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五项临床意义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血凝五项临床意义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凝五项临床意义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凝血酶原时间(PT)
PT的测定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理想和常用的筛选试验,也可作为外源性途径及共同途径凝血因子的定量试验。
同时,也可作为口服抗凝剂治疗的监控。
PT延长:
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
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DIC、原发性纤溶症、VitK缺乏、肝病、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等,
PT缩短:
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APTT是测定内源性凝血系统较敏感的筛选试验,也可作为内源性途径凝血因子的定量试验,可检测除Ⅶ因子外的其他血浆凝血因子,特别是用于因子Ⅷ、Ⅸ、Ⅺ、Ⅻ和前激肽释放酶的测定。
同时,APTT测定可用于肝素治疗监控。
APTT延长:
见于凝血因子Ⅱ、Ⅴ、Ⅷ、Ⅸ、Ⅺ、Ⅻ减低,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溶活力增强,抗凝物质存在(如血内肝素含量增加及口服抗凝剂)是监控肝素治疗的重要指标。
APTT缩短:
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高血压综合症和肾病综合症。
三、凝血酶时间(TT)
该实验检查受试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能力的过筛试验。
TT延长:
见于肝素增多或肝素类物质存在。
SLE、肝病、肾病、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球血症或免疫球蛋白增多等疾病。
四、血浆纤维蛋白原(Fbg)
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如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急性心机梗死、脑血管病变、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也见于各类急性时相反应,如急性细菌性感染,急性传染病,大的手术或创伤之后,恶性肿瘤等。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期及纤溶期,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先天性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肝脏是机体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器官。
Ⅰ、Ⅱ、Ⅴ、Ⅶ、Ⅸ、Ⅹ因子均在肝细胞内合成,这些因子的半寿期较短,当肝脏有疾患时,这些因子可单独或联合检测血凝四项(PT、APTT、TT、Fbg),对判断肝细胞损坏或预后有重要意义。
五、D-二聚体意义
¡
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活动性纤溶较好的指标,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疾病、肺栓塞、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急性心梗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D-二聚体检测还可用于溶栓药物的治疗监测指标。
(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DIC的特异性试验之一,通过对DIC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FDP和D-二聚体测定,其中仅D-二聚体能反映凝血酶原和纤溶酶的活性;
若D-二聚体的含量>
0.5mg/L,对DIC高危患者具有极高的预报价值。
(2)深静脉血栓形成(DIV)的筛查深静脉血栓形成单凭临床症状不能完全确诊,必须依赖静脉造影术,但静脉造影属有创伤性检查。
因此,有效的筛查试验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实践证明D-二聚体检测是DIV筛查的有效手段。
静脉造影确诊为DIV的病人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
所以临床上怀疑为DIV时如果血浆D-二聚体测定结果正常,可完全排除DIV的诊断,从而避免了做静脉造影检查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危险。
(3)溶栓治疗的监测在溶栓药物的作用下,血栓被迅速溶解,血浆中D-二聚体明显增高。
因此,在溶栓过程中用药前、中、后动态检测D-二聚体浓度变化对监测溶栓药物的效果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此外,在产科疾病、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患者D-二聚体也升高。
D-二聚体作为凝血与纤溶平衡失调的指标,将日益受到重视。
(4)肝脏疾病及恶性肿瘤在肝脏疾病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5)外科手术患者我们对多例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人,且增高水平明显。
其中胸外科大手术高于其他手术,表明术后患者体内有微血栓形成,并有纤溶活性增强。
因此,动态观察术后患者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判定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