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诊疗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240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科诊疗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妇科诊疗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妇科诊疗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妇科诊疗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妇科诊疗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科诊疗方案.docx

《妇科诊疗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诊疗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科诊疗方案.docx

妇科诊疗方案

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2012)

盆腔炎,中医古籍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散见于“带下病”、“妇人腹痛”、“癥瘕”、“不孕”等病证中。

1983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已将“盆腔炎”作为中医病名编入,为中、西医通用病名,《中医妇科学》第七版教材中医诊断已采用此病名。

盆腔炎现西医又称盆腔炎性疾病(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PID)〔2006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定义〕,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PID可局限于某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其中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

若盆腔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盆腔炎后遗症(包括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不孕症及异位妊娠)的发生。

盆腔炎急性期因病势急,病情较重,必须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迅速控制病情。

而中医药对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相当于以往所称的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在防止病情复发、缓解患者疼痛,缩小或消散炎性包块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因此该诊疗方案主要是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盆腔炎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的中医综合治疗。

一、诊断

中医病名诊断及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规范》(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以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出版)相关内容拟定。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出版)、《妇产科学》教材(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出版)、“盆腔炎性疾病诊治指南”(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相关内容拟定。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湿热瘀结证

症状:

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带下色黄质稠,神疲乏力,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小便黄,大便干燥,大便溏而不爽,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涩。

治法: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1.辨证论治

方药:

银蒲四逆四妙失笑散加减。

银花藤20g,蒲公英15g,柴胡10g,枳壳15g,赤芍15g,苍术12g,黄柏12g,薏苡仁24g,川牛膝15g,生蒲黄20g,炒五灵脂15g。

加减:

下腹疼痛甚酌加延胡索20g,炒川楝子10g,五香藤15g;腰骶胀痛明显酌加怀牛膝15g,川续断15g;带下量多色黄酌加贯众15g,土茯苓15g;形成盆腔包块者酌加三棱15g,莪术15g,连翘20g。

2.中成药

①银甲片:

该药为我院医院制剂,具有清热燥湿,活血消肿的功效。

适用于湿热蕴结于胞脉所致的赤白带下、盆腔炎等症。

口服,1次4片,1日3次。

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

②盆炎康口服液:

具有清热除湿,行气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

适用于盆腔炎所致的下腹及腰骶部疼痛,盆腔包块,输卵管粘连、阻塞等。

口服,1次10~20ml,1日3次。

1个月为1疗程。

连续治疗1~2个疗程。

③妇科千金胶囊:

具有清热除湿,益气化瘀的功效。

适用于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所出现的腰腹疼痛,带下异常等症。

口服,1次2粒,1日3次,14天为1疗程。

连续治疗1~2个疗程。

④妇炎康复片:

具有清热利湿,化瘀止痛的功效。

用于湿热瘀阻所致腰腹疼痛,带下异常等症。

口服,1次5片,1日3次,14天为1疗程。

连续治疗1~2个疗程。

3.外治法

(1)直肠给药(选择①或②)

①妇科灌肠液:

该药为我院医院制剂,具有清热解毒除湿,行气活血止痛,消癥散结的功效。

用于盆腔炎属气滞血瘀、湿热瘀结证者。

用法:

直肠给药,每次50ml,保留5个小时以上,从经净后开始用药,每日1次,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一个月用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经期停用。

②中药直肠栓剂(妇安宁栓):

该药为我院医院制剂,具有清解湿热,活血散结的功效。

用于盆腔炎湿热瘀结证者。

用法:

直肠给药,1粒,每日1~2次,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一个月用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经期停用。

(2)中药离子导入

大血藤20g,败酱草20g,丹皮15g,赤芍15g,红花15g,乳香15g,没药15g,三棱15g,莪术15g,延胡索20g。

水煎取汁200ml,通过中药离子导入机导入,使药物通过病灶局部皮肤直接渗透和吸收。

每日1次,每次40分钟,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一个月用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经期停用。

