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转移机制的规范分析过程方式和治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042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转移机制的规范分析过程方式和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知识转移机制的规范分析过程方式和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知识转移机制的规范分析过程方式和治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知识转移机制的规范分析过程方式和治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知识转移机制的规范分析过程方式和治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转移机制的规范分析过程方式和治理.docx

《知识转移机制的规范分析过程方式和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转移机制的规范分析过程方式和治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转移机制的规范分析过程方式和治理.docx

知识转移机制的规范分析过程方式和治理

知识转移机制的标准分析:

过程、方式和治理

信息系统

(第7辑):

22—36

ChinaJournalofInformationSystems

22—36

知识转移机制的标准分析:

过程,方式和治理

左美云,赵大丽,刘雅丽.

(1,3信息学院,1,2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摘要要研究知识转移,就要研究知识转移发生的各种方式,即知识转移机制.学者们由于关注的视

角不同,对知识转移机制的理解也不同,因而目前有关知识转移机制的研究显得很混乱.本文在文献分析的

根底上,采用标准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一个标准的知识转移机制模型.该模型将知识转移机制分为三个方面:

足知识转移的过程机制,即知识是如何一步步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的;二是知识转移的方式机

制,即知识转移过程中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转移方式,以及如何选择和组合这些转移方式;三是知识转移的治

理机制,即知识转移过程中各步骤的事件是如何被激发或管理的.论文对知识转移的机制类型进行了清晰

的梳理和标准化研究,使得不同的研究能够清晰地找到各自的位置,从而有助于知识转移研究在现有的根底

上走向深入.

关键词知识转移,知识转移过程,知识治理,知识转移方式,机制

中图分类号

1引言

知识转移是指一个主体(如个人,团队,部门,公司)向另一个主体转移知识的过程].由于知识

转移是知识得以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创新的先决条件,因此一直受到产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学术界

研究知识转移的文献比拟多,研究的层次覆盖了跨边界的转移,组织内部的转移,团队之间的转移和

个人之间的转移.

知识转移机制指的是知识转移如何发生的方式[3],它是研究知识转移的根底.然而,由于学者们

的关注视角不同,对知识转移机制的理解也不同.有些学者从知识转移的过程出发,将知识转移机制

研究定位为知识在两个主体之间转移所经历的阶段或步骤;有些学者从知识转移的方式出发,将知识

转移机制研究定位为知识在两个主体之间传递的具体实现方式;有些学者从知识转移的治理出发,将

知识转移机制研究定位为知识转移的鼓励制度,组织文化等治理机制研究.

以上多个不同角度的研究,如果不经梳理,会让希望站在前人肩膀上继续深入研究的学者感到很

混乱.那么,能否建立一个标准的知识转移机制模型,使得不同角度的研究都能够清晰地找到各自的

位置?

能否对现有林林总总的知识转移过程机制,方式机制和治理机制研究分别建立对应的标准模

型,从而有利于知识转移研究的深入呢?

本文试图解决这两个问题.

论文共分六局部,第二局部是对标准分析方法和本文的整体研究框架进行阐释,接着在文献分析

22

*基金工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程,工程名称:

企业信息系统演进中跨工程知识转移的机制,影响因素与效果评价;工程

负责人:

左美云;工程编号:

70971130.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工程资助,工程名称:

IT工程团队的知识治理机制

研究,工程负责人:

赵大丽;工程编号:

10XNH137.

通信作者:

左美云,男,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E-mail:

zuomy@ruc.edu.

知识转移机制的标准分析:

过程,方式和治理23

和标准分析的根底上,第三局部建立了知识转移过程机制的统一模型,第四局部建立了知识转移方式

机制的统一模型,第五局部建立了知识转移治理机制的统一模型,最后一局部是全文的总结.

2研究方法和框架标准分析方法

标准分析(Normativeanalysis)和实证分析是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与采用案例分析,问卷调查

等方法来研究和答复〞事实是什么〞的实证分析不同,标准分析需要研究者根据对研究对象的内在机

理或逻辑理解的根底上做出主观价值判断,力求答复〞应该是什么〞.

标准分析是知识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有关知识管理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

类:

一类是希望得到一个标准的模型,以适用于任何情境下的组织或个人.这类研究需要很好的抽象

性,一般得到的是一个统一的指导模型.虽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拟少,但影响深远.例如学者Gold

等人将知识管理的能力分为根底能力和流程能力(其中根底能力分为技术性,结构性,文化性三种基

础能力,流程能力分为知识获取,知识转换,知识利用和知识保护四种流程能力)].另一类是希望得

到一个在具体情境下的理论模型,以适用于特定情境下的组织或个人.这类研究需要很好的假设描

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开展了知识管理学科_5].知识转移及知识转移机制的内涵

要研究知识转移机制,需要先弄清楚知识转移的

内涵.借鉴文献口对知识转移的定义,我们认为,知

识转移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即两个主体(如个人,团/

队,部门,公司)在一定的环境下采用一定的机制,转,,

移知识并取得相应的效果.显然,转移的效果反过来

会对两个主体产生影响.因此,可以用图1清晰地显,,

示知识转移的含义.,,

从图1可看出,知识转移机制指的是两个主体问

知识转移如何发生的方式口].这些〞方式〞多种多样,

既可指知识转移所经历的阶段或步骤,也可指知识在

两个主体之间传递的具体实现方式,还可指有效实现

图1知识转移的含义模型

知识转移所依赖的各种知识治理机制,等等.但目前对这些〞方式〞的研究多而分散,因此,有必要对

这些研究进行梳理,建立一个比拟系统而且清晰的知识转移研究框架,以使这些相对分散的研究能够

找到相应的定位.基于标准分析的知识转移机制的整体研究框架

采用标准分析方法,通过对现有相关研究的梳理,我们认为知识转移机制包括三个局部,一是知

识转移的过程机制,即知识是如何一步步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的;二是知识转移的方式机

