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种群与群落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1944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9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种群与群落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种群与群落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种群与群落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种群与群落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种群与群落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种群与群落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种群与群落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种群与群落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种群与群落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死亡率:

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地位及作用:

决定种群密度,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2)年龄结构

①年龄结构:

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②种群的年龄组:

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

③年龄金字塔

④研究意义:

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性比率:

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4)种群密度

①种群密度:

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②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

[(标志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3.种群的分布型(加试)

(1)概念:

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

(2)类型:

包括均匀分布(如稻田插秧)、集群分布(如橡树种子)、随机分布(如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中的分布)。

其中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型。

(3)实例:

蛾类、橡树和雪松的种子分布属于集群分布,人类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为集群分布。

4.种群的存活曲线(加试)

存活曲线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

(2)曲线绘制数据收集:

从至少观察1_000个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开始,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死亡年龄,直至全部个体死亡为止。

(3)曲线标识:

存活曲线二维平面图的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

5.种群的增长方式

(1)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

比较项目

指数增长

逻辑斯谛增长

条件

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

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的条件下

增长特点

起始增长很慢,但随着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

起始加速增长,K/2时增长最快,此后增长减速,到K值时停止增长或在K值上下波动

有无

K值

无K值

有K值

曲线类型

“J”形曲线

“S”形曲线

(2)环境容纳量(K值):

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6.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加试)

(1)种群的数量波动

①含义:

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②原因

③类型

注:

大多数种群数量波动是非周期波动,少数种群其数量波动表现出周期性。

(2)种群数量的调节

①调节类型:

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有外源性因素(如气候、食物等)和内源性因素,后者包括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②外源性调节因素:

气候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此外,食物也是调节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③内源性调节因素:

领域行为对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而由于社会压力可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内分泌失调被称作内分泌调节。

[思考诊断]

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将偏高( √ )

2.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 )

3.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

 )

提示 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4.橡树种子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 )

5.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 )

1.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

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

如图,在种群各特征中,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群密度。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龄结构。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比率。

2.“J”形增长曲线和“S”形增长曲线的比较

项目

增长模型

前提条件

理想状态:

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

现实状态:

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到其他生物制约

K值有无

种群增长率的变化

种群增长速率变化

适用范围

实验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环境最初一段时间

自然种群

联系

3.有关K值的分析

(1)K值的示意图

在环境未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

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数量回到一定范围内。

(2)K值的应用

①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

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②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

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

(3)K/2值的应用

①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这个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

必须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其到达K/2值处(若到达K/2值处,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4)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

图中A、B、C、D时间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时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值。

4.三类存活曲线特点及实例(加试)

类型

特点

举例

类型Ⅰ(凸形a)

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龄,但达到这一年龄后,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

人类和很多高等动物

类型Ⅱ(对角线形b)

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同

一些鸟类和小型哺乳类动物

类型Ⅲ(凹形c)

低龄死亡率极高,但是一旦活到了某一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

牡蛎和树蛙

5.种群数量的波动及调节(加试)

种群数量

种群数量的波动

种群数量的调节

含义

种群中个体数量随时间而变化

通过调节,使种群数量围绕其平衡密度上下波动

类型及实例

①非周期波动(主要),如欧洲灰鹭、东亚飞蝗数量随气候变化而变化;

②周期波动,如北极旅鼠随所食植物而发生的变动

①外源性调节因素(如气候、食物、病源物、寄生物等)

②内源性调节因素(如领域行为、内分泌调节等)

题型一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1.(2016·

慈溪检测)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的是(  )

A.一个校园里的全部树

B.一个公园里的全部鸟

C.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鲫鱼

D.一片稻田里的全部害虫

答案 C

解析 种群为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A、B、D均可包含多个物种。

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答案 D

解析 由图示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到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性成熟,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A项正确;

天敌倾向于捕食年老体弱的动物,故天敌的迁入可能导致衰老个体数量减少,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项正确;

图示各月份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百分比不同,C项正确;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的正常性比率发生改变,导致种群的密度发生改变,D项错误。

题后反思

有关“种群”的两个易误点

(1)误认为种群数量=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大。

(2)误认为年龄结构和性比率都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

年龄结构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比率只能影响出生率,不能影响死亡率。

题型二 标志重捕法和环境容纳量

3.在某鱼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M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n条,其中有标记的m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

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错误的是(  )

A.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少

B.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

C.前后两次捕鱼所用的渔网网眼大小不一样

D.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

答案 B

解析 两次捕获的数量较少,偶然性大,因而计算结果会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A正确;

根据计算公式,即使重捕时部分鱼死亡,但得到的鲫鱼数量不变,因而不影响计算结果,B错误;

渔网网眼太大,幼小的鱼不能被捕捞上来,从而导致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C正确;

由于被标记的鲫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重捕后的鲫鱼中有标记的鲫鱼的比例减小,导致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D正确。

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解析 环境容纳量只代表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实际的种群数量在这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

种内斗争可以改变种群数量,但不会改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环境容纳量;

植食动物在冬天由于食物减少,所以环境容纳量较小。

题型三 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

5.下列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J”形增长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是指数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解析 只有在理想的状态下,种群才呈现指数增长;

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仍然是逻辑斯谛增长;

逻辑斯谛增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则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的K值不同。

6.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

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

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解析 图1中曲线a代表出生率,曲线b代表死亡率,A错误;

海洋鱼类捕捞应使捕捞后鱼类的数量保持在K/2时,E点为K值时,B错误;

在F点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不利于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C错误;

图2中的G点对应图1中的E点,均表示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1)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

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

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

不能影响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