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课让色彩动起来总结Word格式.docx
《第04课让色彩动起来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4课让色彩动起来总结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课共两个版面,设有艺术家作品欣赏、学生活动及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教材第10页上面是法国画家安德烈·
德兰的作品《查灵克罗斯大桥》(又名《威斯敏斯特大桥》)。
画面中,查灵克罗斯大桥以及周围的城市风景全部沉浸在一片色彩斑斓的海洋中,远方的树木被描绘成一束束热烈的红色火焰,大桥描绘成墨绿色,豪迈地伸向远方,逐渐消失在密集的蓝紫色城市建筑之中。
画家大胆地采用了高纯度的原色和间色进行创作,运用红与绿、黄与紫这些强烈的对比色和活跃的笔触,使画面耀眼生辉,充满动感。
第10页下面是一幅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创作的图片,意在提示学生和老师创作方式的多样性。
第11页是抽象色彩练习作品分别以对比色为基本表现元素,再配以夸张抽象的图案和动感的线条进行表现。
使用色彩并置、重叠和交错的方法使之产生强烈的动感效果。
《大森林》、《春天的旋律》、《打篮球》是采用不同绘画工具创作的学生作品。
这四幅作品的材料方式和题材内容意在提示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去进行主题创作。
在这里,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或喜欢的体育活动中寻找动感强的题材去表现,比如跳绳、踢毽子、游泳、跑步等等,动态的内容会使画面动感相得益彰。
文字部分在“思考与讨论”环节提出了三个问题,分别从发现、感悟生活中的对比色现象,探寻课本中对比色使用的方法、作用、感受和自己创作时如何运用对比色表现技巧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分析、创新来进行艺术实践活动。
“评一评”中的文字是提示学生大胆地进行自评和互评活动,在评价活动中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能力,通过评价还可以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反馈及掌握的程度。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能客观地理解、表现事物,对色彩有自己的偏好,有的喜欢强烈的,有的喜欢柔和,有的喜欢深沉的。
这些对色彩的不同表现与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习惯有关。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对色彩知识有一定的积累。
在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学习色彩强烈对比知识的综合认知与巧妙运用,鼓励学生用强烈对比的色彩、动感的笔触创作一幅充满动感的作品。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知识:
感受色彩强烈对比带来的视觉美感,深入了解对比色知识。
技能:
运用色彩对比的手法,富有动感的笔触,创作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
⒉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回忆、探究、分析、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对比色知识和使画面产生动感的方法,选择合适的主题进行表现。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强烈对比色带来的色彩表现力,学习运用对比色创作富有动感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促进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和运用对比色知识。
2.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参考
设计一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游戏导入
出示图片(图片色彩跳跃,充满动感)
设置问题: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⒉图片是静止的,为什么给我们产生跃动的感觉?
分别出示同一作品黑白与彩色的画面,哪幅图片给你动感更强烈呢?
⒊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分析色彩“动”起来的秘密吧。
出示课题:
《让色彩动起来》
学生看图,发现画面中的色彩有动的感觉。
学生发现彩色的图片动感更强烈。
以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再观察内容相同的黑白、彩色两张图片,由浅入深地引发学生思考,进入学习情境。
探究分析
复习旧知识
出示12色相环。
⒈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哪几组对比色?
⒉这些对比色在色相环中处于什么位置?
给你什么感受?
老师小结:
板书:
强烈对比
出示一组图片
同样是强烈对比色,那个动感更强?
为什么?
动态造型
出示书上的六幅色彩练习。
⒈画面中出现了哪些对比色?
⒉画面中添加的黑色有什么作用?
出示安德烈·
德兰《查灵克罗斯大桥》图片。
⒈画面是怎样运用对比色?
⒉德兰的表现方法超越常规,画面中树、小路、车、行人、建筑像旋律一样在律动,怎么表现的?
夸张概括笔触粗犷
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
在色相环中处于180度的色彩互为强烈对比色,它给我们的视觉带来活泼、跳跃的美感。
学生看图发现,变化多端的线条造型,它的动感比直线型的造型更强烈。
画面中出现了两组色彩对比,加入无彩色的黑色,使色彩显得既鲜明又和谐稳重。
学生欣赏画家作品,了解画家的绘画风格。
学生分析画面:
强烈的色彩对比,夸张概括的造型、粗犷有力的笔触,让画面充满了活泼、跳跃、动起来的感觉。
表达了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及对五彩缤纷城市的赞美。
引导学生知道色彩对比是画面产生动感的条件,使用动态的造型更容易产生动感,添加无彩色可以使对比效果更加鲜明和谐。
欣赏感悟
出示图片(生活中打篮球与学生作品)
作者是怎样表现打篮球的?
动态内容
请翻开第11页,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的作品,小组讨论。
课件出示学生作品《大森林》、《春天的旋律》。
1.设置问题:
2.⒈你最喜欢哪张作品?