制,即知识转移过程中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转移方式,以及这些方式是如何选择和组合的;三是知识转

移的治理机制,即知识转移过程中各步骤的事件是如何被激发或管理的.图2清晰地给出了知识转

移机制的整体研究框架.这三局部的研究内容将在后面分别具体阐述.

24信息系统(第7辑)

/,

知识转移治理机制(如:

鼓励制度,文化机制等)

知识转移过程机制

匮—一…—悃

知识转移方式机制(如:

文档,师徒制等)

~,

图2知识转移机制的整体研究框架

3知识转移过程机制研究

对于知识转移的过程,从两阶段(或步骤,下同)模型到六阶段模型,都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参

见表1).从时间上看,最近的研究以四阶段模型为主.其中,比拟典型的是Szulanski通过对企业内

部最正确实践转移的实证研究所提出的知识转移四阶段模型_6].其中,启动阶段(initiation)是形成知

识决策的阶段,内容包括分析知识需求,发现知识缺口,寻找和挖掘所需知识,分析知识转移的可行性

等,目标是产生转移知识的有效决策;实施阶段(implementation)是知识转移双方建立转移联系,进

行知识的传递与接收的过程;蔓延阶段(ramp—up)是接受方使用所转移知识解决应用过程中所碰到

问题,并获得解决方案的过程;整合阶段(integration)是接受方对对方转移过来的知识进行选择,规

范化和惯例化的过程,即接受方对所转移的新知识进行取舍后,将决定保存下来的新知识融人到自己

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并转化为行动惯例,应用到知识管理实践中.

表1中的模型大体上反映了两种思想,一种是基于工程管理的视角,类似Szulanski[6的研究,

将知识转移视为一个〞工程〞,根据工程进展逻辑,从需求分析到工程实施再到工程结束,并将知识转

移所经历的过程划分为假设干阶段;另外一种那么是根源于通讯理论(communicationtheory)Ez5]的信息

传递过程模型,认为知识转移过程就是将确定要转移的知识从知识源传递到知识接受方的过程,将知

识转移所经历的过程划分为假设干阶段.相对而言,前者是广义的观点,后者是狭义的观点,而后者只

是对知识转移工程的实施阶段进行了细分.

表1知识转移过程机制的现有研究

过程机制文献来源

二阶段知识发送(send)和知识接受(receive)[8,9,10,11,12]

选择(choose),准备(prepare)和配置(deploy)[13]

三阶段转移前准备

知识传递和知识整合[14]

获取(acquisition),沟通(communication),应用(application)和吸收Ea5

16](

assimilation)

启动(initiation),实施(implementation),蔓延(ramp—up),整合(integration)[6,7]

生成(generate),扩散(disseminate),吸收(absorb)以及适应与反响(adaptand四阶段[17]

response)

获取(acquisition.),表达(Representation),吸收(Assimilation)和扩散

(Dissemination)

E18]

启动(initiatives),洞察(insights),实施(implementation)和改良(improvement)[19]

知识转移机制的标准分析:

过程,方式和治理25

续表

过程机制文献来源

启动(initiation),采纳(adoption),适应(adaptation),接受(acceptance)和融入Ezo3

(incorporation)

获取(acquision),精炼(refinement),存储(storage),扩散(distribution)和表达E21J

(presentati0n)

五阶段获取(

acquisition),验证(validation),表达(representation),推断(inferencing),解[22]

释(explanation)和标准化(justification)

获取(acquisition),选择(selection),生成(generation),吸收(assimilation)和扩散[23]

(emission)

问题选择(problemselection),获取(acquisition),表达(representation),编码六阶段[243

(encoding),检验(testing)和评估(evaluation)基于工程管理视角的广义知识转移过程

通过对表1中所列举的文献进行分析,我们认为,现有的研究明显存在以下两点缺乏:

是启动阶段的决策分析主要是从接受方的角度来讨论,未论及知识源的决策分析局部.由于

知识转移必须由知识源和接受方共同完成,因此,知识源的知识转移能力和意愿在整个知识转移过程

中也是相当重要的.有研究说明,知识源转移知识的意愿与接受方的吸收能力密切相关[2,当接受方

的吸收能力弱时,知识源向其转移相同数量和难度的知识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明显要大于当接

受方吸收能力强的时候.因此,知识源在转移知识之前也进行可行性分析,如接受方的知识吸收能

力,此知识转移〞工程〞的收益本钱比大概是多少等.当这些条件不能让知识源满意时,知识源可能会

选择不合作,知识转移〞工程〞就可能不会如期启动.所以,知识转移过程的启动阶段应考虑知识源的

可行性分析决策,而这往往被现有的研究所忽略.

二是知识转移〞工程〞的过程阶段不够完整,没有论及知识转移评价这一重要环节.从工程管理

的观点看,知识转移除了有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如决策分析),具体的实施过程(如接受方的吸收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