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培训灭火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
《消防培训灭火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培训灭火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下列出近年的一些重大特大火灾案例:
1994年12月8日下午,新疆克拉玛依市、新疆石油管理局为迎接自治区教委工作检查,在克拉玛依市友谊馆由克拉玛依市教委组织现场文艺汇报演出,由于光柱灯烤燃纱幕而引起火灾,当时七个安全出口仅有一个打开,造成325人死亡、130人受伤、经济损失211万元,其中280多名中小学生死亡。
1994年11月27日下午1时30分,辽宁省阜新市面积200多平方米的艺苑歌舞厅营业时由于一17岁男青年点烟后将燃烧的报纸随手扔到沙发座下,造成特大火灾,死亡233人、烧伤20人。
1991年5月30日凌晨3时30分,广东东莞兴业制衣厂工人乱扔的烟头引燃可燃物造成火灾,造成死亡72人、伤47人、直接经济损失190万元的特大火灾,这是一起典型的三合一厂房火灾事故。
1988年4月,一个烟头使中央党校礼堂顷刻间被大火吞噬。
1988年11月,一个烟头使外交学院红楼职工宿舍楼发生大火,37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17户绝大部分财产被烧毁。
2004年2月15日中百商厦53人死亡、70人受伤。
由以上火灾事故可以看出,火灾对人类的危害是巨大的。
它能烧掉茂密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原,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乌有,还污染了大气,破坏了生态环境;
能烧掉人类经过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使工厂、仓库、城镇、乡村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化为灰烬,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
能烧掉大量文物古建筑等许多人类文明,毁灭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造成无法挽回和弥补的损失;
甚至还涂炭生灵,夺去许多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难以消除的身心痛苦。
第四十九条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造成人身伤亡,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二、燃烧与火灾: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的必要条件
物质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
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能发生燃烧现象,无论缺少哪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
但是,并不是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就一定会发生燃烧现象,还必须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燃烧。
1、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三种类别。
可燃烧物质大多是含碳和氢的化合物,某些金属如镁、铝、钙等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燃烧,还有许多物质如肼、臭氧等在高温下可以通过自己的分解而放出光和热。
(如:
木材、煤、汽油、酒精、乙炔、液化石油气等)
2、氧化剂:
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空气中游离的氧,另外如氟、氯等也可以作为燃烧反应的氧化剂。
如空气(氧气)氯气等氧化剂。
3、温度(引火源):
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能量来源。
常见的是热能,其它还有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等转变的热能。
(如明火、电火花、磨擦火花、撞击、高温物体、发热自燃、强光和射线等)
三、防火的基本措施:
根据燃烧的原理,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不使燃烧形成,从而达到防火的目的,在长期同火灾斗争中,人们总结出以下几点防火、灭火的基本措施。
(1)、控制燃烧物,即控制可燃物品的储存量,例如油漆储存的控制。
(2)、加强通风,降低可燃气体,蒸汽和粉尘,使它们的浓度控制在爆炸限度以下。
(3)、用防火材料,提高耐火极限。
(4)、隔绝空气:
破坏燃烧的助燃条件。
(5)、消除着火源:
破坏燃烧的热能源,吸烟易引起火灾,丢弃的烟头、烟灰、火材梗都是着火源。
(6)、防止爆炸波的蔓延,防止所有燃烧条件的形成,从而防止火灾扩大,减少火灾损失,例:
防火卷帘门。
香烟头虽小,潜在的危险性却很大。
香烟的燃烧状态,可分自由燃烧和吸烟燃烧两种,当然两种燃烧是交替进行的。
香烟的燃烧,由于香烟的品种不同,燃烧的最高温度有所不同,因而各燃烧区域的温度也不同。
一般说来,香烟中心部位温度高达800—900℃,在卷纸的燃烧边缘温度达200—300℃。
吸烟时中心温度要比自由燃烧时高一些。
要保持香烟燃烧,中心部分必须在700℃以上。
香烟的自由燃烧速度与放的位置也有关系,在无风的条件下,水平放置时,烧到香烟过滤嘴一端共需14—15分钟,垂直放置时,由下往上燃烧到过滤嘴需12—13分钟。
根据试验,香烟引起棉絮、木棉着火则需3—7分钟,引起晴纶着火只需1分钟左右。
由此可知,乱扔烟头容易酿成火灾也就不奇怪了
四、灭火基础知识:
火的基本原理
由燃烧所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可以得知,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
1.冷却灭火:
对一般可燃物来说,能够持续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它们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着火温度。
因此,对一般可燃物火灾,将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或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水的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作用。
2.窒息灭火:
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必须在其最低氧气浓度以上进行,否则燃烧不能持续进行。
因此,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
通常使用的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的灭火机理主要是窒息作用。
3.隔离灭火:
把可燃物与引火源或氧气隔离,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
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道;
打开有关阀门,使已经发生燃烧的容器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导至安全区域,都是隔离灭火的措施。
