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模施工工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滑模施工工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模施工工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工法特点
2.1滑模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尺寸规范、统一的工程施工;
2.2滑模施工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多工种协同工作和强制性连续作业;
2.3滑模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好、成本低等优点。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水利工程混凝土坝的闸墩、侧墙等部位。
4.工艺原理与工艺流程
4.1工艺原理
液压滑模的工艺原理支撑杆采用Ф48×
3.5mm焊接钢管,所有支撑杆均设置在混凝土结构体内,不回收;
液压千斤顶采用GYD-60型滚珠穿心式液压千斤顶;
液压控制站采用YKD-36型液压站,控制方式既可自动亦可手动;
油路是连接液压控制站与千斤顶的液压通路,主要由油管、管接头、液压分配器和单向截止阀等元器件组成,油路的布置采用分级式。
4.2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见图4-2滑模施工工艺流程图。
5.施工方法
5.1模板系统
模板采用105系列大钢模板,模板之间为平接口。
考虑到模板的施工、制造和运输问题,每个墩头的圆弧模板分两半,每半为圆弧+5cm直边,通过M16×
45mm螺栓连接。
墩侧模板采用平模,每侧含2块宽5.7m、2块宽5.5m和1块宽5m的大钢模板,模板之间通过M16×
45mm螺栓连接,用定位销定位。
为便于模板安装和拆卸,所有模板边框连接孔均为Φ17×
25mm的长圆孔。
所有滑模的模板高度均为1.05m,施工时覆盖4层(每层混凝土高度不大于0.2m)老混凝土。
5.2操作平台系统
滑模的操作平台即工作平台,是绑扎钢筋、浇注混凝土、提升模板、安装预埋件等工作的场所,也是钢筋、混凝土、预埋件等材料和千斤顶、振捣器等小型备用机具的暂时存放场所。
液压控制站放在操作平台的中间部位。
本工程闸墩滑模操作平台由施工现场采用钢管搭设,支撑于提升架上。
吊平台架连接于提升架下,主要用于检查混凝土的质量、模板的检修、倾斜度调整和拆卸、混凝土表面修饰和浇水养护等工作。
吊平台架的外侧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并挂满安全网。
5.3液压提升系统
液压提升系统主要由支撑杆、液压千斤顶、液压控制站和油路组成。
5.4滑模开滑前准备工作
滑模施工有着多工种协同工作和强制性连续作业的特点,任何一环脱节都会影响全盘,因此,周密地做好施工准备是搞好滑模施工的关键。
5.4.1检修门槽及工作门槽模板安装到位,并将上升至闸顶的所有门槽模板加工完成;
5.4.2检修门槽及工作门槽一期金结埋件安装到位,上升连接埋件运至现场;
5.4.3所有滑升支撑杆调为竖直、千斤顶调到同一高程、桁架连接加固完成;
上下操作平台木板铺设完成;
5.4.4滑模模板校核:
安装好的模板应上口小、下口大,单面倾斜度为模板高度的0.15%。
模板上口以下2/3模板高度处(即上口以下70cm处)的净间距应为结构设计宽度300cm,顶口宽度为299.8cm,底口宽度为300.1cm;
滑模底口堵缝完成;
5.4.5准备140根3m长支撑杆摆放到到现场,并将一端开破口形成锥形;
5.4.6主副油管、各种密封圈、各种螺栓、斤千顶配件等宜损件准备若干;
5.4.7铁锹、100型振捣棒、70和50软轴振捣棒等工器具准备到位。
5.5模板的初滑阶段
在完成准备工作后便可进行浇筑。
先分层(层厚20cm左右)浇筑70cm左右高,即浇筑3~4小时后将滑模提升10cm左右高,检查脱模混凝土质量,如果在断续上升浇筑时混凝土外鼓则应延长脱模时间,如果混凝土脱模困难则应缩短脱模时间,具体脱模时间根据现场试验确定。
脱模后应进行抹面平整处理。
并用仪器观测闸墩是否出现倾斜或偏移,在各项参数达到技术要求后继续浇筑,进入正常滑升阶段。
5.6正常滑升阶段
5.6.1正常滑升过程中,混凝土浇平模板口后开始提升,两次提升的时间间隔原则上不应超过1小时,每次提升20cm左右(如果达不到脱模时间则应采取少提多次的办法)。
钢筋、门槽、金结埋件高度不够时继续加长,钢管长度不够时再接长。
5.6.2滑模上升2~3m后,在滑模底部挂上吊平台架,用于抹面和养护,在吊吊平台架外面挂上安全网。
5.6.3提升过程中,应使所有的千斤顶充分的进油、排油。
提升过程中,如出现油压增至正常滑升工作压力(8Mpa)的1.2倍以上还不能使全部千斤顶升起时,应停止提升操作,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进行处理。
5.6.4在正常滑升过程中,操作平台应保持基本水平。
每滑升20~40cm,应对各千斤顶进行一次调平。
各千斤顶的相对标高差不得大于40mm。
相邻两个提升架上千斤顶升差不得大于20mm。
5.6.5初滑前,可以在上下游端头及两侧面桁架适当位置安装吊锤,并在对应的地面标识位置,在滑升过程中随时观察吊锤位置偏差,同时在滑模每上升1~2m后用测量仪器进行观测找出偏差,采用关闭阀门或拧紧卡环的方法提升部分千斤顶进行调偏,调偏应分多次进行,防止突变。
