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909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2.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2.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2.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2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2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32分)

1.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槲(hú)树禀赋(bingfu)沏茶(qi)毋(wu)庸赘(zhui)言

B.趿拉(tāla)箱箧(jià)模样(mo)不屑(xue)置辩

C.奄奄(yan)揿(xian)捺(nai)狡黠(xia)悖谬(beimiu)

D.筱(tiao)咂摸(zamo)嗻(zhe)鹧鸪(zhegu)玛瑙(lao)

2.下列书写正确的是()(3分)

A.淅历挑剔疮痍眼花瞭乱浮想连翩温文尔雅

B.漫骂熟稔涅槃不可名壮明思苦想战战兢兢

C.决窍呵斥取阅光彩翼翼死心踏地瘦骨嶙峋

D.诓骗擅自虬枝虎视眈眈束装就道经纬万端

3、词语积累——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某同学面对老师说:

“学生才疏学浅,老师过誉了。

B.静静的小山村在月光中若有若无。

C.他不听老师和家长亲人的真诚劝告,死心塌地要和那些流氓一起鬼混。

D.这些故事或许已经支离破碎,或许已经面目全非,但它们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猜测和遐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日前表示,重视外语学习、忽视中文教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5、下列短语归类有错的一项是:

( )(3分) 

 A. 并列:

听说读写 思想感情 光荣而艰巨 轻松愉快   

 B. 偏正:

新的语法 大操场上 跟我们学 非常激动    

C. 动宾:

复习短语 洗热水 擦干净 送我一首小诗    

D. 补充:

热起来 做下去 疼得发紫 读两遍 摆整

6.诗词赏析阅读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对词赏析有误的是()(3分)

A.上片写词人把酒问青天,萌发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片写词人望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的眼里,月圆人团圆时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想通不受时空的相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填空(14分)

7.诗词填空(14分)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3)我欲乘风归去,,。

(4)其恕乎!

,。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7)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

不以千里称也。

二、阅读题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涯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

“吾不能扦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末有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

涯山破,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

“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③出涕,曰:

“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注:

①弘范:

元军元帅。

②扦(hàn):

保卫。

③泫(xuàn)然:

水滴下的样子

8.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

B.呼尔而与之       公与之乘

 C.所欲有甚于生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2分)

①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________②天祥泫然出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11.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2分)

12.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4分)

(提示:

可根据甲文的论证方法,乙文的刻画人物的方法来答题)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读永恒的书》(12分)

①古今中外,书籍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

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

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或有用的知识。

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因为它们只对有关的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余人却是不必读的,至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三是必读的书.所谓必读,是就精神生活而言的,即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②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但绝对量仍然非常大。

它们是人类丈化宝库中千百年流传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

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尔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的某些永恒内涵。

在此意义上,我称它们为永恒的书。

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很难,事实上不同的人开出的书单一定会有相当的出入。

不过,只要开书单的人确有眼光,就必定会有一些最基本的好书被共同选中。

例如,他们决不会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

③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读全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个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自己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

事实上,对于每个具有独特个性和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决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出了他的个性。

正像罗曼·罗兰在谈到他所喜欢的音乐大师时所说:

“现在我有我的贝多芬了,犹如已经有了我的莫扎特一样。

一个人对他所爱的历史人物都应该这样做。

④费尔巴哈说:

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

这句话是对的。

一个在阅读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

我甚至要说,他们也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上。

因为世界本无定相,它对于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面.我们从一个人的读物中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

13.在文中,“永恒的书”有哪些方面的含义?

(3分)

14.就读书而言,你如何理解“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这句话?

(3分)

15.结合全文看,就读书这个话题,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16.按作者的主张,一个人怎样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最好的书”来阅读?

(3分)

(二)《有种水果叫香蕉》(18分)

(1)“香——蕉”老史在课堂上读,学生们就跟着念,满屋子的“香蕉”声就这样划破了山村晨雾。

学校是沂蒙山深处的一个破庙,老史是学校里惟一的教师,学生只有14个,却分属四个年级。

 

(2)“老师,什么是香蕉?

”一个孩子从石板叠起的“课桌”后面站起来,他举了手问这个问题。

他的脸蛋儿冻得通红,猴子屁股似的。

他还穿着开裆的棉裤,屁股蛋儿被板凳冰得生疼。

 (3)“香蕉是一种水果,可以吃。

”老史回答。

 (4)“像咱村的山楂一样吗?

是圆的吗?

有山楂大吗?

