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公开课教学设计共11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8409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公开课教学设计共11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公开课教学设计共11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公开课教学设计共11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公开课教学设计共11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公开课教学设计共11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公开课教学设计共11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公开课教学设计共11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公开课教学设计共11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公开课教学设计共11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

课前5分钟组织学生预习,通读全文,做重点、疑难点的标记。

情景导入:

出示幻灯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提问:

今天的中国全称?

国土面积位列世界第几?

在这片国土上最早出现的国家叫“中国”吗?

国土面积也是这么大吗?

出示夏、商、西周的疆域图,直观感受国家产生时的地理状况,直观感受古今中国名称和地理的差异。

由此导出本单元和本课课题。

设计理念: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国家产生的早期历史的探究兴趣。

直观、形象、设疑、激趣。

调动起积极地课堂学习氛围。

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填充表格,分列夏商西周的10位国君。

(导出人物主线,以线带面)

1、出示表格,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快速浏览全文及30页导言框内容,分朝代回答。

2、教师逐列展示表格内容,落实人名的读音及书写,进一步提问,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归纳:

其中哪几位是开国之君?

哪几位是亡国之君?

3、教师适时点拨学生重点记忆西周的开国和亡国之君。

(二)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完成连线题:

1、识记开国之君及其政绩、建国时间

2、识记亡国之君及其劣绩、亡国时间

3、识记其他4位国君的主要政绩

学习步骤:

1、教师先后出示前两道连线题,要求学生同桌之间交流问题,统一观点,以抢答形式完成连线。

2、其间重要知识点由教师做简要点拨,引导学生加深对重要国君及其政绩的认识、理解、记忆。

3、教师指导学生结合阅读课本21页2、3段文字和23页文字,分小组讨论23页动脑筋问题:

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鼓励小组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做简要归纳,出示:

夏桀、商纣→统治残暴→暴君→失去民心→失天下

商汤、武王→勤政爱民→明君→顺应民心→得天下

由此引导学生从众多感性知识中总结形成理性认识,即: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引导学生学会历史思维,做到论从史出)

4、值此时机,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发展目标,提问:

10年或者20年之后,同学们有可能从政,也走上了领导岗位,你会怎样治理地方?

要想做好人民的父母官,深得民心,应该做哪些努力?

需要借鉴前人的哪些成功经验和教训?

教师根据课堂反映,直接提问或组织小组讨论。

(引领学生感悟历史,古为今用)

5、学习识记其他4位国君的政绩时,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认识夏启:

①教师出示幻灯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以下文字图示的含义,理解夏启以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意义。

尧舜禹时期夏启时

禅让王位世袭

(民主推选)(父死子继)

天下为公天下为家

公天下家天下

②接着提出问题:

夏朝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建立了哪些国家机构?

(结合课本第20页第2段正文回答)学生自主学习回答。

理解国家机构出现的意义,从而认识奴隶社会的特征:

确立了私有制;

确立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是高于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

6、教师出示第3道连线题,以抢答形式完成连线,加深对4位国君政绩的识记。

(三)知识分类,阶段练习巩固

教师出示幻灯片:

“各找各家”

禹启桀汤盘庚纣周文王周武王周厉王周幽王

开国之君:

贤明之君:

亡国之君:

暴君:

组织学生抢答。

(归纳知识,提升认识,省时高效,气氛活跃)

(四)深化知识,突破重点,以练促学

1、教师过渡:

西周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这都缘于周天子实行了特殊的政治制度。

2、教师出示西周等级示意图,请学生口头回答各等级名称,识别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的划分。

教师过渡说明:

西周等级制度的形成又缘于周天子实行的分封制。

3、教师出示幻灯片,要求学生阅读24页第1段正文,思考: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

组织同桌之间交流学习成果,讨论疑难点。

教师适当时机引导学生理解“分”“封”的含义,总结快速记忆分封制内容的方法。

4、指导学生快速记忆,并完成达标检测一(填空题),巩固重点知识。

周天子

把()

分给(),

封他们为()。

诸侯必须做到:

(4点)

