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肖明权Word下载.docx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肖明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肖明权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和良好的读写习惯。
2、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3、探索出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模式。
4、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5、丰富、完善、发展原成果的理论和实践,使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整体提高。
四、研究重点。
(一)组织参加人员认真学习原成果的理论体系,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其操作方法和模式,验证原成果。
(二)寻找阅读习作教学的结合点,探索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训练的系列方法和途径,丰富、完善、发展原成果的理论和实践,创出自己的特色。
五、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
让学生在读写中获得直接经验,又把已获得的经验应用于读写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在读写中提高。
2、趣味性原则
应以激发小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着眼点,使学生喜欢参加读写活动。
内容安排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活泼中学习知识,提高水平。
3、层次性原则
考虑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层次,设定不同的读写内容。
4、创造性原则
在运用验证原成果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新现象、新事实、新规律,创造性地探索出在开放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科学方法。
5、可操作性原则
课题小组提出的途径和方法,要适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六、研究对象
我校3—6年级的学生。
七、研究方法
1、事例剖析法
对研究过程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具体分析,以便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2、行动研究法
由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成一体,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
3、理论探究法
根据研究中出现的新经验、新观点、新问题,及时进行理论分析与升华,用以指导研究,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4、调查法
深入实际,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地通过考查、问卷等形式,准确了解小学语文读写能力的发展状况,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以便进行研究。
5、成绩测试法
研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因而要对研究对象的学习成绩进行测试,以最直观的方式显示研究成效。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内容)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主要学习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丁有宽与读写结合》、朱作仁、叶圣陶教育名家、前辈有关读写结合教学的论说,关于读写结教学的各种论文、研究报告等。
学习形式:
阅读书籍、杂志,上网查阅、收集资料,个人课题交流活动等。
2、调查分析现状,初拟实施方案:
通过向学生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和分析学生的作业、试卷等形式,了解目前学生对阅读课中读写结合的认知,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困惑,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的不足,调查学生写作难的原因,为分析形成原因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初步拟定加强指导教学的有效策略。
调查报告由二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读写习惯问卷调查
同学们: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大家的阅读习惯,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使大家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有较大提高,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如实填写,谢谢!
一、选择题(每道选择题共设A、B、C、D四个被选答案,请您在备选项中选一个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然后在上面打√。
)
1、背诵课文()
A、主动背诵课文B、教师要求背诵课文就背诵
C、不太认真背诵课文D、不愿意背诵课文
2、质疑问难()
A、能主动质疑B、有时在教师的点拨下能主动质疑
C、发现问题时主动质疑D、没有质疑
3、圈点勾画()
A、有自己的圈点勾画的符号系统,并且形成习惯
B、没有自己的圈点勾画的符号系统,能够圈点勾画
C、很少圈点勾画
D、从不圈点勾画在阅读课上,圈点勾画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理解和记忆的重要方法。
4、积累语言()
A、经常抄摘、背诵、积累语言,并能灵活运用
B、有时抄摘、背诵、积累语言,有时也运用
C、有时抄摘、背诵、积累语言,但不运用
D、从不抄摘、背诵、积累语言,也不运用
5、学习写作技巧()
A、阅读时常思考文章的写作技巧,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B、阅读时有时思考文章的写作技巧,有时也能如何用
C、阅读时有时想到文章的写作技巧,但没想如何用
D、阅读时不想文章的写作技巧,也不想如何用
6、你们班在上阅读课时是否有写话训练?
