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完整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421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心理学完整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理心理学完整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理心理学完整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理心理学完整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理心理学完整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心理学完整详解.docx

《生理心理学完整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心理学完整详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心理学完整详解.docx

生理心理学完整详解

一、名解

1感受野:

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2功能柱:

具有相同感受野并且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是柱状分布,只对某一视觉特征发生反应。

3超柱:

在大脑视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综合反应的基本单位叫超柱。

4视感受单位:

一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所构成的视觉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5PET:

(正电子发射层描述)是一种对人脑代谢无损伤性连续测定方法,能够动态活体研究人脑功能与其区域性糖代谢率之间的关系。

6fMRI:

指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之一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用于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

7朝向反应:

指由新异强烈刺激引起的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的一种反对活动。

8习惯化:

强化S重复—前膜Ca离子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后电位EPSP减少,无生物学意义。

9敏感化:

强刺激重复—前膜Ca离子内流增加—递质释放增加—后电位EPSP增加,有生物学意义。

10次发行饮水:

是一种预见性的生理心理反应,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

在吃饭中喝汤和饭后饮水,以及不论是否口渴每日定时喝茶都是。

11AEP:

(大脑平均诱发电位)一组能够反应心理活动中脑功能瞬间变化的脑电波。

根据潜伏时可分为早成分,中成分,晚成分。

12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

对正常被试和割裂脑病人的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认知活动中的功能是不对称的。

左侧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和抽象思维功能优于右侧半球。

右侧半球的空间概括能力的形象思维功能和情感信息处理优于左半球。

二、填空

1、生理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与脑机能定位论相对应的学说称为(脑等势学说)。

3、人的心理反应不仅制约于(外界刺激),也制约于脑干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兴奋水平所决定的唤醒状态)。

4、心理学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认知过程)(意向过程)(人格)。

5、心理活动发生障碍的各种疾病统称为(精神病),分为(躯体器质性精神病)(外生性或心因性精神病)(内生机能性精神病)。

6、精神病的核心障碍是(不同层次心理活动)产生了分裂,而意识(清醒),智能(正常)。

7、人在闭目养神时脑电图为α波,思考问题时出现β波,高度集中注意力时呈(г节律)。

8、对感觉皮层机能定位需要描记(诱发电位),其用计算机叠加处理后称(平均诱发电位),其晚成分与心理活动相关称脑事件相关电位。

9、PET是(连续)(无损伤)测定不同脑区的(葡萄糖能量的代谢率)的检查。

10、生理心理学的实验对象有(正常人类)(脑损伤病人)(灵长类动物)(低等动物)。

11、视觉和听觉属于(距离)感觉系统,其感觉器官形态特化最(完美),感觉神经最(粗大),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最(显赫)。

12、在感觉中丘脑向大脑皮层发出的两大投射系统为(特异感觉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

13、关于编码方式,感受器是(级量式编码),传入神经是(调频式编码),感觉的高级中枢是(空间分布)的(细胞分工)编码。

14、瞳孔光反射:

给光——瞳孔(缩小),撤光——瞳孔(扩大),其中枢在(顶盖前区),是一种(交感神经兴奋的自主)神经反应。

15、瞳孔皮肤反射:

皮肤受疼痛刺激时瞳孔(扩大),为疼痛的(客观生理指标),是由(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

16、瞳孔调节反射包括:

视轴(改变)晶状体(曲率增大或减少)瞳孔(缩小或扩大),意义是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重要生理机制)。

17、外侧膝状体与神经节细胞的外周感受野为(同心圆式的感受野)。

视野视网膜及各级视中枢之间存在精确的(空间对立)关系。

18、随意眼动包括(辐辏运动)与(共轭运动),非随意眼动包括(注视)(扫视)(追随运动)。

19、视锥细胞中的感光色素有(感红色素)(感绿色素)(感蓝色素),兴奋程度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的(视蛋白结构)。

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的感光物质因(对不同波长的敏感性)差异而功能不同。

20、白天视物主要是兴奋(视锥细胞),而缺乏维他命A时(视杆细胞)活动障碍,光分解反应障碍。

21、视网膜光化学反应的作用是使信息(放大),又经光物理反映使神经节细胞上产生了(光感受电位)。

22、给光时,AP升高,发生在中心区,该神经节细胞称为(开中心细胞),其感受野周围区为(闭反应)。

撤光时,AP升高,发生在中心区,该神经节细胞称为(闭中心细胞),其感受野周围区为(开反应)。

23、关于视觉中枢:

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为(低级中枢),外侧膝状体为(较高级中枢),视皮层是(视觉的高级中枢)。

24、视皮层神经元根据感受野不同的特征分为(简单型)(复杂型)(超复杂型)。

25、视皮层的功能柱分为(特征提取功能柱)(空间频率柱)。

特征提取功能柱中有(颜色柱)(眼优势柱)(方位柱)。

26、人耳可听频谱范围是(20—16000HZ),最敏感为(400—1000HZ)。

人耳最适宜的听觉范围其中心为(1000HZ,60昉)。

27、心理声觉参数有(音高)(音强)(音色)。

28、对声源定位在(上橄榄核),依靠哪两种编码(锁相—时差编码)(强度差编码)。

29、关于音高,低频音兴奋耳蜗(顶部长f)及颞横回(外侧);高音频兴奋耳蜗(底部短f)及颞横回(内侧)。

30、一般认为内耳对低音频为(调频式频率)编码,而对高音频为(空间分布的细胞分工)编码。

31、雌性动物释放(外激素)吸引异性,破坏雄性动物的嗅中枢,使其对雌性动物的吸引作用(减弱)。

32、味觉引起的情绪变化能(持久保存)在脑内,而嗅觉往往伴有(情感活动变化)。

33、关于“闸门理论”,闸门在(脊髓背角),粗纤维兴奋,痛觉(不产生),细纤维兴奋,痛觉(产生)。

34、超柱由同一感受野中的不同(特征检测功能柱)组成,它是产生(简单知觉)的单元,又经联络区多模式感知细胞的综合产生(复杂知觉)。

35、由感觉综合产生知觉称为(底—顶加工),而在知觉产生中还有(上—下)和(循环信息流)加工。

36、猴的面孔认知单元分布在(颞上沟)。

而人对面孔识别的特异区在(颞枕间梭状回),面孔出现时ERPs的特异波是(N170)。

对于面孔识别功能,多数专家认为是(后天习得)。

37、色盲是由于视锥细胞中缺乏(感光色素),而视皮层V4区广泛受损会出现(颜色失认证)。

38、关于朝向反射的时相分析:

EPRs在开始时额区额中央出现(顶负波),又称(N200波),后继出现(N2b—P3b复合波),同时发生(探究)行为。

39、朝向反射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皮肤电反应)是其最稳定的生理指标。

40、朝向反射的特点是具有(无特异性),既不同于伤害刺激引起的(防御反应),也不同于对环境变化发生的(适应反应)。

41、关于朝向反射:

有新异刺激时机体会(建立固定反应模式),形成固定反应模式后,再重复该刺激将(消退);变换刺激时重新出现是由于与原反应模式(不相匹配)。

42、选择注意时,靶子的脑激活区为(前扣带回)。

对选择时间:

早选择从(额叶丘脑)选择,有(丘脑网状核闸门)学说;晚选择从(前运动中枢)选择,有(前运动中枢控制)理论。

43、注意保持时CNV出现在(前额叶皮层),指令出现时(消失)。

44、儿童注意缺陷,随意注意能力(下降),被动不随意注意(上升)。

45、联想式学习中有哪三种联结:

(外部动因—cs和vs间联结)(刺激—反应联结)(脑内中枢回的联结)。

46、关于非联想式学习:

习惯化和敏感化,有显著生物学意义的是(敏感化)。

47、简单运动学习的中枢在(小脑)。

切除大脑后,气流吹入眼,依然可出现(瞬眼反射),其中枢在(小脑皮层的蒲肯野氏细胞)。

48、学习的脑机制:

细胞水平称为(异源性突触异化),分子水平是(蛋白质变构),在整体水平上是脑的(等位论)和(机能定位论)的对立统一。

49、情绪学习中较为重要的脑结构是(边缘系统),辨别空间信息的脑结构主要是(海马)。

50、在活动依存性强化中(突前易化)最重要的递质是(5—羟色胺)。

在海马的LTP中,起重要作用的受体是(NMDA受体)。

51.关于记忆的痕迹理论:

短时记忆是由于产生了(反响震荡);电休克使短时记忆无法转入(长时记忆)。

52短时记忆发展到长时记忆,最重要的脑结构是(海马);最短时间是(1h),相当于合成(基因调节蛋白)的时间。

53.老年人慎用抗胆碱药,是由于(乙酰胆碱)是很重要的记忆递质。

54.酒精中毒逐渐发展中,记忆障碍依次为(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早年记忆丧失)。

而脑震荡引起的记忆障碍其特征是(可逆性可恢复性)。

55.关于记忆:

海马损伤影响(近事记忆),间脑损伤还会影响(远事记忆),而间脑与颞叶的联系与(早年记忆)有关。

56.脑退行性痴呆(阿尔采默氏病)神经元内蛋白质发生(淀粉样变),从而形成(神经炎性斑块)和(Nf缠结)。

病变主要发生在(顶叶,边缘皮层)(额叶,联结皮层)(后扣带回皮层)。

(短时记忆障碍)是其先兆。

57.关于记忆障碍:

不良个性可有(癔病性遗忘);精神创伤可致(反应性遗忘);暗示可致(心因性遗忘)。

58.关于记忆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短时记忆是在突触处发生了(受体蛋白变构);而长时记忆是整个神经元的反应,包括(跨膜信号转导)和(核基因表达),结果是(新蛋白合成)并形成(新突触)。

59.用双分离技术可将记忆分为(表达性记忆)和(非表达性记忆);用双听刺激试验可发现精神病患者幻听是由于(听觉系统门控机制受损);用双耳分听试验和速示试验可检验(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

60.失认证是(知觉障碍),包括(视、听、躯体);失语症是(语言产出,理解障碍),包括(运动性,感觉性,传导性失语症);失读症是(字、词、形、音、义联系障碍),包括(周边性、中枢性失读);这些患者(意识清晰)正常。

而缄默症则(意识不正常,情感记忆空白)。

61.发展性失读症是基因突变导致(脑发育不足),特别是(大脑皮层内的长距离Nf)发育不足,可能是(失读症)(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的共同原因。

62.关于阳性精神分裂症的脑机制有哪三种学说(DA亢进说)(DA受体亢进说)(精神分裂症的多元理学说)。

63.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生命早期(旁海马回)受损,症状(潜隐渐进)。

阴性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表现是(思维贫乏、孤独、表情淡漠、退缩)。

64.隔裂脑的观察表明“右利手者”言语性刺激的脑活动发生在大脑的(左侧半球),情绪的脑活动发生在大脑(右侧半球)。

65.布罗卡区是语言(运动区),位于(额叶)。

受损时出现(运动性失语症);维尔尼克区为语言(感觉区),位于(颞横回),受损时出现(感觉性失语症)。

67.人类的言语知觉是(视觉)和(听觉)协同工作的结果,称为(运动理论)和(听觉理论)。

68.口渴才饮水称为(原发性饮水)。

预见性饮水称为(次发性饮水)。

渴中枢位于(下丘脑),哪里补水解渴感更明显(胃肠)。

69.渗透性失水时分泌增多的主要是(ADH),其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视上核),容积性失水时分泌增多的主要是(醛固酮),其调节中枢在(中脑背盖)。

70.血糖降低时,摄食中枢兴奋,是由于兴奋了(脑葡萄糖)和(肝葡萄糖)感受器。

71.调定稳定血糖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72.营养足够的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产生(胆囊收缩素),兴奋饱中枢,此时胃排空(抑制)。

73.攻击行为与那种激素水平关系最大(性激素),杀幼行为是为了(保存并延续种群)。

74.幼儿睡眠障碍多发生在(慢波睡眠)阶段,其特征是(有动作无回忆);而发作性睡病在成人发生在(异相睡眠)阶段,其特征是(无动作,有回忆)。

75.巴普洛夫认为睡眠是大脑皮层广泛扩散的(能动性内抑制),梦的出现是(由于内外环境的影响,在普遍抑制背景上大脑皮层细胞群局部的兴奋活动)。

76.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