

A.西欧国家的发展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已呈现三足鼎立的格局

C.欧盟的不断发展迫使美国调整全球战略

D.“冷战”中的不利地位迫使美国调整政策

28.史学界认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是对马歇尔计划合乎逻辑的发展和补充,主要是因为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美国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