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科学基础》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8252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科学基础》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政治科学基础》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政治科学基础》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政治科学基础》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政治科学基础》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科学基础》名词解释.docx

《《政治科学基础》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科学基础》名词解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科学基础》名词解释.docx

《政治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政治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注:

有的名字解释没给出准确答案,请同学们自己琢磨吧,我总结的也仅供参考)

1.政治

公共权力主体为获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围绕公共权力为实现对有限社会资源的占有与分配而结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

2.政治主体

指在社会政治关系或政治过程中,具有主体身份并对政治资源的配置产生作用的政治决策者和政治参与者。

政治主体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组织型政治主体:

国家、民族、阶级、阶层、政府、政党、利益集团、国际组织、国际社会等。

一种是个体型政治主体:

政治家或政治领袖、公民等。

3.国家

从古至今,有各种不同的国家学说,如古希腊的社会共同体说,近现代还有国家契约说,国家统治说,国家要素说等等。

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说的定义: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实现其阶级利益,按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组织。

国家的产生基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并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

4.国家职能

5.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意志,履行政治权力的职能,而根据一定的组织原则所组建的各种机关的总和,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实体的体现。

6.国家元首

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国家元首的设置是国家内政外交乃至民族精神支柱的需要。

7.君主政体

君主政体,历史有专制君主制(贵族君主制,等级君主制),现代有立宪君主制,分为议会君主制(英国,西班牙,比利时等),二元君主制(科威特,摩洛哥,约旦等)

8.共和政体

议会共和制(德国,意大利,以色列,新加坡)

总统共和制(美国,巴西,埃及,印尼)

半总统半议会制(俄罗斯,法国,波兰)

9.议会共和制

10.总统共和制

11.半总统半议会制

12.委员会制

瑞士

13.人民代表大会制

中国,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

14.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的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和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

15.单一制国家

16.复合制国家

17.国家主权

传统意义上,是一个国家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有对内对外两种属性:

对内的政治统治权力,对外国家独立自主决定其外交政策,处理国际事务的权力。

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国际关系的唯一行为体。

国家主权具有最高性、排他性、不可让渡性、无限性、合法性。

现代意义上,国家主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具有刚柔两重性。

国家主权的本质和内核(对内最高和对外独立)是刚性的;具体的主权权力(主权的派生权力和具体表现),是通过治权体现的,是柔性的,相对的,有限的,可以自主让渡的。

(本段参考,实际答题不用)

国家主权在现实运行中可以划分为政治主权、军事安全主权、经济主权,文化主权等多方面多领域。

(如何应对全球化包括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构成的挑战)?

详见材料P10

18.政府

近代西方政治理论家认为政府是人民意志或公民理性的执行者,强调政府作为公民公共意志的执行者的理想性质。

现代西方政治理论家认为政府是合法使用强力的治理结构或公共权力组织,强调政府作为权力和权威的合法使用者的现实功能。

当代中国学者认为,政府是统治阶级为维护本阶级根本利益而建构的公共权力组织,具有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最高权力。

19.内阁制政府

20.总统制政府

21.混合制政府

22.政府职能

现代政府职能:

1、政治统治2、社会管理3、社会服务、4社会平衡

政府职能的转变:

1、经济动力2、政治动力3、组织动力4、文化动力5、体制动力

详见资料P13

23.阶级

马克思的社会阶级观:

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在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因而对社会产品分配的方式与多少也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24.民族

民族广义的指,历史上所形成的具有一个共同语言(文化)、共同生活地域(领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理素质(宗教信仰)的稳定的共同体。

25.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概念,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有不同内容和作用。

它是民族影响政治和重塑政治格局的政治力量,是一种思想观念或意识形态,是民族的诸多社会要求,如政治要求、文化要求、宗教要求等的产物。

其中最根本的是政治要求,民族主义所要实现的根本目标是政治目标,这包括民族自治、民族自决乃至建立民族国家。

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民族主义具有三点政治属性:

首先民族成员应忠诚于他们自己的民族共同体;这种民族共同体希望成为独立的国家;这个国家只应由一个民族组成。

26.旧民族主义

17,18至20世纪前,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以国家为载体,随商品和帝国主义势力一起侵略扩张,成为欧洲列强对外扩张的工具,实质是将本民族国家的意志强加于其他民族之上,表现为民族殖民和侵略。

27.新民族主义

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还包括超越意识形态的文化内容,它从强大民族侵略扩张的工具变成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弱小民族及国家反对大国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平等和发展的武器。

28.冷战后的民族主义

它成为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意识形态,乃至对国际社会冲击最大的意识形态。

表现出一种与种族主义和部族主义相似的性质,与宗教意识相结合,形成一种基于宗教狂热和种族仇恨的民族主义,利用领土问题和种族、宗教矛盾挑起事端,对既存世界秩序提出挑战。

29.民族关系

指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上发生的联系,它包括和平、互助、联合、斗争、冲突乃至战争。

30.阶级关系

31.政党政治

32.民族国家

33.国际政治

34.政党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

35.政党制度

广义上指政党的各项制度规范的总和,它包括国家对政党的政治地位,活动规范和执政参政的法律规定;事实上形成的政党执政参政方式,党际关系,党团关系;政党自身的组织原则和组织体系等。

