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1412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参考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实用参考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实用参考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实用参考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实用参考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用参考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docx

《实用参考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参考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用参考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docx

实用参考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

2015最新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指南

美国心脏学会(AHA)10月15日在网站上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及心脏急救指南。

下面分为两部分,着重强调新旧版的区别及变更理由,并附重要图表方便大家记忆。

第一部分:

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

2015《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

1.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PP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3.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

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而非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

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

7.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

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8.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100至120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次/分钟)。

9.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10.如果有疑似危及生命的、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可以考虑由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这些变更是为了对简化非专业施救者的培训,并强调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早期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在之后的话题中,对非专业施救者和医护人员类似的变更或强调重点用星号(G)标注

2、社区非专业施救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

2015(更新):

建议在很可能有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场所,实施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如机场、赌场、运动设施等)。

2015(旧版):

建议公共安全第一反应人员实施心肺复苏并使用自动外除颤器(AED),以增加院外突发心脏骤停的存活率。

20PP年《指南》建议在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场所建立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如机场、赌场、运动设施等)。

理由:

有证据明确一致表明,由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并快速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时,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会增加。

因此,及时获得除颤器是急救系统的首要因素。

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的实施要求4个基本要素:

(1)预先计划并经过演练的急救反应系统,理想情况下包括确认存在心脏骤停高风险的地点和社区,确认该地区自动体外除颤器放置地点,并确保旁观者知晓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地点,且通常由医护人员监督;

(2)对参与的施救者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培训;(3)与当地急救系统整合;(4)持续的质量改进方案。

针对院外心脏骤停的急救系统途径可能包括鼓励向公共服务获取点(PSAP;公共服务获取点”这个术语取代了之前不太准确的“急救系统调度中心”的说法)报告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位置。

这类政策可以让公共服务获取点在发生院外心脏骤停事件时,指导旁观者获取附近的自动体外除颤器,并帮助他们使用。

很多市政机构,还有美国政府都立法要求在市政建筑、大型公共场所、机场、赌场和学校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

对于20%的在公共场所发生的院外心脏骤停事件,这类社区方案成为了联络识别事件和启动公共服务获取点之间的生存链的重要环节。

这条信息在2015《指南更新》的“第四部分:

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中有详述。

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在家庭中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

相比在公共场所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在私人住宅中发生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获得胸外按压的机会要小很多。

急救调度员提供的实时指导可以帮助家庭内潜在的施救者开始救护措施。

发展迅速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社区培训项目,结合有效的、急救人员抵达前的调度规程,可以提高存活率。

3、调度员识别濒死喘息

心脏骤停患者可能出现施救者难以辨认的类似癫痫症状或濒死喘息。

调度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以识别心脏骤停的这些表现,从而快速识别心脏骤停并使旁观者能立即进行在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2015(更新):

为帮助旁观者识别心脏骤停,调度员应询问患者是否失去反应,以及患者的呼吸质量(是否正常)。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施救者和调度员应该假设患者发生了心脏骤停。

调度员应学习通过各种临床症状和描述,识别无反应状态,呼吸不正常及濒死喘息。

2015(旧版):

为帮助旁观者识别心脏骤停,调度员应向其询问成人患者的反应情况,患者是否有呼吸以及呼吸是否正常,以尝试区分濒死喘息的患者(即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和可正常呼吸而不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

理由:

这项对20PP版《指南》的变更强调了急救调度员在帮助非专业施救者识别没有呼吸或不正常呼吸中的角色。

调度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以帮助旁观者认识到濒死喘息是心脏骤停的一种表现。

调度员还应了解,短暂的全身性癫痫发作可能是心脏骤停的首发表现。

总之,除派出专业急救人员外,调度员应直接询问旁观者,患者是否有反应和呼吸是否正常,以确认患者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并指导旁观者实施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4、胸外按压的强调事项G

2015(更新):

未经训练的非专业施救者应在调度员指导下或者自行对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Hands-OnlP)式心肺复苏。

施救者应持续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直到自动体外除颤器或有参加过训练的施救者赶到。

所有非专业施救者应至少为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

另外,如果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有能力进行人工呼吸,则应按照30次按压给予2次人工呼吸的比率给予人工呼吸。

施救者应持续实施心肺复苏,直到自动体外除颤器或有参加训练的施救者赶到。

20PP(旧版):

如果旁观者未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则该旁观者应为突然倒下的成人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重点在于在胸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或者按照急救调度员的指令进行按压。

施救者应持续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直至自动体外除颤器到达且可供使用,或有急救人员接管患者。

所有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应至少为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

