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965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docx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docx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

(专科起点升本科)

教育学与心理学复习备考题库

2010年

教育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分)

1.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____。

A:

讲授法B:

谈话法C:

讨论法D:

演示法

2.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大体分为_______。

A:

官学和私学B:

六学和二馆C:

州学和府学D:

县学和私学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视为________。

A:

职业B:

专业C:

事业D:

以上三者都是

4.“教学相长”一语出自___________。

A:

《论语》B:

《学记》C:

《孟子》D:

《道德经》

5.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________。

A:

心理模仿B:

生物本能C:

人的理性D:

生产劳动

6.实现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________。

A:

品德认识B:

品德情感C:

品德意志D:

品德行为

7.全校性的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是________活动。

A:

群众性B:

小组C:

个人D:

班级

8.有效开展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和研究________。

A:

年级B:

小组C:

班级D:

学生

9.按照学科逻辑和学生认识能力顺序开展教学是贯彻了________原则。

A:

启发性B:

直观性C:

巩固性D:

循序渐进

10.启发学生祛除思想和心理障碍,因势利导教育学生的方法是________。

A:

疏导法B:

交流法C:

心理咨询法D:

对话法

11.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______。

A:

1949年B:

1950年C:

1951年D:

1952年

12.明确提出:

“调整教育结构,改革办学体制,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文件是________。

A: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3.提倡教育研究应采用“理解与解释”方法的是以下那个教育理论流派的观点:

________。

A:

实验教育学B:

文化教育学C:

实用主义教育学D:

批判教育学

14.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的是教育目的中的________。

A:

教育目的B:

培养目标C:

课程目标D:

教学目标

15.教育为政治经济服务主要通过________表现出来。

A:

培养人B:

影响社会舆论

C:

传播文化和科学知识D:

生产斗争

16.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和最普遍的途径是________。

A:

师范教育B:

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和在职培训

C: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D:

教师的自我反思

17.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反映教师劳动的________特点。

A:

主体性B:

创造性C:

间接性D:

示范性

18.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      方法。

A:

活动B:

教学C:

学习D:

教育

19.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要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

A:

德育规律B:

德育原则C:

德育方法D:

德育手段

20.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和参考书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

A:

讲授法B:

谈话法C:

讨论法D:

读书指导法

21.德育原则来源于德育________。

A:

活动B:

教学C:

实践D:

组织

22.在教学需要的基础上,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教学。

A:

班级B:

个别C:

分组D:

集体

23.学校组织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A:

年级B:

小组C:

班级D:

个人

2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________。

A:

六艺B:

三科C:

四学D:

七艺

25.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A:

生产力水平低下B:

社会分工C:

阶级剥削和压迫D:

资本主义制度

26.我国法律规定:

“学生有权要求学校或教师出示学业成绩和品行评价,并有权对各种失真的评价通过政党途径要求予以更正。

”明确作出此规定的是________。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7.把社会与个人(特别是新生一代)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是________。

A:

德育B:

教学C:

体育D:

美育

28.在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按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的教学形式是________教学。

A:

班级B:

个别C:

分组D:

集体

29.把学校教育和社会密切结合起来的新的德育形式是________。

A:

社区教育B:

学校教育C:

课堂教育D:

家庭教育

30.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________。

A:

明朝中叶B:

清朝初期C:

清朝末年D:

辛亥革命以后

31.在教材的编写和使用过程中,多数编者和教师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

这表明教育具有________。

A:

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B:

活化文化的功能

C:

选择文化的功能D:

更新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3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________。

A:

起决定作用B:

不起决定作用

C:

不起作用D:

起加速作用

33.决定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是________。

A:

政治经济制度B:

生产力水平

C:

科学技术D:

人力资本

3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说明了在人的发展中________具有重要的作用。

A:

遗传B:

环境C:

教育D:

主观能动性

35.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工作的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是________。

A:

群众性B:

小组C:

个人D:

班级

36.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是________。

A:

课的顺序B:

课的类型C:

课的结构D:

课的阶段

37.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是________。

A:

课的类型B:

课的结构C:

课的阶段D:

课的顺序

38.教学的教育性是一种________存在。

A:

主观B:

客观C:

主体D:

客体

39.巩固知识需要学生的________。

A:

学习B:

温习C:

练习D:

记忆

40.教师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对所提问题得出一定结论的方法是________。

A:

讲授法B:

谈话法C:

讨论法D:

演示法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0分)

1.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并将学堂改为学校的学制是___________,时间是1912年。

2.教育是___________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3.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有___________作用。

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国教育组成部分是在____________年。

5.教师的素养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它们是职业道德素养、________和能力素养。

6.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

7.教师运用实际事物的各种模拟形象属于________直观。

8.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学生________两个方面。

9.智力是掌握知识的________。

10.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独立课外校外活动的形式是________。

1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___________性,加强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教育。

12.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

13.广义的教育包括___________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

14.1982年,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_____、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5.为了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学生必须要有________作基础。

1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

17.教学工作必须要遵循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

18.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

19.知指品德认识,它包括品德知识和________两个方面。

20.将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的观点是________教育观。

21.为配合德育、排解心理障碍而进行的专项活动称为________。

22.要求注意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原则名为________。

23.___________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4.“泛智”的教育思想是由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___________》中提出来的。

25.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学生,________。

26.1957年,毛泽东同志曾提出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______的劳动者。

27.我国唐朝,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两馆”,其中两馆是弘文馆和________。

28.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___________》。

29.在教育史上,围绕着教育目的的确定,曾经出现过社会本位和________两种理论的争论。

30.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_。

31.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可分为全面总结和___________。

32.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____________现象。

3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___________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4.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

35.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称为。

36.德育原则是对________的总结和概括。

37.前苏联著名教育家________的论著被誉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3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________活动。

40.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过程依赖于知识的________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6分)

1.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

2.简述批判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3.学校德育贯彻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学校德育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有哪些职业道德修养?

6.现代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7.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8.选择德育方法有那些主要依据?

9.班主任如何才能具备与学生沟通的能力?

10.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1.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12.教学评价的类型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题12分)

1.分析德育的任务。

2.分析学校、家庭、社会如何通过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3.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4.试论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心理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暗适应是人在亮处开始转入暗处时,感受性的变化________。

A:

降低的过程B:

提高的过程C:

保持的过程D:

起伏的过程

2.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________。

A:

激发兴趣B:

引起注意C:

丰富想象力D:

分化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