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突出症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1295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椎间盘突出症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颈椎间盘突出症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颈椎间盘突出症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颈椎间盘突出症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颈椎间盘突出症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

《颈椎间盘突出症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椎间盘突出症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颈椎间盘突出症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

由于齿状韧带的作用,颈髓较固定,当外力致椎间盘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破裂时,髓核突出,引起颈髓受压。

颈椎后外侧的纤维环和后纵韧带较薄弱,颈部神经根在椎间盘水平呈横向走行进入椎间孔,即使突出的椎间盘很少,也可引起神经根受压。

颈椎过伸性损伤可引起近侧椎体向后移位;

屈曲性损伤可使双侧小关节脱位或半脱位,使椎间盘后方张力增加,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颈椎过伸性损伤后,有60%的病例存在椎间盘突出;

颈椎屈曲性损伤后,有35%~40%可发生椎间盘突出。

颈椎屈曲性损伤后,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随小关节的关节囊破裂程度增大而增加,在伴有双侧小关节脱位的病例中,80%存在椎间盘突出。

一般认为:

本病的发生机制是在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时突然发生的,是因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而使纤维环破裂,引起髓核后突。

突出的髓核直接引起颈髓或神经根受压。

临床表现:

本病多为急性发病,少数病例亦可慢性发病。

初起,大多起于轻微劳损,甚至睡醒时伸懒腰而发病;

或是见于外伤情况下。

其临床表现主要视受压迫的组织而定。

从病理解剖角度来看,本病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中央型及侧方型。

1.中央型以颈髓受压为主要表现。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MRI技术的临床应用问世之后,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不再少见。

当颈椎间盘中央突出后,因脊髓受压,可出现四肢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瘫痪以及大小便异常;

与此同时,四肢腱反射呈现亢进。

病理反射征可显示阳性,并按突出平面不同而出现感觉减退或消失。

2.侧方型以根性痛为主。

主要症状为颈痛、活动受限,犹如“落枕”,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枕部;

一侧上肢有疼痛和麻木感,但很少两侧同时发生;

肌力改变不明显。

在发作间歇期,患者可以毫无症状。

查体时发现头颈部常处于僵直位,活动受限。

下颈椎棘突及肩胛部可有压痛。

如头向后并侧向患侧,头顶加压即可引起颈肩痛,并向手部放射(即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牵拉患侧上肢可引起疼痛(即根性牵拉试验阳性)。

感觉障碍因椎间盘突出平面不同而表现各异(表1)。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每个病例均应常规拍摄颈椎正位、侧位及动力位X线平片。

在读片时可发现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

受累椎间隙变窄,可有退行性改变。

在年轻病例或急性外伤性突出者,其椎间隙可无异常发现,但在颈椎动力性侧位片上可见受累节段不稳,并出现较为明显的梯形变(假性半脱位)。

2.CT检查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主要是从CT三维重建上明确患者有无椎体、钩椎关节、关节突、棘突的细微的骨折,有无退变增生改变。

3.MRI检查MRI检查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其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和脊髓造影,。

而且是无创检查。

在MRI片上可直接观察到椎间盘向后突入椎管内,椎间盘突出成分与残余髓核的信号强度基本一致。

在中央型突出者,可见突出椎间盘明显压迫颈髓,使之局部变扁或出现凹陷,受压部位的颈髓信号异常。

在侧方型突出者,可见突出的椎间盘使颈髓侧方受压变形,信号强度改变,神经根部消失或向后移位。

如图1

诊断:

根据本病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多无困难。

1.发病情况分型在临床上,从发病情况来看,本病可分为以下三型:

(1)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是指急性发病,并有脊髓或脊神经根受压的相应主诉与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椎间盘破裂或突出,并显示压迫颈髓或神经根的征象。

本型最为多见,临床症状亦较明显。

经及时诊断及早期积极治疗。

95%以上大部分病例可大部分改善甚至痊愈。

(2)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本型在临床上较多见,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外伤史:

详细询问,每例均有明显的头颈部外伤史,尤以意外性损外伤发病率更多见,例如,汽车在包括高速公路上的急刹车引起颈部损伤等。

②伤后出现症状:

伤前为无任何症状的健康人,但于伤后立即出现颈髓或神经根受压的临床表现,并伴有颈部椎椎节局部症状等。

③影像学检查:

提示椎间盘有明显的突出或脱出,并压迫颈髓或神经根;

本型无颈椎骨折或脱位征,但约50%的病例伴有椎管狭窄征。

(3)慢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是指缓慢或亚急性起病者,大多在连续劳累多天后发生,尤以伏案埋头工作者为多见。

临床上除出现颈部椎椎节局部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颈髓或颈脊神经根受压体征,影像学检查证实致压物为突出的椎间盘,不应存在骨性致压物。

2.突出物部位及症状分型从诊治的角度来看,按髓核突出的部位不同加以分型更有意义,临床上一般分为以下两型:

(1)中央型:

指髓核从椎节后方中央突向椎管内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脊髓受压所引起的四肢肌力减弱和感觉障碍症状。

MRI、CTM等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并压迫硬脊膜中央或脊髓。

大多伴有椎管狭窄征。

(2)侧方型:

指髓核向侧方突出者,本型以根性痛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或CTM检查可见椎间盘突出位于椎管的前外侧,以致颈脊神经根受压;

少数病例可同时伴有脊髓部分受压征。

鉴别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以及椎管内肿瘤等鉴别,在当前有CTM及MRI等高清晰度影像技术的情况下,一般不难区别。

因此,对此种病例应常规行MRI检查,以防误诊。

治疗:

本病一旦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则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1.非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为本病的基本疗法,不仅适用于轻型病例,而且也是手术疗法的术前准备与术后康复的保障。

对于颈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颈椎牵引:

可采取坐位或卧位,用四头带(Glisson氏带)牵引。

对一般性病例,重量开始宜小些,一般为1.5~2kg,以后逐渐增至4~5kg,牵引时间每次1~2h,2次/d,2周为一疗程。

对症状严重者,则宜选用较轻的重量卧位持续性牵引,牵引重量1.5~2kg,3~4周为一疗程。

在牵引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随时调整力线和重量等,如有不良或不适反应,应暂停牵引。

牵引疗法主要适用于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对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亦可选用,但在牵引过程中,如果锥体束症状加重,应尽早手术。

此外,在牵引过程中,切忌使头颈过度前屈,此种体位有可能会加重后突的髓核对脊髓前中央动脉的压迫,使病情恶化。

在牵引的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随时调整力线和重量等。

(2)围颈保护:

用一般的简易围颈保护即可限制颈部过度活动,并能增加颈部的支撑作用和减轻椎间隙内的压力。

重症型而又需要起床活动者,可选用带牵引的颈围支具。

对颈部牵引后症状缓解及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例,亦需用颈围保护,以有利于病情恢复。

(3)理疗和按摩:

在常用的理疗方法中,蜡疗和醋离子透入法疗效较好,对轻型病例可以选用。

在选择按摩疗法时应注意,手法推拿虽对一部分病例有效,但如操作不当,或病理改变特殊,反而可能加重症状,甚至引起瘫痪,因此,在决定选用时一定要慎重。

(4)药物治疗:

可适当应用抗炎、镇痛药物,如双氯芬酸(扶他林)、双氯芬酸钠/米索前列醇(奥湿克)等,对缓解病情有一定作用;

此外,复方丹参制剂具有活血化淤作用,亦可服用,对症状明显者,可选择静脉滴注方式,较之口服更为有效。

2.手术疗法对反复发作,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者,应及早行手术治疗。

手术以前路行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为主。

对合并有明显的椎管狭窄的患者一般先行后路椎管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3-6个月如果患者的症状不见改善再从前路行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对于颈椎动力位X线片检查颈椎稳定性好、没有骨性椎管狭窄的非急性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的韧带完整的患者目前采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较好的更好地选择。

该手术不仅,保留了颈椎的活动节段,而且有利于减少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

手术适应证:

(1)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产生上肢神经症状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改善不明显又或进一步加重者;

(2)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产生脊髓受压症状和体征:

四肢感觉减退,肌力减退,肌张力增高,Hoffmann征阳性,躯干束带感,行走时踩棉花感等;

(3)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在MRIT2加权像表现为脊髓高信号者;

(4)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经保守治疗过程中症状进一步加重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