另外,如果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有能力进行人工呼吸,则应以30次按压给予2次人工呼吸的比率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施救者应持续实施心肺复苏,直至自动体外除颤器到达且可供使用,或有急救人员接管患者。

理由:

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操作简单,便于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实施,若有调度员在电话中指导,则效果更佳。

另外,对于心脏疾病导致的成人心脏骤停,在急救人员到来前,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与同时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相比存活率相近。

不过,对于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仍然建议施救者实施按压的同时给予人工呼吸。

5、胸外按压速率G

2015(更新):

对于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施救者以每分钟100至120次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

20PP(旧版):

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按压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

理由:

心肺复苏过程中每分钟的胸外按压次数对于患者能否恢复自主循环(ROSC)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的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

每分钟的实际胸外按压次数由胸外按压速率以及按压中断(例如,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或进行自动体外除颤器分析)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决定。

在大多数研究中,更多按压次数可提高存活率,而较少按压则会降低存活率。

进行足够胸外按压不仅强调足够的按压速率,还强调尽可能减少中断这一心肺复苏关键因素。

如果按压速率不足或频繁中断(或者同时存在这两种情况),会减少每分钟给予的总按压次数。

2015《指南更新》新规定了建议按压速率和按压幅度的上限值,初步数据表明,过度的按压速率和幅度会产生不良影响。

设定按压速率的上限值基于一项大规模注册研究分析,该分析发现过快的按压速率(超过140次/分钟)和按压幅度不足有关。

6、胸部按压深度G

2015(更新):

在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以至少5厘米的深度对普通成人实施胸部按压,同时避免胸部按压深度过大(大于6厘米)。

20PP(旧版):

成人胸骨应至少按下5厘米。

理由:

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迫心脏来产生血流,进而为心脏和大脑提供必需的血流以及氧气。

虽然已建议“用力按压”,但施救者往往没有以足够深度按压胸部。

在建议至少要有5厘米的按压深度的同时,但2015《指南更新》中加入了新的证据,表明按压深度可能应有一个上限(大于6厘米),超过此深度则可能发生并发症。

如不使用反馈装置,可能难以判断按压深度,并很难确认按压深度上限。

施救者必须知道,对按压深度上限的建议是基于一项很小的研究,该研究报告按压深度过大会导致损伤,但不会危及生命。

大多数心肺复苏反馈装置的监控表明,按压往往过浅而不是过深。

7、阿片类药物相关的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旁观者给予纳洛酮G

2015(更新):

对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患者,如果无反应且无正常呼吸,但有脉搏,可由经过正规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和BLS施救者在提供标准BLS救治的同时,给予患者肌肉注射(IM)或鼻内给予(IN)纳洛酮。

在对有阿片类药物过量风险的人员培训有关阿片类药物过量反应的课程中,可以包含或不包含给予纳洛酮的内容。

“特殊情况的复苏”部分也讨论了这个问题。

理由:

有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由服用过量阿片类药物导致的疾病带来巨大的负担,也有记录显示旁观者对有阿片类药物过量的风险者给予纳洛酮的策略在目标国家取得了成功。

20PP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审批通过了非专业施救者和医护人员使用纳洛酮自助注射器。

应复苏培训网的要求,这种注射器的各种相关信息已经以最优方式融入成人BLS指南和培训中。

这项建议已经纳入了新通过的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医护人员BLS

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

在2015《指南更新》中,针对医务人员的关键问题及重大变更如下:

1.这些建议使得应急反应系统的启动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医护人员的临床环境。

2.鼓励经过培训的施救者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即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胸部按压的时间。

3.由多名经过训练有素的施救者组成的综合小组可以采用一套精心设计的办法,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而不用如单一施救者那样依次完成(例如由1名施救者启动急救反应系统,第2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3名进行通气或者取得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第4名取回并设置好除颤器)。

4.运用绩效指标,进一步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包括以足够的速率和深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见表1。

5.按压速率改为每分钟100至120次。

6.按压成人深度改为至少5厘米)而不超过6厘米。

7.为使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必须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

8.判断减少按压中断的标准是以胸外按压在整体心肺复苏中占的比例确定的,所占比例越高越好,目标比例为至少60%。

9.如果紧急医疗系统采用包括持续胸部按压的综合救治干预,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可以考虑在综合救治干预中使用被动通气技术。

10.对于正在进行持续心肺复苏且有高级气道的患者,对通气速率的建议简化为每6秒一次呼吸(每分钟10次呼吸)。

上述变更旨在简化医务人员的培训,并继续强调需要尽早为心脏骤停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有关这些变更的详细信息,请参见下文。

在以下有关医护人员的话题中,对非专业施救者和医护人员类似的内容用星号(G)标出。

2、及早识别患者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2015(更新):

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就近呼救,但在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