小画家运用了哪些方法让画面色彩有动感又好看?
3.⒉画面选择了什么题材?
用了什么材料表现?
⒊你想表现什么题材?
运用什么材料?
背景采用强烈的对比色块突出了运动员的动态,人物服装色彩不仅自身对比还进行了相互对比……
学生研究发现有剪贴、绘画的方法。
色彩明快、鲜艳、动感强烈。
学生畅所欲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构思。
通过对学生作品与生活场景的分析,了解大笔触平涂的绘画基本技法,拓宽学生运用色彩的方法。
教师示范
示范要点:
⒈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去表现。
如:
色彩练习、风景、体育运动等。
⒉选择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进行表现。
⒊作画步骤:
①构思。
②设计大体轮廓。
③剪贴方法:
剪、摆、贴。
绘画方法:
用不同材料采用平涂或自己喜欢的技法表现。
学生观察思考,在教师示范过程中找到更多的创作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对比色的表现方法,开阔学生在题材选择上的范围,强调表现作品使用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艺术实践
提出实践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运用对比色创作一幅能让色彩动起来的画。
学生动手创作,选择适合自己作品题材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艺术创作活动。
明确作业要求,进行有目的地创作。
展示评价
展示作品
师生评价:
⒈你是怎样运用对比色的?
⒉谁的作品色彩对比运用得好,画面活泼有动感?
⒊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从方法、技巧等方面)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对学生及学生作品肯定、鼓励,并提出建议。
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通过相互展示作业,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感受。
拓展延伸
欣赏生活中色彩对比强烈的景物。
进行总结。
学生欣赏、感受。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强烈色彩在生活中的美感体现。
设计二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王楠
教学环节
课前活动
小游戏:
给每位同学分发色卡,选自己喜欢的色彩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拼摆组合。
同学们挑选色卡进行拼摆,完成一幅色彩构成的画面。
学生的课前活动为课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做准备。
启发回忆
⒈复习旧知,结合课件演示完成。
提出问题:
1三间色和三原色在色相环中呈现什么位置关系?
你发现它们的秘密了吗?
⑵色相环中冷暖色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⒉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播放课件,梳理并归纳色彩知识。
学生回答:
学生拼摆色卡,通过拼摆体现出原色与间色的关系:
黄、橙、红、紫、蓝、绿,并添加其它色卡拼摆形成十二色相环。
冷暖色在色相环中相对各占一半,冷暖对立。
学生观看,巩固旧知识。
通过启发回忆,和老师的课件演示,学生复习和梳理已学的色彩知识。
为本节课学习色彩对比做准备。
观察比较
⒈展示课前学生的色卡拼摆练习,师生交流:
1你都挑选了哪些颜色进行拼摆?
这些颜色属于冷色还是暖色?
⑵这些同学的色彩搭配分别给你什么感觉?
(挑选不同学生的练习进行展示和比较)
⑶什么样的色彩搭配让你觉得欢快、有节奏?
⑷你能找到这些颜色在色相环中的位置吗?
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什么样的?
⒉教师总结:
在色相环中,两种色彩距离的远近会产生不同强度的对比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利用色彩对比让色彩动起来!
——出示课题
学生介绍自己选用的颜色。
谈感受:
温暖、欢快、暗淡、清爽、跳跃……
差别大的颜色搭配一起感觉色彩在跳跃。
学生在色相环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发现这些色彩在色相环中的位置距离较远。
通过观察,感受不同色彩搭配给人带来的不一样的感觉。
发现对比强烈的色彩在色相环中的位置关系。
讨论分析
小组讨论,观察、分析色相环。
⑴在色相环中,哪些颜色对比强烈?
这些色相的距离呈多少度角?
——色相距离在180°
左右的对比,是色相中的强对比。
红绿、黄紫、蓝橙三组色互为补色对比,补色是对比最强列的色彩。
教师板书:
红绿、蓝橙、黄紫
⑵互为补色的两种颜色除了距离呈180°
以外,还有什么特点?
冷暖对比
⑶色相环中,距离近的颜色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⑷要想用色彩表现一幅具有动感的画面,你认为如何用色最合适?
130°
至180之间色彩。
小组内学生讨论、分析。
学生反馈:
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它们对比鲜明,两色之间的距离远分别呈180°
角左右。
两种颜色一种是原色,另一种是间色;
而且必然有一种是暖色,一种是冷色。
距离近的色彩色调统一,对比柔和,色相很接近很协调。
尽量使用角度呈130°
至180°
之间差别较大的色彩进行搭配,画面显得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感受色彩在色相环中不同距离产生的不同对比效果。
认识补色,并找到利用色彩搭配使画面色彩强烈、夸张、具有动感的方法。
作品赏析
欣赏安德烈·
德兰的油画《查灵克罗斯大桥》并提出问题:
⑴画面色彩给你什么感觉?
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
他是如何运用这些色彩进行表现的?
——作者对整幅作品采用大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