”孩子继续发问。

村里只有山楂能够吃。

 (5)“大概是吧!

”老史挠了挠头,头发上马上沾了些许白白的粉笔屑。

 (6)“老师吃过香蕉吗?

”孩子不依不饶地问,另外13个孩子也瞪大眼睛看着老史。

 (7)“没……我也没吃过……”老史不光没吃过香蕉,也没见过香蕉。

“连老师都没吃过。

”孩子长叹一口气,很失望地坐到板凳上。

 (8)老史回到家中,问自己媳妇,家里还有多少钱。

媳妇刚卖了鸡蛋,有10块钱,准备到集上打油吃。

“拿来给我,吃过饭,我进一趟城。

 (9)媳妇噘着嘴从裤腰里掏出了手绢儿,一层层打开,把一卷儿毛票儿不情愿地递给老史。

 (10)到城里有60多里路。

老史步行到镇上坐汽车,要两块钱,老史心里很疼:

媳妇得攒多少鸡蛋呢?

但还是坐了。

 (11)到了城里,一下车,老史就在车站上打听,有卖香蕉的吗?

正好旁边有卖水果的小贩,一听便乐了,真是土老冒,连摊子上黄灿灿的香蕉都不认识!

他忙把老史叫过来,问老史买不?

老史这才认得啥玩意儿叫香蕉:

黄黄的,月牙儿般的,十几个像孩子一样挤着,真像学校里自己教的14个娃儿。

老史想着想着便笑了。

老史问多少钱一斤,小贩要一块五,少一分不卖。

老史讲了半天价,也讲不下来,只好称了4斤。

 (12)老史看天还早,掏出怀里的玉米饼子,向小贩讨了一碗开水,蹲在车站里吃了。

老史兜里还剩下两块钱,他舍不得花了,心想又不是不识路,干吗还要瞎花钱坐车?

走着回去吧!

省两块钱给媳妇买个头巾,他就去市场给媳妇买了头巾,便走着回家了。

 (13)冬天天黑得早,走到40里地的时候,天就渐渐黑了。

还有十多里山路呢,老史很着急,不觉紧跑起来。

等村里人掌灯吃饭的时候,老史才瞧见村里的灯火。

山路曲曲折折,天又黑,老史一脚踩空,跌了一跤,头正磕在石头上,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14)老史醒来的时候,觉得头疼,睁开眼一看,媳妇正在油灯下哭,见他醒了,忙给他盖了盖被子。

“香蕉呢?

”老史忙问。

“在这儿呢!

你连命都不要啦!

”媳妇心疼他。

见香蕉好好的,老史就放心了,忙从怀里掏出头巾给媳妇。

媳妇破涕为笑,把头巾蒙在头上对着镜子照,不一会儿又哭了……

 (15)第二天早上,老史还没起,一睁开眼,吓了一跳,14个学生都站在床前,手里提着鸡蛋、红糖之类的东西。

那个孩子哭着揉眼,“都怪我,老师。

”老史把孩子叫到身边,用手给他把泪擦干,然后,从床头上把香蕉拿出来,一支一支地掰给学生,自己也拿了一支,笑着对孩子说:

“老师不知道怎么能教好学生,今天,你们都知道什么是香蕉了吧!

来,一人一支,咱们一块儿吃。

 (16)说完,老史便把香蕉塞进嘴里,学生们都打量手里那黄黄的、胖胖的、月牙儿一样的香蕉,学着老史的样子,把香蕉塞进嘴里。

每个人嘴里都涩涩的,不好吃。

老史对学生说大概香蕉就这味儿吧!

你看,城里小贩多坑人!

虽然不好吃,学生们都吃下了。

孩子们眼里盈着泪,不知是不是涩的……

 (17)后来,那个提问的孩子走出了大山,考进了城里的学校;再后来,他又考进了一个更大的城市的一所大学。

他早己知道香蕉是热带植物,是一种剥了皮才能吃的水果。

他去了南方,在香蕉树底下照了一张照片,咧着嘴笑,头顶一挂硕大的香蕉。

他把照片寄给了老史。

(18)那个孩子就是我。

17.说说老史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3分)

18.仔细阅读⑴⑵两段,简要概括老史和他的14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

(3分)

19.第⒁段画线句子中老史媳妇“哭——笑——哭”反映了她怎样的内心活动?

(6分)

 

(1)在油灯下哭:

(2)破涕为笑:

(3)不一会儿又哭了:

20.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⒃段画线句子“那黄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