A、服从命令B、交纳贡品C、镇守疆土D、带兵作战

(适当点拨,化解难点,学法指导,快速巩固)

整合知识,总结提高

根据本课的教学实际情况和效果,本课不需要安排知识总结环节。

达标检测,验证效果

1、填表,默写六位国君(加强书写规范练习)

朝代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亡国者

灭亡时间

1

2

3

4

西周

5

6

2、选择:

(考查学生综合知识、灵活迁移知识的能力)

1、下列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于夏朝()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之人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

①启②商汤③周文王④周厉王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从夏商西周灭亡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首先应该( 

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军事力量

4、“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的是()

五、学法指导例说

1、课前5分钟预习,结合教师出示的知识要点,快速通读全文。

预习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标记重点知识的好习惯。

2、针对本课知识点多、历史人物多、内容零散的特点,我们设计了表格,分类或分时期归纳知识点,便于梳理知识线索,理清历史发展脉络。

在做好知识线索的铺垫之后,再变换问题形式进一步深化认识,深入学习。

如:

本课要识记三个朝代的10位国君,文字叙述散乱,用平常的学法难以清晰快速掌握,这是本课一大难点。

设计简单的表格就可轻松解决难题。

第一关:

出示空白表格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列以下各朝代的国君:

夏朝

商朝

西周

1

4

7

2

5

8

3

6

9

10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搜索人名将表格填充完整,且能轻松进行朝代分类、时间先后排序。

也能快速纠正自己的读音。

学生普遍获得较强的成功感。

第一关轻松又紧张地通过。

周文王

盘庚pangeng

周武王

桀jie

纣zhou

周厉王

周幽王

接下来利用完成的表格深入学习。

第二关:

教师提问:

哪几位是国家的建立者?

(即开国之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

盘庚

周武王

学生对于西周的建立者很容易得出错误结论,认为是周文王。

一旦发生这个错误,其他学生自动会做出反应。

问题自然就明了了,不需多言。

第三关:

教师再提问:

哪几位是亡国之君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

此环节只存在读音问题。

至此,教师为帮助学生识别6位国君的政绩,出示设计的连线题加强记忆,加深认识。

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做到练中学,学中思,思中悟。

第四关:

其他4位国君又有哪些政绩?

你对哪位国君最感兴趣?

周文王

周厉王

教师根据教材要求,依据人物表格,变换形式提出相应问题深入学习夏启的政绩,引导学生加深对夏启实现“家天下”和创建国家机构的认识和了解。

再出示设计的连线题强化学生对4位国君政绩的记忆和理解。

设计表格归纳同类知识点,理清人物和历史发展的线索,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变难为易,层层深入,深入浅出。

引导学生在学中思悟,不断体验、总结、运用简易高效的学习方法,变困难学习为轻松学习,轻松突破重难点问题。

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关键是:

要根据每节课知识的不同特点选择、设计恰当的学习方法:

或者是列表格归纳零散知识,或者是结合地图方位快速记忆理解知识,或者是标画示意图加强方位记忆,再或者是编写设计口诀快速记忆,结合自身感受展开联想、穿越时空形象理解历史情境之后再记忆等等。

以科学的方式展示问题有助于快速理解、记忆知识,轻松达到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的学习目的。

3、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会提炼文字,将重要字句简化,便于快速记忆和理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身先示范。

对七年级新生尤其有效。

以本课的两个教学环节为例说明:

第一例:

学习本课重点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鼓励小组竞答。

但是学生的回答总是零零散散,不全面,缺乏条理,说明学生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也说明学生的文字提炼概括能力不强。

这是学生遇到的一个学习难点。

需要教师借助这一时机进行一定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特别是七年级新生学会解决类似问题。

课本相关文字多达三四百字,怎样化繁为简来说明问题本质呢?

教师指导学生将同类同性质的知识归在一起,去掉细枝末节的次要文句,提炼出主干知识的字句,逐一出示如下:

由此引导学生从众多感性知识中总结形成理性认识,即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认识。

学生因此体会到历史学科思维的特点,悟出“论从史出”的方法和道理。

第二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