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3课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9676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3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3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3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3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3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3课时文档格式.docx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3课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3课时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3课时文档格式.docx

(考试要求a)

③通过对比实验说明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条件。

(考试要求b)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都需要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才能被人体利用。

(二)新课教学

一、消化系统

组成:

一条消化道和一些能分泌消化液的消化腺组成读图,并思考:

  ⑴构成消化系统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⑵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流入的部位在哪里?

(1)消化道:

画消化道的示意图同时让学生画在纸上,让学生对照

课本146页图并与教师一道填写各部分名称,并了解其中

几个部分的主要功能。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

→大肠→肛门。

*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2)消化腺:

①分类:

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的消化腺:

如唾

液腺、肝脏、胰腺。

它们通过导管开口于消化道。

另一类是

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

它们数量甚多,都直接开口于

消化道,如胃腺、肠腺等。

②功能:

消化腺能分泌消化食物的消化液。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胰腺

肝脏

肠腺

流入的部位(或起始消化器官)

口腔

十二指肠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胆囊

小肠

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胰液

胆汁)

肠液

消化的物质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分解产物

葡萄糖

氨基酸(小肠)

甘油和脂肪酸

*细细咀嚼米饭或吃馒头时,会觉得越嚼越甜是因为:

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成了麦芽糖。

*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经过消化而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

*胆汁(能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属于物理性消化)

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Ⅰ物理消化:

主要通过牙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胆汁乳化脂肪等来进行。

Ⅱ化学消化:

主要利用消化液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化学变化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设疑:

我们每天吃进大量的食物,但只排出少量的粪便,减少的那部分到哪儿去了?

◇吸收:

是指消化道内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

即养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

这些营养物质必须是溶于水的小分子。

如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

在消化道中具有吸收能力的器官只有胃、小肠和大肠。

其中小肠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

胃和大肠只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酒精。

(有消化能力的器官有口腔、胃、小肠,咽、食道基本无消化作用;

有吸收能力的器官是胃、小肠、大肠,既有消化又有吸收能力的器官是胃和小肠。

消化和吸收最主要的器官是小肠。

结合曲线图、消化腺和消化液流入器官来讲解:

淀粉从口腔开始消化;

蛋白质从胃开始消化;

脂肪从小肠开始消化。

☆活动:

比较不同体积方糖溶解的快慢

⑴实验现象:

2块方糖,一块整块,另一块弄碎,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装有等量水的瓶子中,轻轻摇动。

可见,方糖弄碎后溶解得快一些。

⑵现象解释:

方糖弄碎后,表面积增大了。

⑶在人体消化道中,等量的相同食物,若是经过牙齿咀嚼和胃肠蠕动等物理性消化,颗粒变小且与消化液充分接触,则消化速率提高。

因此,日常进食时我们应该细嚼慢咽,以提高消化和吸收的效率,减轻胃肠负担。

 结论:

在人体消化道中,等量的相同类型的食物,形状、体积大小不同对消化速度有影响。

二、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读图:

看图4-20,并思考

(1)口腔中的牙在消化食物时有什么作用?

如果把米饭在口腔内慢慢地咀嚼,你会觉得有甜味吗?

——食物在口腔里先经过牙的咀嚼,被撕裂、研磨,从而使食物体积变小,他提高了消化速率。

米饭等含淀粉的食物,在口腔内经过唾液(因为唾液中含消化酶)的化学消化。

,可转化为有甜味的物质。

(2)食物经咽进入食道,食道内的平滑肌缓慢收缩和舒张,逐步将食物推入胃里。

(3)胃壁很厚的肌肉层起什么作用?

胃壁中,与食物消化有关的消化腺及分泌的消化液有哪些?

 主要消化的营养物质是什么?

——胃壁有由平滑肌构成的很厚的肌肉层,平滑肌不断收缩舒张,将胃内食物研磨并与胃液充分混合,从而促进消化。

胃壁中的的消化腺是胃腺,胃腺分泌胃液,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小肠壁有怎样的结构特点与其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

①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除了肠腺分泌的肠液外,还有肝脏分泌的胆汁、胰腺分泌的胰液。

其中胆汁主要在脂肪的消化中起作用。

胰液对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消化均起作用。

食物中大分子营养成分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分解,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甘油与脂肪酸,糖类分解为葡萄糖。

 ——糖 类:

   蛋白质:

氨基酸

   脂 肪:

甘油+脂肪酸

*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过程:

