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唐·
胡曾《汴水》)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皮日休《汴河铭》)
D.“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元·
脱脱《宋史》)
6.《新唐书·
选举志》提及“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
这表明( )
A.唐朝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B.科举制起源于隋朝
C.唐朝科举制缺乏创新精神
D.隋朝选举制度陈旧
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推举制 D.科举制8.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
他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结果落了个
万世唾骂的恶名。
这里说的“他”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C.隋文帝 D.隋炀帝
9.隋朝的历史与秦朝相似,它们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结束了之前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②都因暴政而灭亡 ③都开通了京杭大运河
④都对辽东进行征伐A.②③ B.①②C.③④ D.①③
10.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治(盛)世。
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某校四位同学归纳分析了四种主要原因,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同学:
周边少数民族侵扰
B.乙同学:
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C.丙同学:
宦官专权,外戚临朝
D.丁同学:
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二、辨析改错
1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
”,并加以改正。
(1)隋朝大运河的永济渠流经了安徽境内。
改 正 :
。
(2)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我国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隋朝实行的科举制以门第为选官标准,扩大了官吏来源。
(4)隋文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三、材料解析
12.“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A为 ,北抵B ,南至C 。
(3分) 材料二这种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
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4分)
(3)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史实都与哪个皇帝有关?
他在位期间,隋朝曾经“光芒四射”,最终却短命而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课时作业】
教师详解详析
1.B [解析]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2.A 3.A
4.D [解析]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D项符合题意。
5.A [解析]A项胡曾的《汴水》将隋朝灭亡的原因归之于开凿运河,对大运河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B、C、D三项肯定了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故符合题意的是A项。
6.B 7.D 8.D
9.B [解析]秦朝开通的是灵渠,没有对辽东发动战争,排除③④。
10.B
11.
(1)×
“永济渠”改为“通济渠”
(2)√
(3)×
“门第”改为“学识”
(4)×
“隋文帝”改为“隋炀帝”
12.
(1)A.洛阳 B.涿郡 C.余杭
(2)特点:
政府主导;
自由报考;
公开考试;
平等竞争;
择优取士。
作用: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隋炀帝。
隋炀帝的暴政。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某校七年级
(2)班同学想要拍摄一部《大唐明君——李世民》的历史剧,你认为这部历史剧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轻徭薄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C.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
D.重用名臣房玄龄、杜如晦
2.“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
”这段材料介绍的是( )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商朝的世袭制
3.“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
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这反映了唐太宗( )
A.勤于政事
B.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C.节俭治国,反对奢华
D.唯才是用
4.下面是一位历史老师写的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的对联,其中描写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的对联是(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湎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5.右图反映了唐朝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图中三角形的顶
点“?
”处应处于( )
A.唐玄宗统治前期
B.唐玄宗统治后期
C.唐高宗统治前期
D.唐高宗统治后期
6.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三者的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 )A.戒奢从简 B.重用人才
C.重视地方吏治 D.虚心纳谏
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 )
A.政治清明 B.科举兴盛C.民族交融 D.经济繁荣二、组合列举
8.唐朝前期,国家强盛,当时出现了一批名留青史的名君贤臣。
(1)被唐太宗比喻为“一面镜子”的大臣是。
(2)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创立了殿试制度。
(3)唐玄宗即位以后,在贤相 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9.观察海报,回答问题。
(1)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示了哪位皇帝纵横跌宕的一生?
结合图
(a)和所学知识,说说他在位期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2)结合图(b)和所学知识,说说武则天对唐朝起了什么作用。
(3)结合图(c)说说唐明皇是谁。
他统治的前期被称为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以上三位皇帝统治期间出现国家兴盛局面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四、活动与探究
10.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即便今天,他仍是史学界关注的热门人物。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的言行,探究下列问题。
【珍惜人才】
材料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今 殂逝,朕亡一镜矣。
”
(1)请根据所学知识,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名字。
从这句话中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的一个原因是什么?
【以民为本】
材料二 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唐太宗的哪一措施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思想?
【遴选能人】
材料三(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
“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
(3)材料中“天下英雄,入吾毂中”反映出科举制给当时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
分)
【历史感悟】
(4)你认为我们国家想要再现盛世局面,实现中国梦,应该怎么做?
教师详解详析
1.A
2.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中书、门下、尚书”,可以判断材料介绍的是三省制。
A、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B项。
3.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唯才是用。
唐太宗选贤用能,知人善任,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无关。
4.B 5.A 6.B
7.D [解析]根据诗文中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可知,诗歌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的繁荣富庶景象,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与题意内容无关。
8.
(1)魏征
(2)武则天
(3)姚崇
9.
(1)唐太宗。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在政治上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承前启后的作用,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唐玄宗。
“开元盛世”。
(4)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统治者励精图治,勤勉治国,善于用人;
等等。
10.
(1)魏征。
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便于统治者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两点即可)
(4)重视人才的培养;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
(言之有理即可)
第3课 盛唐气象
1.《土贵要予赋水轮》中写道: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yì
,舀)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
”材料中的“物”是( )
A.耧车 B.筒车 C.水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