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7645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当时的菘蓝,主要是衣服的染料。

至于名字逐渐演变成“菘蓝”,则很可能是为了区别其他的蓝色染料植物,例如上面提到的板蓝。

而加的这个“菘”字,则是为了描述它的特征。

菘是古语中对白菜类蔬菜的统称,油白菜、大白菜都在“菘”的范围之内。

菘蓝与油白菜极其相似——从叶片,到花朵的细节。

不过,菘蓝与油白菜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油白菜结出的是长角果,种子可以多达数十粒,而菘蓝结出的则是短角果,种子只有寥寥数枚。

因为菘蓝比较适合在北方种植,所以也被称为“北板蓝”。

除了上面说的南北双雄,蓼蓝也是一种提供板蓝根的植物,只不过蓼蓝的栽培数量远低于板蓝和菘蓝,所以出场的机会并不多。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的叶柄上方包裹着一层白色薄膜,这是蓼科植物的特征:

膜质托叶鞘。

至于蓼蓝的花朵,有点像扎成了一束“狗尾草”的小花,不过跟狗尾草不同的是,每朵小花都有5片花瓣。

(节选自史军《板蓝根:

隐居药房里的染色匠》)

1.下列有关“板蓝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南板蓝”的种植区域已经退缩到我国西南的零星地域。

B.“北板蓝”是指比较适合在北方地区种植的菘蓝。

C.蓼蓝也能提供板蓝根,但它板蓝根的含量比较少,所以出场的机会并不多。

D.我们现在吃到的“板蓝根”其实是菘蓝的根。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提出的两个问题,不仅能引起读者兴趣,同时也明确了下文论述的方向。

B.第三、四、五段分别从科属、种植区域、外形等角度介绍了板蓝这种植物,言简意赅。

C.第六、七段分别从异同两方面将菘蓝和油白菜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菘蓝的特征。

D.全文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板蓝、菘蓝、蓼蓝这三种植物,段落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3.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板蓝一生只开一次花,所以我们很少能看见它们的花朵,其实它们的花朵有点像拉长的挂钟。

B.因为和油白菜在叶片及花朵的细节上都极其相似,所以北板蓝被称为“菘蓝”。

C.蓼科植物的叶柄上方包裹着一层白色薄膜,叫做膜质托叶鞘,它们的花朵有五片花瓣。

D.中药房中的“青黛”是为了方便使用将三种“蓝”的茎叶和根磨碎而成的。

二、(3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唐】韩愈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

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

“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①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

“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

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

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

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②先人墓侧。

铭曰:

“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注】①观察使:

官名。

②万年:

柳宗元的故乡万年县。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率常屈其座人屈:

使…屈服B.则没为奴婢没:

没收

C.比一岁比:

不到D.故卒死于穷裔卒:

最终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A.因其土俗,为教禁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B.免而归者且千人若属皆且为所虏

C.材不为世用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是惟子厚之室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宗元博学多才,坚毅刻苦。

在少年时期柳宗元便崭露头角,受到众人的一致夸赞;

在出仕被贬后,他也并未消沉,而是一边纵情于山水,一边更加刻苦为学,写诗作文。

B.柳宗元极具政治才干。

柳州当地习惯于用儿女作抵押向人借债,柳宗元在柳州做刺史时想方设法地改变了这一陋俗;

而且,他的方法还得到了观察使的推广。

C.柳宗元重情重义。

他因为不忍心看到有老母在堂的刘禹锡被派遣到偏僻的播州为官,便打算上疏表示甘愿同他替换,让刘禹锡去柳州,而自己去播州。

D.韩愈对柳宗元一生的遭际有着中肯评价。

他认为柳宗元由于自身原因再加上没有人扶持,所以潦倒一生不被重用;

但他同时也看到这种遭际对柳宗元在文学创作上的积极意义。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1)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6分)

(2)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唐】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8.春半正是春意盎然之际,可诗人为何却说“春半如秋”呢?

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4分)

9.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

甲: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①,②。

③,④。

⑤,⑥。

(杜甫《登岳阳楼》)

乙:

①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苏轼《赤壁赋》)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韩愈《师说》)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柳永《雨霖铃》)

⑤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⑥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3、(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戴车匠

汪曾祺

戴车匠是东街一景。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不知这是哪位读书人的手笔。

但是看来戴车匠很喜欢这副对子。

板壁后面,是住家。

前面,是作坊。

作坊靠西墙,放着两张车床。

这所谓车床和现代的铁制车床是完全不同的。

就像一张狭长的小床,木制的,有一个四框,当中有一个车轴,轴上安小块木料,轴下有皮条,皮条钉在踏板上,双脚上下踏动踏板,皮条牵动车轴,木料来回转动,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其原理倒是和铁制车床是一样的。

靠里的车床是一张大的,那还是戴车匠的父亲留下的。

老一辈人打东西不怕费料,总是超过需要的粗壮。

这张老车床用了两代人,坐板已经磨得很光润,所有的榫头都还是牢牢实实的,没有一点活动。

戴车匠嫌它过于笨重,就自己另打了一张新的。

除了做特别沉重的东西,一般都使用外边较小的这一张。

戴车匠起得很早。

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看看图样,坐到车床的坐板上了。

一个人走进他的工作,是叫人感动的。

他这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

看到戴车匠坐在床子上,让人想起古人说的:

“百工居于肆,以成其器”。

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

好吃懒做的工匠.大概没有——很少。

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

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

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

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白耗子,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挂在东面的墙上。

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无事忙。

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子玩的。

一到快过清明节,大街小巷的孩子就都惦记起戴车匠来。

这里的风俗,清明那天吃螺蛳,家家如此。

孩子们除了吃,还可以玩——用螺蛳弓把螺蛳壳射出去,螺蛳弓是竹制的小弓,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

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

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

螺蛳弓分大、中、小三号,弹力有差别,射程远近不同,价钱也不一样。

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到清明那天,听吧,到处是拉弓放箭的声音:

“哒——哒!

戴车匠每年照例要给他的儿子做一张特号的大弓。

所有的孩子看了都羡慕。

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的儿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

他在想什么呢?

他的儿子已经八岁了。

他该不会是想:

这孩子将来干什么?

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

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

一九八一年,我回乡了一次(我去乡已四十余年)。

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

——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

也许这是最后一个车匠了。

一九八五年七月

11.小说写的是戴家车匠店,却在开头与结尾提到了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这样写有何作用?

12.简要概括戴车匠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13.小说中的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赏析。

14.小说开头写“戴车匠是东街一景”,结尾又写道“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也许这是最后一个车匠了”,这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请结合现实,加以想象,探究应该如何看待“戴家车匠店”的消失。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3分)

4、(23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