有机物

消化产物

最终消化产物

酶→麦芽糖

酶→葡萄糖

胆汁→脂肪微粒

酶→甘油+脂肪酸

酶→氨基酸

△三大有机物的消化都需要三种消化液来完成。

其中相同的是都需要肠液和胰液。

另外,还分别需要,即淀粉需要唾液,蛋白质需要胃液,脂肪需要胆汁。

△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

从淀粉在消化道特点来看,其原因是:

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

②小肠壁与其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首先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使食物在小肠中停留较长时间,从而被充分消化与吸收;

其次小肠壁上有小肠绒毛(小肠内壁无数的突起),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绒毛还增大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能加快营养物质的吸收。

*与流入小肠壁的血液相比,流出小肠壁的血液中增多了养料。

——小肠表面的皱壁和小肠绒毛:

大大地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归纳』:

1为什么说,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答:

胃内只能消化部分蛋白质,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

大肠没有消化功能,只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类有机物,并能吸收消化后的各种营养成分及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因此,人体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读图』:

(教材P127)

①在口腔中既进行物理消化(如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又进行化学消化(如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有甜味)

②每一种运动都是肌肉收缩的结果,胃壁肌肉的收缩可使胃产生蠕动,胃内壁的黏膜层下陷形成胃腺,可分泌胃液,对蛋白质起初步的消化作用。

③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内的消化液有肠液、胰液、胆汁,它们对淀粉、蛋白质、脂肪起彻底的消化作用。

④小肠内侧有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它们的壁很薄,绒毛间有肠腺的开口处。

⑤蛋白质、糖类、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依次是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4.2.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2课时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酶的概念及酶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完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催化分解作用的操作,学会通过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完成“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的实验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掌握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

酶的特点。

掌握控制变量和设计“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的实验

一酶

定义:

生物体细胞制造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能使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是一种生物催化剂,目前发现有2000多种。

假如我们口里嚼着馒头,米饭,细嚼慢咽有什么特点吗?

(会变甜)为什么会变甜呢?

(馒头,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不甜的,有可能淀粉在口腔内发生了变化?

)淀粉发生没发生变化,我们怎么知道呢?

(用碘液检验,淀粉遇碘变蓝,这是淀粉的特性。

▽不同消化液中含有各种不同的酶

所含酶的种类

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酶

肠蛋白酶、肠脂肪酶、肠淀粉酶

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

胆汁是唯一不含酶的消化液,它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回顾:

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一个特性,当试管中的淀粉被分解后(如淀粉变成麦芽糖),则不再呈现蓝色。

液淀粉酶所处的温度与热体

㈠实验现象1:

A、B两支试管中装有淀粉溶液,当在两支试管中再各滴入1滴碘液,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均变为蓝色。

㈡实验现象2:

向A试管中加入了唾液并振荡,向B试管中加入2毫升蒸馏水并振荡。

再将两试管放入37摄氏度水浴加热5—10分钟后,可见到A试管内蓝色褪去,B试管内仍为蓝色。

㈢现象2的解释:

A试管中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试管中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蓝色褪去。

B试管中仍存在淀粉,所以仍显蓝色。

㈣实验设置B试管,是作为对照组与A试管进行对比。

㈤实验中将试管放在37℃的水中水浴加热,是因为唾液淀粉酶最适工作温度是37℃,即与人体温度相同。

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影响其催化效率。

㈥实质:

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过程。

实验方法:

对照实验。

步骤

实验项目

试管

A

B

1

淀粉糊

4ml

2

注入新鲜唾液

——

2ml

3

注入蒸馏水

4

370C水浴10分钟

5

滴加碘液

变蓝

不变蓝

二酶的特点

㈠专一性:

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反应。

如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分解,对蛋白质、脂肪不起作用。

(注:

一种营养成分的消化可能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如淀粉的消化由唾液、肠液、胰液中的多种酶共同参与完成。

㈡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很高,远远高于非生物催化剂)可以使人体细胞内的各种反应迅速进行。

㈢酶的作用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大部分酶在37℃左右、PH=7的条件下催化效率最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酸性或碱性太强时催化效率降低。

如人在发高烧时,吃饭减少,这是因为体温过高,人体内的酶的反应受到影响。

◇缺乏酶的后果:

酶的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的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

◇『探究』:

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将甲、乙、丙三支装有新鲜淀粉和酶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沸水、冰水和37℃左右的温水中,5分钟后,各滴入1滴碘液,然后摇匀,可见甲乙试管内均显蓝色,而丙试管内不显蓝色。

甲乙均显蓝色,表明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难以分解淀粉;

丙不显蓝色,表明37℃时,淀粉已被唾液淀粉酶分解。

⑶实验结论:

温度是影响酶催化作用的一个因素,温度过高或过低,均降低酶的催化效率。

37℃是较合适的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