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秋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猜想假设:
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学生猜想:
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
4.过渡:
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
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1.摆出研究的问题:
2.组内讨论:
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
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
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
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注:
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即可)
第二课时
科学探究
1.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
观察记录及所观察的实验装置。
课件:
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
上星期我们组装了一些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观察,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二.交流各组装置所观察到的情况
1.各小组出示实验记录。
2.小组成员汇报观察情况,要求:
语言简洁、过程清楚。
3.各小组出示各自的装置。
4.各小组归纳各自的结论,要求:
思维严密、条理性强。
三.活动自然界中的植物
1.出示课件:
2.提问:
从课件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现象?
3.学生汇报。
4.思考: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5.交流后明确:
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四.拓展
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把它们有关向性运动的现象画下来、记下来或者拍下来。
2.从“南橘北枳”说起
1.能通过调查了解水果出产的地域性,并能初步类推理解各种植物都生存在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里。
2.能根据身边一些植物的特点,分析它们是怎样与环境相适应的。
3.能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1.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意识到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1.知道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植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
2.知道植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对应的生物图片。
课前布置学生去水果摊贩那里调查水果的产地。
一.学习导入
1.教师讲解:
“南橘北枳”的故事。
2.学生观看橘和枳的照片。
3.提出问题:
为什么淮南的这种橘树在当地能结出又香又甜的果实,而移植到淮北就只能结出又酸又苦的枳呢?
4.学生猜想。
5.联系到身边可以找到的水果——它们都是本地生产的吗?
是不是也会存在这种现象呢?
6.让我们通过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来开始研究吧。
二.活动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
1.出示课前学生去水果摊贩那里调查水果的产地的调查表。
2.引导学生按照产地给这些水果按地域进行简单分类。
3.提问:
有没有来自南方的苹果和北方的香蕉?
4.引导学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5.得出结论:
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而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
6.指导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进一步探讨植物具有地域性的原因。
明白:
①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②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不一样,这决定了它们只能在一定的环境中得以生存;
③植物对这些要素需要的特殊性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④各地的环境决定了当地植物种类的分布。
简单的说,也可以总结成一句话:
环境造就了具有特殊习性的植物,环境也决定了植物种类的区域性分布。
7.结合教材第8页图片上的植物,帮助学生理解指南车信箱中所介绍的“择地而居”的知识。
三.活动它们来自哪里
1.提出问题:
现在,人们根据需要进行了大量的移植植物。
观察我们周围的植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推测它们来自怎样的地区,并说一说做出推测的理由。
2.学生讨论。
3.交流各自的推测。
四.布置作业:
有些植物的原产地,学生难以进行判断,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去查证。
1.能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2.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1.知道生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生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
2.知道生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
有关鸟类适应环境的资料。
一.学习导入
1.提问:
你能举出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吗?
2.学生举例。
3.过渡:
动物是否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呢?
二.阅读动物怎样适应环境
1.学生阅读第9页教材。
2.明白:
动物和植物一样,它们的生存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3.说一说:
你还知道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吗?
请说一说。
三.活动了解鸟类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1.出示各种鸟类的图片。
这些图片中的鸟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他们分别适应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3.学生讨论。
4.教师提供有关鸟类适应环境的资料,协助学生完成底10页的记录表。
四.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关注更多的生物群体,课后留心观察各种动、植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适应当地环境的。
3.走进池塘
1.能发现生物之间互为食物的关系,并能以食物链的方式予以表现。
2.能模拟池塘制作生态瓶研究池塘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坚持长期观察和记录。
能正确看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1.知道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重要关系。
2.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初步体会到生物是环境的一部分,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池塘生态挂图、池塘有关生物的图片、制作生态瓶的材料。
1.教师出示池塘群落的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出问题:
小池塘里生活着各种生物,它们是怎样生活在一起的呢?
二.活动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
1.出示鱼、水虿、孑孓的图片,提问:
说一说它们都吃什么?
2.学生汇报。
3.教师: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把它们的食物关系排列出来吗?
4.学生进行食物关系的排列:
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
强调“箭头指向谁就是被谁吃”。
5.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
6.总结:
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子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事物链。
7.学生练习写出池塘里、草原上、森林里的一些食物链。
8.分析多条食物链,提问:
你发现这些食物链的共同特点吗?
9.明确:
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三.指南车信箱池塘里的微生物
1.学生阅读。
2.教师向学生补充介绍池塘里的微生物:
池塘里的植物、动物大多能通过肉眼直接看到,微生物却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但微生物又是池塘里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员之一,它们在池塘群落的能量传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活动把池塘搬回家
1.过渡:
为了便于我们观察池塘,我们可以在家里制作一个模拟的“小池塘”。
2.要想把池塘搬回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怎样做?
3.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完善自己的设想。
5.写出模拟池塘中各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影响它们生存的因素。
6.做好观察记录,并及时整理,分析池塘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假如大树都倒下
1.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想。
1.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2.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1.知道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只要其中一种生物灭绝,就会引起“链条”的断裂,影响到许多相关生物的生存。
2.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
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
各种生物的头饰等。
导入直接:
植物作为食物链的起点,到底对其他生物具有怎样影响?
假如植物都消失,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活动假如大树全部倒下
假如大树全部倒下,树林里生物的实物会发生什么变化?
2.过渡:
让我们通过游戏来感受一下吧!
3.阅读教材,了解游戏方法。
4.学生戴上相应的头饰进行游戏。
5.游戏结束后思考:
没有了大树等植物,有多少生物先后失去了食物,哪些是直接的,哪些是间接的?
6.明白:
没有了植物,地球将几乎失去一切生命。
7.继续游戏:
如果其他某一种生物灭绝撤出,食物链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8.学生分析得知:
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9.指南车信箱
(1.)学生阅读。
(2.)教师讲解,加深他们对生态平衡以及生态灾难的理解。
10.推测:
假如大树都倒下,除了使生物们失去食物,还会对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有些什么影响?
2.能通过实验、测量等途径验证自己的推测。
1.大树全部倒下,会对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2.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
森林被砍伐、沙尘暴等挂图、绳子、温度计、表面没有任何覆盖物的木板、表面只有砂土覆盖的木板、表面有植被覆盖的木板、水盆、洒水壶等。
1.紧接上一课的问题“假如大树全部倒下,还会对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进行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