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123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结题报告.docx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结题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结题报告.docx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结题报告

 

__市(州)_陇西_县_南二十铺九年制学校

 

2011年省省级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

GS(2011)GHB124

课题名称: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课题负责人:

汪伟彪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为陇西县南二十铺九年制学校研究和实践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提供了学科教学理论方面的依据。

目前,随着对新课标的进一步落实,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脱节现象日益严重,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新知识的增加引发了新的变化,使一部分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主观上虽然都存在着一种求知的良好愿望,但客观上也存在着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教材难度大了,学科门类多了,教学方法变了,而且管理方法也有所不同,学生再以小学的学习方法就很难适应中学的学习了,有部分小学成绩不错的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产生厌学情绪。

如果不能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不注意采用适合由小学到中学这个过渡的特点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丧失,成绩就会大大退步。

针对上述情况,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九年一贯制的试点学校的陇西县南二十铺九年制学校,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本课题组确立了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近年来,陇西县南二十铺九年制学校加大了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力度,也获得了不少的成绩,但针对于数学学科的研究更多的是从理论上的研究为主,可操作性不强。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容,在教师教学上,实现四个衔接;在学生学习上,实行三个衔接;作一个系统的对比分析和研究,制定适合我校学生情况的衔接阶段的措施,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兼顾对中小学教师教学方法的研究,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的界定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是指从小学阶段过渡到初中阶段时,为保证过渡的自然与正常,在初中阶段应该做到的对小学阶段涉及容、性质与方法的适当引用与延伸。

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的处理措施,包括容与方法。

为了让学生很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正迁移,这就得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容、教学方法的有机衔接,从而找到一种能有效过渡的教学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研读--测试--切磋--实践”的实践过程,将现实中偏离我们数学教学的问题得到的效的解决、从教法与学法的沟通入手,实现小学与初中两学段之间的有效过渡,把学生上初中后的数学教学与小学的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容预计达到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容:

(一)在教师教学上,实现四个衔接 

 1、教学容的衔接。

  教学中,在知识衔接时,注意确定适合于教与学的联系,使教与学的步伐缩小一点,进行小跨步转化。

七年级数学教学容与小学容处理要恰当。

在学习新知识时,七年级可以更多地利用小学的旧知识,形成旧知识对新知识的正迁移,逐步消除负迁移,这是解决初一数学教学与小学的衔接的有效途径。

七年级数学教学容与小学的容要认真剖析。

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采用比较的方法,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是解决七年级数学教学与小学衔接的又一途径。

七年级数学应用题解法与小学比较,学生从小学进入七年级,面临“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这种过渡,也通过列方程应用题明显体现出来。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设计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到"代数解法"过渡的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这个转变,是很有必要的。

2、教学方法的衔接。

通过双向听课及研讨,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并适当渗透运用到各自教学中去。

努力摸清各阶段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切磋衔接教育的方法,探索搞好衔接教育的路子,着手从两个方面进行衔接:

(1)从学生本身特点的变化进行衔接。

(2)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角度进行衔接。

 

3、学习评价的衔接。

小学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七年级教学同样应注意到这些,并不断开拓他们的思路,激发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重视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答案的多样性、正确性。

4、师生交往的衔接。

小学教师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交往,像慈母般关心学生,与学生同活动,同学习,寓教于活动实践之中,寓教于娱乐之中;初中教师则注重师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掌握规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为衔接教育铺好路。

 

(二)在学生学习上,实行三个衔接  

1、学习动机的衔接。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是比较直接的,近期的,而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则逐渐向间接的,远期的方向转化,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兴趣不断增强,并且日益趋向持续而稳定,逐步形成对学习的负责态度。

2、学习习惯的衔接。

 学习习惯包括听课、笔记、作业演算、识记等容。

小学重在做好良好习 惯的初步养成教育;初中则要求将学习习惯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趋势。

七年级起始阶段继续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习能力的衔接发展。

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小学阶段相比较处于定型前的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这一特点,小学阶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述诸方面的能力,为初中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

七年级则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根据本校七年级新生与七年级数学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改进本校数学教学衔接的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寻找能适应中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可操作性的方案。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预计达到以下目标:

(1)构建我校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教学模式;

(2)探索我校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3)撰写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研究论文。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及途径 