(3)中药封包外敷

以白色棉布缝制成大小适中的布袋,装入药物组成:

败酱草30g,大血藤30g,丹参30g,赤芍30g,乳香20g,没药20g,透骨草60g,苍术30g,白芷30g,三棱30g,莪术30g,连翘30g。

首次以温水浸湿后,隔水蒸40~60分钟,乘热敷下腹部或腰骶部30分钟(封包下垫毛巾1~2张,上罩塑料袋,随着温度下降逐渐拆除),每日1次,治疗后药包夏日放入冰箱,冬日放在干燥通风处。

此后每日隔水蒸20~30分钟同法再使用,每个药包可用5次。

每日1次,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一个月用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经期停用。

(二)肾虚血瘀证

症状:

下腹绵绵作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带下质稀,头晕目眩,耳鸣,神疲,夜尿频,经量多或少,经血色暗夹块,舌色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细弱。

治法:

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1.辨证论治

方药:

杜断桑寄失笑散加减(补肾止痛汤)。

川续断18g,川牛膝15g,杜仲15g,桑寄生15g,川芎15g,生蒲黄20g,五灵脂15g,大血藤15g,没药10g,延胡索20g,丹参15g,三棱15g。

加减:

带下量多质清者酌加白芷15g,芡实15g,金樱子15g;夜尿频数酌加益智仁12g,桑螵蛸15g,形成盆腔包块者,酌加三棱15g,莪术15g。

2.中成药

妇宝颗粒:

具有益肾活血,理气止痛功效。

用于肾虚夹瘀所致的腰痠腿软、小腹胀痛、白带量多;慢性盆腔炎、附件炎见上述证候者。

一次10克,一日2次,温开水冲服。

3.外治法

(1)直肠给药

中药保留灌肠基本方:

川续断20g,川牛膝15g,川芎15g,赤芍20g,莪术15g,三棱15g,延胡索20g,苍术15g。

水煎浓缩200ml,温度39~41℃,分两次灌肠,1次100ml/日。

灌肠前嘱病人排空大便,取左侧卧位,用小枕抬高臀部10㎝;肛管(为了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可使用一次性尿管)插入深度15~20㎝,保留5个小时以上,从经净后开始用药,每日1次,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一个月用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经期停。

(2)中药熏蒸疗法

川续断30g,桑寄生30g,川芎30g,苏木20g,大血藤30g,川牛膝30g,独活30g,乳香20g,没药20g,透骨草60g,苍术30g,白芷30g。

熏蒸疗法:

将上药煎好倒入熏蒸仪中,温度调至50~60℃,病人仰卧或俯卧熏蒸30分钟。

以熏蒸后不感疲劳为度。

每天1次,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一个月用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经期停用。

(3)中药封包外敷

中药封包外敷:

以白色棉布缝制成大小适中的布袋,装入上药,首次以温水浸湿后,隔水蒸40~60分钟,乘热敷下腹部或腰骶部30分钟(封包下垫毛巾1~2张,上罩塑料袋,随着温度下降逐渐拆除),每日1次,治疗后药包夏日放入冰箱冷藏,冬日放在干燥通风处。

此后每日隔水蒸20~30分钟同法再使用,每个药包可用5次。

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一个月用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经期停用。

(三)寒湿瘀滞证

症状:

下腹冷痛或刺痛,腰骶冷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经色暗或夹血块,大便溏泄,形寒肢冷。

舌质淡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治法:

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1.辨证论治

方药:

少腹逐瘀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小茴香10g,干姜10g,延胡索15g,当归10g,川芎15g,赤芍15g,生蒲黄20g,五灵脂15g,制没药10g,桂枝10g,茯苓10g,丹皮10g,苍术15g。

加减:

大便溏泄者加巴戟天15g;带下量多者加白芷10g;腰骶疼痛明显者加川续断20g。

2.中成药

①少腹逐瘀颗粒:

具有活血逐瘀,祛寒止痛功效,温经散寒之力较强,适用于小腹冷痛明显,经期腹痛加重,甚则面色苍白,出冷汗,寒象明显者。

一次1袋,一日3次,温开水冲服。

②桂枝茯苓胶囊:

活血、化瘀、消癥。

用于妇人瘀血阻络所致盆腔炎性包块属寒湿瘀滞证者。

一次3粒,一日3次,口服。

3.外治法

(1)直肠给药

中药保留灌肠基本方:

桂枝15g,乌药12g,延胡索15g,川芎15g,三棱15g,莪术15g,小茴香15g,艾叶15g。

水煎浓缩200ml,温度39~41℃,分两次灌肠,1次100ml/日。

灌肠前嘱病人排空大便,取左侧卧位,用小枕抬高臀部10㎝;肛管(为了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可使用一次性尿管)插入深度15~20㎝,保留5个小时以上,从经净后开始用药,每日1次,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一个月用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经期停用。

(2)中药离子导入

透骨草30g,桂枝15g,细辛10g,三棱15g,莪术15g,苍术15g,白芷15g,川芎15g,厚朴15g。

水煎取汁300ml,可用3次,每次用100ml。

将8层纱布做成的纱布垫浸入100ml药汁后置于下腹部,通过中药离子导入机导入,使药物通过病灶局部皮肤直接渗透和吸收。

每日1次,每次40分钟。

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一个月用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经期停用。

(3)中药封包热敷

以白色棉布缝制成大小适中的布袋,装入药物组成:

桂枝30g,没药20g,透骨草60g,细辛10g,川芎30g,大血藤30g,三棱30g,苍术30g,白芷30g,艾叶30g,小茴香30g,干姜30g。

首次以温水浸湿后,隔水蒸40~60分钟,乘热敷下腹部或腰骶部30分钟(封包下垫毛巾1~2张,上罩塑料袋,随着温度下降逐渐拆除),每日1次,治疗后药包夏日放入冰箱,冬日放在干燥通风处。

此后每日隔水蒸20~30分钟同法再使用,每个药包可用5次。

以14天(非经期连续用药)为1个疗程,一个月用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经期停用。

三、中医治疗效果

盆腔炎为临床常见多发疾病,我科每年诊治患者近万人次。

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盆腔炎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目前采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主要有中药内服、中成药口服、中药静脉制剂静滴、中药直肠给药、离子导入、熏蒸、外敷、艾灸、推拿等。

根据盆腔炎的不同证型,治疗的方案各有侧重,形成了二、三、四联疗法。

上述综合治疗方案是我科在多年临床治疗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形成的,其疗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缓解慢性盆腔疼痛

慢性盆腔疼痛是盆腔炎的主要后遗症状,中医药治疗,特别是我科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内外合治、多途径给药治疗形成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缓解盆腔疼痛、改善局部或全身症状有明显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

综合治疗方案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治疗方法,临床愈显率达70%以上。

(二)消散盆腔炎性包快

盆腔炎性包块为盆腔炎特殊的病理改变,包块形成后,增加了治疗难度。

西医对盆腔炎炎性包块形成影响生育者多采用手术治疗,但疗效尚不理想,术后复发率较高,且部分患者不愿手术治疗。

我科该综合治疗方案对于减轻和消除盆腔粘连,消散盆腔炎性包块有较好疗效。

我院应用名老中医王渭川经验方银甲系列制剂:

银甲合剂、银甲丸、银甲片、银甲口服液治疗盆腔炎取得确切临床疗效,医院制剂银甲片临床应用数十年,具有清热燥湿,活血消肿之功,适用于盆腔炎属于湿热瘀结证者,近年来治疗盆腔炎患者近5000余例/年,临床疗疗效满意,特别是在消散盆腔炎性包块,改善带下量多色黄、盆腔疼痛等症方面疗效突出,愈显率在65%以上,有效率在90%以上。

现已开发为中药新药妇康口服液,经临床观察,治疗慢性盆腔炎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