4.化学抑制灭火:
就是使用灭火剂与链式反应的中间体自由基反应,从而使燃烧的链式反应中断使燃烧不能持续进行。
常用的干粉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的主要灭火机理就是化学抑制作用。
五、火灾种类应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几类:
1、A类火灾:
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2、B类火灾:
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
3、C类火灾:
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4、D类火灾:
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5、带电火灾:
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六、几种常用灭火器简介:
1、干粉灭火剂:
干粉灭火剂主要通过在加压气体的作用下喷出的粉雾与火焰接触、混合时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灭火。
一是靠干粉中无机盐的挥发性分解物与燃烧过程中燃烧物质所产生的自由基或活性基发生化学抑制和负化学催化作用,二是靠干粉的粉末落到可燃物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高温作用下形成一层覆盖层,从而隔绝氧窒息灭火。
干粉灭火剂的主要缺点是对于精密仪器火灾易造成污染。
在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时,手提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距燃烧物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如在室外,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
干粉灭火器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根部扫射。
如被扑救的液体火灾呈流淌燃烧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
2、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灭火剂,在自然界中存在也较为广泛,价格低、获取容易,其灭火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
主要缺点是灭火需要浓度高,会使人员受到窒息毒害。
二氧化碳灭火器利用其内部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的蒸气压将二氧化碳喷出灭火。
由于二氧化碳灭火剂具有灭火不留痕迹,并有一定的电绝缘性能等特点,因此更适宜于扑救600伏以下的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等场所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可燃液体的火灾。
即其适用范围是A、B类火灾和低压带电火灾。
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将灭火器提到火场,在距燃烧物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嗽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扳70-90度,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接管,以防止手被冻伤。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消防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3、使用水灭火:
水,取用方便,资源丰富,灭火效能高是人们最常用的灭火剂。
a、灭火功能:
(1)、冷却作用,水的温度升高蒸发汽化时就会吸收热量。
因此,当水与炽热的燃烧物接触时,迫使燃烧物的温度大大降低而停止燃烧。
(2)水力冲击作用,从水枪喷射出来的水具有很大的动能冲击力,能冲到燃烧表面的内部,使未着火的部分隔离燃烧区,使燃烧强度显著减弱。
b、不能用水扑救的火灾:
对火灾,人们虽然最多的仍然是用水扑救,但扑救火灾也讲究科学,否则,适得其反,损失更大。
(1)、带电的电气设备、线路着火或发生火灾用水扑救,会造成电线发红、短路、燃烧,扩大火灾,使人发生触电。
(2)密度小于水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物质,如汽油、煤油、柴油、酒精等着火或发生火灾,如用水扑救,会使其浮在水面上随水流动,流到哪里就会烧到哪里,使火势蔓延、扩大。
感烟式火灾探测器:
火灾的起火过程一般都伴有烟、热、光三种燃烧产物。
在火灾初期,由于温度较低,物质多处于阴燃阶段,所以产生大量烟雾。
烟雾是早期火灾的重要特征之一,感烟式火灾探测器是能对可见的或不可见的烟雾粒子响应的火灾探测器。
它是将探测部位烟雾浓度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实现报警目的一种器件。
感烟式火灾探测器有离子感烟式、光电感烟式、激光感烟式等几种型式。
七、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应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疏散指示标志宜放在太平门的顶部或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一米以下的墙面上,走道上的指示标志间距不宜大于20m。
事故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玻璃或其他非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事故照明灯宜设在墙面或顶棚上。
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但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
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并当发生火灾切断生产、生活用电时,应仍能保证消防用电。
闪燃:
在液体(固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阴燃:
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
自燃: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明火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称为自燃。
亦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生物、物理、化学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最后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分级
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是指其燃烧或遇火时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化学变化,这项性能由材料表面的着火性和火焰传播性、发热、发烟、炭化、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