自课题立项起,我们选取了陇西县南二十铺九年制学校六七年级各取一个班分别作为数学教学研究实验班开展课题的实验研究。

进行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的循环教学,以便展开衔接教学纵向联系序列研究,七年级三班做为对比班.主要是熟悉初中生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容、初中与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中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又能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

花三年完成实验,形成初步的理论和实践总结。

分四方面进行:

针对我校处于农村的现状,采用“研读--测试--切磋--实践”的模式,对中小学衔接数学教学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对目前存在问题作出科学评估,并根据教学大纲、教材,为初中教育摸清起点情况,为以后的初中教育提供客观依据,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开展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科研素养。

课题研究的先导是理论学习。

研究者只有掌握了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才能开拓出全新的研究领域。

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与学生发展》,《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等著作,把握了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七年级数学教学容与教学方法,弄清了两个学段教法上的差异和联系,并用于实践,从而架起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二)相互听课探讨,了解中小学教育现状。

充分利用我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组织小学和初中教师相互听课,评课,交流,分析,反思,及时调整策略,有的放矢地进行课题研究。

(三)进行问卷调查,掌握衔接存在问题。

问卷调查也是大面积了解情况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课题中的调查问卷主要面对六七年级学生,计划组织两次问卷调查,分别是《关于初一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调查》以及面对老师的《小学教师所希望的中学教育调查》。

(四)组织学生竞赛,形成阶段学科评价。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的研究,捕捉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并形成阶段学科性评价机制。

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搭建反思平台,及时提炼研究成果。

撰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每节实践课后,我们要求研究组成员撰写教学反思,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升研究组成员的科研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活动

第一阶段: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0.3~2010.9),确定课题负责人员,明确课题人员的分工,商讨课题研究方案,并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开展前期观察、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完善开题报告,然后进行课题研究。

第二阶段: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0.9~2011.3),建立实验课题组,形成研究网络,初步形成教研常态模式,落实配套措施,中期评估。

(1)2010.9~2010.12:

根据开题报告,请专家的指导,进一步修改课题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

记录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登记有关数据和信息,并进行适当的筛选。

(2)2011.1~2011.3:

课题组各位成员利用假期学习有关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容,学习优秀课例,继续加强课题人员的理论学习。

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材料,撰写相应的论文。

第三阶段:

深入研究阶段(2011.3~2012.9)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调整研究策略,修改有关措施,开展深入研究.

(1)开展课堂教学实验;

(2)对小学部及初中部数学老师进行问卷调查;(3)对七年级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方式情况问卷调查;(4)对学生成绩测试等资料的收集和整理;(5)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容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反思、改进,构建小学六年级数学与初中七年级数学衔接式教学的新模式。

第四阶段:

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2.9~2013.3)对研究的材料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对结果分析,得出有效方案措施;科学总结实验成果,参与实验成果展示活动,形成结题报告、撰写研究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近三年的跟踪研究和不断改进,我们总结从下面这几个方面做好六、七年级数学的衔接,指导学生顺利由小学数学过渡到中学数学。

(一)研究了中小学数学知识的变化特点

从小学进入中学,数学知识从横向、纵向两方面扩展,变化十分明显。

主要表现在:

(1)数的围发生了变化

从小学进入中学,学生遇到一些新的问题。

比如,测量温度,当气温在零度以上时,学生能用小学所学的数表示其温度的高低,但当气温在零度以下时,就难以用小学所学的数表示了。

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引入了“负数”的概念。

这样初中所学的数,就由小学所学的正整数、正分数和零扩大到包含正数、负数和零的有理数围。

之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要搭建一个既定面积的正方形展厅;如何确定它们的边长的问题。

这类问题的实质是:

已知乘方的结果,求底数的值。

有时会出现开不尽方的现象,于是又引入了无理数的概念。

数的围又扩大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在的实数的围。

(2)数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在小学围,解决实际问题,是可视为实物个数的数通过运算得出结论:

升入中学,数的围扩大到有理数,乃至实数之后,虽然与小学相比难度大大增加,但其形式上的差异几乎没有。

问题在于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一个点、一条线段的长度、一个数值都可用一个有理数或无理数表示出来了。

一个简单的代表式就表示了无数个现实的数,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等,使学生由常量数学走入变量数学学习,从而数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3)解决问题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没引入代数知识之前,解决实际问题大多用的是算术方法,即由若干已知数值,采用的直接推出的办法得出结果。

而引入代数概念后,给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更加简捷的途径。

把问题中给出的己知量和问题所求的结果——未知量,均视作已知,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