A、经常有B、偶尔有C、从没有
7、习作教学()
A、习作教学经常借鉴单元课文写作方法
B、习作教学有时借鉴单元课文写作方法
C、习作教学从不借鉴单元课文写作方法
8、课外阅读()
A、有计划、能坚持并形成习惯B、有计划、但坚持不下去
C、较随意D、很少阅读
(第二部分)读写习惯问卷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
通过前期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认识到教学中的弊端,具体分析如下:
(一)、读写分离。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发现许多的教师常把同是语文教学整体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分离开来。
语文课程基本上还是分两类语文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
问卷第7题80%同学们的回答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不相干,不能用阅读文本给作文教学提供借鉴示范,学生潜意识中的分割直接导致读和写的教学行为的分离。
使阅读教学游离于作为习作教学示范的功能之外。
(二)、阅读教学贪多求全。
调查问卷的第5题显示85%的学生回答教师在阅读教学很少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众所周知,阅读是写作的前提,阅读是知识储备的阶段,当然包括写作方面的知识。
然而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发现大部分教师的的阅读教学都是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教师很少去利用课文进行习作的训练。
(三)、学生阅读积累少。
阅读是保证作文能否写好的关键因素之一。
阅读习惯好坏或阅读量的多少对作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调查结果第1、3、4、8显示:
教师在教学很少让学生自主积累优美词语、背诵精彩落,这样学生的积累就不够,不能在习作中运用好的词句。
教师在教学往往重视知识传授,人文性的启发,而忽略对课文写作方法的指导,课文空白点读写结合的训练。
这样的教学最终使阅读教学中的读写分离,让习作成为孤立的习作。
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通过实验教师试验让课堂形成有效读写结合的方法。
3、上研究公开课。
在区内针对课题每学期开三次研究公开课,形成教学反思。
参与课题教师进行课题研讨沙龙活动。
形成好的教学方法,再一次实践与总结。
以下是指导学生阅读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其中一篇教学案例
【案例】《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2.在学生体会草原美景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实践运用,实现读写结合的训练。
【主要的教学模式】
自读──指导──积累──运用。
【具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优美的语言。
2.在学生体会草原美景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实践运用,实现读写结合的训练。
【教学重点】
实践运用,实现读写结合的训练。
【教学难点〗
在学生体会草原美景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回忆一下,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草原的?
(二)、学习景美部分,渗透学习方法
草原景色美丽,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才把草原的景色写的如此美丽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通过“静静地默读”“边读边画”,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感悟意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
2.生汇报:
3.置身于这样的人间天堂,作者都想做什么呢?
4.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5.渗透学习方法:
画句子、谈体会、看画面、读课文。
6.让学生说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
(三)、自学2~5段,体会人美
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的人民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四)、读写结合,个性表达
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草原的美丽景色之中,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款待,你想说点什么,又会做什么呢?
把你的感受尽情表达出来吧!
(五)、小结全课
虽然我们没有真正到内蒙古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草原,也感受到了。
让我们再聆听那首动听的草原赞歌,结束我们这节课。
九、制定我校阅读教学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策略并付诸实践。
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馈,制定了教师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要求教师善用文本资源,以随文练笔的形式紧抓读写结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1)关注语言表达,挖掘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训练点
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是学生积累、感悟语言和模仿参照的样本。
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据,从教材中选择借鉴点,读中悟写,读中学写。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有读写结合的自觉意识,深入研究文本:
备课时有意识地根据文本和年级训练重点,寻找读写结合训练点;
讲课时有意识地关注文本中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引导学生积累运用;
作业和练习有意识地渗透相关的语言表达训练;
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比较与创新。
(2)关注学生水平,精心设计训练形式
读写结合训练的形式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选取恰当的训练方式。
尤其要关注训练点的衔接,不要零碎进行,要通盘考虑。
首先要关注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做到说写结合,低年级多说,高年级多写;
其次要关注训练内容的多样化,做到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提高练习的兴趣;
此外,要及时跟进点评反馈,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练写可以有以下的样式,但务求做到常中有变,丰富多样。
a、经典处仿写(说):
如五年级《“美极了”与“糟透了”》的中经典片断,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仿写。
又如三年级的《雨后》,可以依照诗歌的格式仿写或仿说。
b、结尾处读写(说):
如三年级《哈尔威船长》的结尾,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说说,使学生体会船长的镇定、沉着。
c、深刻处扩写(说):
一些古诗隽永短小,令人回味,让学生把古诗扩写成故事不失为古诗教学的创新之举,这同时又能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表达的能力。
如三年级的《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别董大》等都是扩写的好材料。
d、留白处补写(说):
如四年级《渡河少年》的结尾,让学生想象少年在给老人的信中会写些什么。
让学生发挥想像,进行补写训练,学生更能体会作者少年对老人感谢之情。
e、换角度改写(说):
如《草船借箭》《田忌赛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