狭义上指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合法方式。

36.一党制(独裁制;民主一党制或一党居优制)

37.两党制

38.多党制

39.利益集团

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一种社会团体,依据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加并影响公共政策制定、修改、执行过程,以实现其具体,单一,有限的集团利益。

40.政治利益(见网络国法我发的求助贴)

41.院外活动(直接的;间接的)

直接:

由集团代表或专职人员直接对参与决策者本人进行游说;通过社会交往和经济资助与政府沟通关系;向决策者提供有关资料和情报,帮助其进行专题研究,起草法案和报告,在有关听证会上作证,参加顾问委员会等。

间接:

不与政府、政党、政府机构及其决策者直接接触,而是通过一定的中介来影响政府的决策活动。

主要活动有参与选举活动(包括政治捐献,干扰其反对的候选人竞选);利用新闻媒体影响公众舆论;运用抗议活动(如游行示威和罢工等)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动员广大会员和选区选民对决策者进行游说等。

42.政治家(杰出的政治领袖)

一般认为,政治家是政治领袖或政治领导人或政治精英中的杰出分子。

他们以政治为职业,掌握国家权力或参与国家最高决策,具有现代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掌握政治艺术,以自身的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阶级或集团的代表人物。

43.政治人

44.政治领袖

一般指担任国家和政府重要职务的政治人物,由于他们身居高位,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政治素质和能力,构成社会的统治者和管理者,在政治体系中具有最大政治影响力的人。

45.政客

46.公民

公民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法律概念、政治概念。

前者指它是人类某一历史阶段出现的政治现象;后者指具有一国国籍,根据一国宪法法律享有权利和承当义务者,以及有权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人。

47.公民权利,分别有哪些?

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可以作出一定的行为的资格,或者要求政府或他人作出和不作出相应行为的资格。

公民权利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关系,公民的权利是公民政治的核心内容,公民权利观念的普及是社会民主化的思想文化条件。

48.公民义务

自由权、平等权、参政权、财产权、受益权。

49.有效公民

实际上是有效公民实现的过程。

公民拥有法律上拥有的权利和义务,并不等于在现实生活中就能自然而然地很好认识和利用它们。

从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权利和义务,到现实生活中公民能够主动认识、争取和捍卫这些权利和义务,其中有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法律形式上的公民转变为政治生活中的有效公民或实质性公民的过程,具体说来,这个过程受到社会宏观环境和公民微观个人素质的影响和制约。

50.公民文化

主要是指以现代公民的自由、平等的契约关系作为主导价值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是作为现代公民所应具有的态度、信念、情感、评价与标准的总和。

以主体意识、平等意识、自由意识、参与意识等为核心的民主意识,以法治意识、守法护法意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识为核心的法律意识,构成公民文化的基本内核。

51.公民价值

52.公民原则

53.公民气质

指公民具备使公民文化存续下去的性情和行为,这种公民文化建立在容忍、公平、尊重他人言论和坚持真理的基础之上。

补充:

公民技能:

指公民为了更好认识公民价值和运用公民原则而必须的技能,包括对本国历史及其发展进程的了解,熟悉本国政府决策机制和运作过程,善于开发自己的智力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陈述自己观点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表达和沟通能力等等。

在实际现实生活中,学校公民教育和社会实践经验对公民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同等重要。

54.国际组织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政党、团体和个人为特定的目的,以一定的协议或法律形式而设立的机构。

国际组织具有较为稳定的组织形式和常设机构,从历史上说,国际会议是国际组织的前驱,国际会议的因其制度化、固定化、组织化逐渐产生了国际组织。

55.政府间国际组织

政府间国际组织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受任何一个国家权力的管辖,可以对其成员国作出具有约束力的决定;它拥有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和直接承担国际法权利和义务的能力;享受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和外交场合拥有的相同特权,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对建立和维持国际关系产生广泛的影响。

联合国及其下属组织机构,欧盟,非盟,各类原料输出国组织等,是典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56.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由不同国家的民间团体、政党和个人组成,涉及政治、文化、交易、体育、卫生、科技等广泛领域,其数量占国际组织的90%以上。

如:

国际政党组织,国际教会组织,国际民间团体和个人组织,国际环保组织,国际恐怖组织。

国际奥委会、国际红十字会

57.政治行为

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是政治主体在特定利益需求的驱动下,通过获得、运用或影响公共权力,以满足其特定利益需求而展开的社会活动。

58.政治统治(N种理论)(政治行为的一种)

对于政治统治的概念,从古至今,西方有不同理论,如神权统治论、父权政治论、契约统治论、精英统治论、多元统治论、社会达尔文主义学说等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统治是政治斗争的必然产物,是与国家权力同生共存的一种政治行为,本质上是政治斗争中最强大的政治势力对社会的支配与控制行为。

阶级社会中政治统治就是经济上最强大占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对全社会进行的一种强力支配和控制行为。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集体行为,不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个人关系,被统治者服从的不是统治阶级的个人,而是服从统治阶级整体的意志和力量。

59.政治决策

指政府、政党、政治集团、政治领袖或公民个人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影响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的政策制定、选择、执行、评估和监督的过程。

60.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