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大洲第二节 非洲》教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246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大洲第二节 非洲》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大洲第二节 非洲》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大洲第二节 非洲》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大洲第二节 非洲》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大洲第二节 非洲》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大洲第二节 非洲》教案1.docx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大洲第二节 非洲》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大洲第二节 非洲》教案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大洲第二节 非洲》教案1.docx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六章认识大洲第二节非洲》教案1

第六章认识大洲

第二节非洲(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非洲第二课时的内容,包括炎热的气候、物产丰饶的非洲。

“炎热的气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由非洲的纬度位置(穿过非洲的重要纬线)分析得出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气候类型以热带的气候为主;降水量也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逐渐减少,同时非洲也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大洲;而通过阅读书本6-24“非洲气候类型”图,分析得出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是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在学生活动当中,还有非洲的两条主要河流“尼罗河”和“刚果河”进行对比,结合非洲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图对比分析这两条河流的水文特点。

“物产丰饶的非洲”部分简单地从矿产、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到非洲的物产丰富,被称为“富饶大陆”。

拓展延伸非洲经济发展水平很低,让学生简单了解其原因:

人口问题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历史上长期受到欧洲殖民主义国际的侵略和剥削,经济部门主要以农业为主。

富饶的资源与贫困的经济鲜明对比,拓展学生思维,并教育学生努力学习,自立自强提高科技水平。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但读图能力还较差,需要较细致地引导学生结合地图运用比较法、综合法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在面对新环境、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地理学习方法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理念

这一节课主要是依据初中地理新教材,突出实践性和探究性。

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拔、评价在后的原则。

学生通过活动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活动中自己掌握知识,并逐步培养和形成地理技能。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通过对非洲气候图的判读,分析非洲的气候特征,并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3、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

4、了解非洲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非洲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阅读各种气候图的方法,归纳非洲的气候特征。

2、运用非洲地形图、气候图、水系图分析尼罗河与刚果河流域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3、充分运用每幅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进一步探究地理事物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非洲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2、富饶的资源与贫困的经济鲜明对比,拓展学生思维,并教育学生努力学习,自立自强提高素质。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非洲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阅读各种气候图的方法,归纳非洲的气候特征。

理解热带大陆,气候类型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教学难点

尼罗河与刚果河流域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教法与学法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一)读图法。

此法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这节课的绝大多数知识的学习都需要通过读图来完成。

(二)演示法。

主要通过白板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合作探究法。

通过学生合作互助、师生对话,可以指导学生读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7、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8、课的类型

新授课

9、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大部分同学都喜欢旅游,大家看这是非洲的景观,我们可以看到非洲非常壮美。

春季期间北京的小明去非洲旅游,小明去非洲的时候穿着在北京的服装,但他一下飞机就非常后悔,大家知道不知道他为什么非常后悔?

......我们一起来感受非洲的气候,我起头,大家一起读。

生:

“这里很热,一下飞机就感受到了,人来到这里,好像走进了庞大的烤炉。

因为热,因为干燥,汗水都蒸发了,所以不出汗了;因为热,因为干燥,招待所的窗户都关得紧紧的,怕热浪冲进室内;因为热,因为干燥,面包的水分一出炉就蒸发掉了,用手从盆里拿面包,如不小心,面包就会散了;因为热,因为干燥,我们一位同志在洗玻璃杯子时划破了手指,血一流出伤口就凝固了……”

师:

大家感受到了非洲气候的什么特点?

生:

热。

师:

还有什么?

生:

干。

环节二:

非洲的气候特征

师:

小明不了解非洲的气候,很想学习非洲的气候,下面我们和小明一起学习非洲的气候。

师:

学习一个区域的气候特征从哪些方面描述呢?

(1、气候特征:

气温和降水等要素;2、主要气候类型;3、典型气候;)

师:

下面我们先学习非洲的气温特点。

大家看图回答问题:

读图分析:

1、分别说出非洲1、7月气温差异的大小?

怎样读图?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例颜色和等温线两种方法解答,等温线与等高线的联系。

2、非洲1、7月绝大部分的气温分别是多少?

分别是南部气温高还是北部气温高?

为什么?

(引导学生准确读图,准确表达问题,会用地球公转的知识来解答问题。

3、7月北半球的炎热中心哪什么地区?

(引导学生能够准确读图,准确表达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太阳高度大,撒哈拉沙漠降水少。

师:

为什么非洲的气温这么高?

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回答,老师白板演示:

3/4的面积位于热带。

老师总结:

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

师:

学习过气温要素,下面我们学习降水的特征。

大家看图回答问题:

读图分析:

非洲赤道附近、几内亚湾沿岸降水;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南回归线附近大陆岸,降水少。

非洲各地降水差异。

(大或小)(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析图学习非洲的降水特征。

老师总结:

非洲由于气温非常高,蒸发旺盛,所以年降水量小于500毫米的地方就非常干旱,所以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洲。

师:

非洲是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洲,是不是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大洲?

(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概念的区分。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大或小)(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师:

下面我们学习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

读图分析:

非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其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

(通过学生读图,在图上标注,自己发现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并分析主要是纬度因素的影响。

师:

非洲还有一种气候类型是什么?

生:

高山高原气候。

师:

主要分布在哪?

生:

非洲东部。

师:

是什么因素的影响?