5.6.6在滑模上升到设计高度的1/2时,暂停浇筑。
这时要检查各种设备的工作状态,对于损坏部件要更换或维修,并在观测闸墩的变形情况及检查浇筑质量合格后,再继续浇筑。
5.6.7在滑模上升到牛腿高度时,暂停浇筑混凝土。
拆除滑模墩头部位的弧形模板,支端头模板。
在处理好闸墩顶部预留结构的模板与埋件后,再行浇筑到闸墩设计高程。
最后让整个滑模结构提升出闸墩顶部置空,并处理闸墩顶面。
5.6.8在滑升过程中,应检查和记录结构垂直度、水平度及结构截面尺寸等偏差数值,如有偏差,即行纠偏。
5.6.9在滑升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操作平台结构、支撑杆的工作状态及混凝土的凝结状态,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5.7模板的完成滑升
当模板滑升至距顶部标高1m左右时,滑模即进入完成滑升阶段,此时应放慢滑升速度,并进行准确的抄平和找正工作,保证顶部标高及位置的正确。
5.8液压滑模的拆除
由于滑模是大型设备,所以在拆除滑模时也要十分注意。
5.8.1把闸墩顶部的多余钢筋割掉,把通过液压千斤顶的钢管过高部分也割断,以便在较小高度的提升下把滑模从钢管下提升出来。
5.8.2把滑模上的附属设备拆下来,如电器控制箱、电焊机、照明设备等,减小起吊重量。
5.8.3把滑模提升架下部的吊平台架拆下,拆掉模板之间的连接螺栓和定位销等连接件,然后拆掉提升架之间的脚手架连接钢管。
5.8.4利用提升架上的模板位置调节器将模板调离墙面10cm,然后用门机或塔机辅助,逐块将模板与提升架分离,先下落再吊走模板。
5.8.5用门机逐榀拆除提升架。
5.8.6拆除液压站和各液压千斤顶。
6.材料设备
主要设备见表6-1主要设备表。
表6-1主要材料设备表
序号
设备、机具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钢模板
套
2
支撑桁架
槽钢、工字钢自制
3
液压控制站
台
4
M16×
45mm螺栓
个
200
5
ф48钢管
m
400
长3m
6
穿心式液压千斤顶
25
3个备用
7
抹面平台
角钢、木方自制
8
油管
120
连接控制站与千斤顶
9
油阀
10
电焊机
焊接支撑杆
11
门机
吊装、拆除滑模
7.质量检测与控制
7.1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见表7.1-1。
表7.1-1液压滑模的检验项目和频率
检测项目
检测频率
检测目的
千斤顶
每次滑升检查一遍
检测千斤顶工作是否正常
支撑杆
检测支撑杆是否弯曲或偏差
模板
每滑升1m检查一遍
检测模板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
7.2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达到优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对混凝土生产的原材料、配合比及仓面作业等混凝土过程中各主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液压滑模要及时调平、维修,保证施工连续性。
7.2.1支撑杆控制
在模板滑升过程中,由于支承杆加工或安装不直、脱空长度过长、操作平台上荷载不均及模板遇有障碍而硬性提升等原因,均可能造成支撑杆失稳弯曲。
施工中应随时检查、及时处理,以免造成严重的质量和安全事故。
对于弯曲变形的支承杆,应立即停止该支承杆上千斤顶的工作,并立即卸荷,然后按弯曲部位和弯曲程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支撑杆在混凝土内部发生的弯曲,从脱模后混凝土表面裂缝、外凸等现象,或根据支承撑杆突然产生较大幅度的下坠情况,就可以检查出来。
此时,应将弯曲处已破损的混凝土挖洞清除。
加焊绑条时,应保证必要的焊缝长度。
支承杆加固后再支模补灌混凝土。
支撑杆在混凝土外部易发生弯曲的部位,大多在混凝土上表面至千斤顶下卡头之间或门窗洞口等脱空处。
对采用平头对接、榫接或丝扣接头的非工具式支承杆,当千斤顶通过接头部位后,应及时对接头进行焊接加固。
用于筒壁结构施工的非工具式支承杆,当千斤顶滑过后,应与横向钢筋点焊连接,焊点间距不宜大于500mm。
当发生支承杆失稳,被千斤顶带起或弯曲等情况时,应立即进行加固处理。
支承杆兼作结构受力钢筋时,其加固和接头处的焊接质量还应同时满足受力钢筋的有关要求。
当支承杆穿过较高洞口或模板滑空时,应对支承杆进行加固。
7.2.2滑模施工的水平度控制
在模板滑升过程中,保持整个模板系统的水平同步滑升,是保证滑模施工质量的关键,也是直接影响结构垂直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必须随时观测,并采取有效的水平度控制与调平措施。
1.水平度的观测
水平度的观测,可采用水准仪、自动安平激光测量仪等设备。
在模板开始滑升前,用水准仪对所有千斤顶的高度进行测量、校平,并在各支承杆上以明显的标志(如红色三角)划出水平基线。
当模板开始滑升后,不断按每次提升高度20~30cm或以每50cm的高程,在支承杆上从基线向上量划出水平尺寸线,以进行水平度的观测。
以后每隔一定高度,如每滑升一个楼层高度,均须对滑模装置的水平度进行测量、检查与调整。
2.水平度的控制
水平度的控制方法,主要是采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