生:

地形。

师:

具体是哪个地形区?

生:

东非高原——“非洲屋脊”。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非洲高山高原气候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师:

小明观察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非常仔细,又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老师用手指赤道穿过的刚果盆地的位置提问:

这个地方是什么气候?

生:

热带雨林气候。

师:

我们以前学过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老师用手指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的位置提问:

这一部分为什么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呢?

谁能回答?

(老师引导:

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地形是刚果盆地,那么这里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呢?

生:

地形。

师:

什么地形?

生:

高原。

师:

哪个地形区?

准确的说。

生:

东非高原。

师:

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是由于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什么雨?

生:

对流雨。

师:

东非高原由于海拔较高,气温相对低,空气对流没有那么旺盛,降水相对少,所以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是什么气候?

生:

热带草原气候。

师:

我们了解了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并且知道了影响它的因素,下面我们学习气候的第三个方面——典型气候。

师:

大家读图分析:

非洲面积最大的气候是。

非洲气候、气候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

学生回答。

师:

非洲的各气候区怎样进行农业生产?

学生回答。

(让学生理解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师:

小明学习过非洲的气候特征后,导游给他介绍了一个地方,说许多人喜欢去游览,(老师切换到乞力马扎罗山的图片)大家知道是哪里吗?

生:

乞力马扎罗山。

师: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也是一座火山,山顶海拔5895米,山顶终年有冰雪。

小明非常喜欢学习,赶快打开地图,找乞力马扎罗山的位置,你能不能找到?

生:

能。

师:

(在白板上显示)小明观察的非常仔细,注意到乞力马扎罗山附近有一条特殊的纬线,大家看到了吗?

生:

看到了。

师:

小明有疑问了,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终年有冰雪?

生:

受地形影响,海拔高。

师:

白板展示。

提问:

(2)说一说,乞力马扎罗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

(提高学生观察地理事物能力,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解决问题能力。

生:

回答。

环节三:

非洲的河流

师:

游览了乞力马扎罗山后,小明坐飞机去了另一个地方,他在飞机上发现了在浩瀚的沙漠中有一条绿色的长廊,是什么?

生:

回答。

师:

一边展示图片,一边简单介绍尼罗河。

师:

小明在飞机上看到在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区还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是?

生:

回答。

师:

简单介绍刚果河。

接下来我们和小明一起学习非洲的河流。

师:

在白板上一边指,一边提问,使学生明确两条河流的位置、形状、长度、流量等基本特征。

师: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探究:

读右图,结合非洲地形和气候分布图,说出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流向,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气候区,注入的水域,比一比哪一条河的支流较多。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总结。

具体步骤:

(1)由于项目比较多,老师在黑板上明确列出需要学生探究的项目:

流向、注入海洋、发源地、支流多少、地形区、气候区。

(2)学生在课本“图6—17非洲地形分布”上描绘尼罗河、刚果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并对两条河流的位置、形态、流向、注入海洋、发源地、支流多少、地形区有深刻的认识。

(3)学生通过绘图、讨论得出结论。

(4)老师结合白板说明问题。

(5)在探究题图上,老师指让学生重新回答各个地形区。

(6)结合“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说明两条河流流经的气候区。

(7)在探究题图上,老师指让学生重新回答各个气候区。

(8)在课本“图6—26尼罗河和刚果河”上填注地形区、气候区。

有利于学生及时理解复习巩固。

(9)老师总结:

河流的流向与地形有关;河流的形态(支流的多少)受地形、气候的影响。

师:

小明在游览非洲的时候导游给他讲了一件有趣的事:

在古埃及,每年7月中旬,当天狼星在黎明前从东方升起,尼罗河便开始泛滥。

一些淤泥随河水溢出河床,滋润了周围的土地。

等到潮水退却,农民便着手在肥沃的土壤上播种。

形成了浩瀚沙漠中的一条“绿色长廊”埃及人民称赞尼罗河是哺育他们的“生命之河”。

于是,埃及人便视天狼星为神明,顶礼膜拜,就连所建神庙的朝向都要与天狼星升起之处保持一致。

引出探究二:

读右图,结合非洲气候分布图,说出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各流经哪些气候区?

请解释历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

具体步骤:

(1)引导学生讨论气候对河流流量季节变化的影响。

(2)学生得出结论。

(3)老师总结:

从热带草原气候、高山高原气候的特征分析对河流水量大小、水位高低变化的影响。

师:

刚果河的长度是4600多千米,年平均流量为41000立方米/秒,尼罗河的长度是6600多千米,年平均流量为2300立方米/秒,刚果河比尼罗河短了2000多千米,但流量是尼罗河的将近20倍,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师: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

刚果河河口平均流量要比尼罗河河口年平均流量大得多。

根据地形、气候等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

具体步骤:

(1)学生讨论。

(2)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3)老师总结:

①河流的流向受地形的影响;②河流的流量大小受地形、气候的影响;③河流水位的高低变化(水量的季节变化)受地形、气候的影响;④河流的形态(支流的多少)受地形、气候的影响。

环节四:

非洲丰饶的物产

师:

(过渡)小明很早就知道非洲的钻石很著名,他想到非洲的钻石博物馆去参观,下面我们和小明一起学习非洲的物产。

师:

下面大家自学课本完成白板上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