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教案.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57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教案.doc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教案.doc(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教案.doc

xxxxx学院技术标准

xxxx学院建筑系

课程教案

2019~2020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建筑供电与照明

课程性质基本素质课

教材名称建筑供电与照明

适用专业(方向)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开课单位建筑系

授课教师

职称讲师

xxxx学院制

2019年3月5日

《课程教案》填写说明

一、用宋体、5号字填写,每项页面大小可按照规定格式自行添减。

二、一次课为一份教案(不包括封面)。

三、“课程性质”填基本素质课、职业能力课、素质拓展课;素质拓展课的“适用专业(方向)”填写“全校各专业”。

四、“开课单位”填学院、学系和教研室(无教研室只填学院和学系)。

五、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社会实践、实习或见习课、其他等。

六、“教学内容”应具体,而不应只填写教材章节名称或讲授主题的题目。

建筑供电与照明课程教案(顺序号1)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 建筑供电系统概论

第一节电力系统简介

第二节建筑供电系统

(一)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年月日

第周星期第节

教学内容:

1.学习目的和要求(能力目标、知识和技能要素):

具有了解电气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

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难点:

建筑供电系统的构成形式

3.基本内容:

第一节电力系统简介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电力网、用户组成的一个整体。

 

一、发电厂:

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

根据一次能源的不同,有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和核能发电厂,此外,还有风力、地热、潮汐和太阳能等发电厂。

二、送变电装置:

变电站和送电线路。

变电站是变换电压和分配电能的场所,由变压器、配电装置及保护装置组成。

按变压作用不同,变电站可分为升压变电站和降压变电站。

规模较小、容量较小的则称为变电所,变电所是变换电压、分配电能的场所,是各类建筑的电能供应中心。

如果不变换电压,只把引入的高压电源分配给其他地方的变电所,这种场所叫做配电所。

送电线路是指在城市外架设的电力线路,按照送电线路的电压等级可以分为高压和超高压线路。

三、电力网

连接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包含变电站和高压输电线路,叫做电力网。

任务是将发电厂生产的电能输送给用户。

三、电力网

常分为输电网和配电网两大部分。

输电网:

35kV及以上的输电线路及其变电站,其作用是把电力输送到各个地区或直接送给大型用户。

配电网是由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及配电变压器所组成的,它的作用是把电力分配给各类用户。

电力网的电压等级很多,不同的电压等级所起的作用不同。

我国电力网的额定电压等级主要有:

220V、380V、6kV、lOkV、35kV、llOkV、220kV、330kV、500kV等几种。

四、用户

用户(用电设备):

从电力系统中获取电能并将电能通过用电设备转换为机械能、热能、光能等。

例如:

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电热设备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照明设备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等。

第二节建筑供电系统

一、建筑供电系统的构成形式

一般来说,用电量较小的建筑,可直接从市电低压电网或从临近建筑的变电所引入220/380V的三相四线制低压电源。

用电量较大的建筑和建筑群需从电力网引入三相三线制的高压电源(一般为10kV),经变电所(10kV变电所)变换为220/380V的三相四线制低压电源,再用导线分配至各建筑或各用电设备使用。

对于高层建筑或大型建筑需要不止一个变电所,通常把从电力网引入的10kV高压电源通过配电所分配至不同地方的变电所,再变换为低压,分配给建筑内的各用电设备使用。

二、用电负荷等级的划分

我国将电力负荷按其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上、经济上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划分为三级。

1.一级负荷

一级负荷为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者;中断供电将在政治上、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者;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影响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的负荷。

2.二级负荷

二级负荷为中断供电将在政治上、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者,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正常工作的负荷者;中断供电将造成大型影剧院、大型商场等较多人员集中的重要公共场所秩序混乱者。

3.三级负荷

三级负荷为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者。

对一些非连续性生产的中小型企业,停电仅影响产量或造成少量产品报废的用电设备,以及一般民用建筑的用电负荷等均属三级负荷。

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不同等级的负荷对电源有不同的要求。

一级负荷需采用两个以上的独立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

二级负荷应采用两回路电源供电。

对两个电源的要求条件可比一级负荷放宽。

如两路市电,源端是来自变电站或低压变电所的不同母线段即可。

三级负荷对供电无特殊要求。

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师讲解,学生理解,不懂就问。

板书,多媒体,交流互动等形式结合。

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

P11:

1、2、3、4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主编丁文华,机械工业出版社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主编戴绍基,中国电力出版

教学反思:

建筑供电与照明课程教案(顺序号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节建筑供电系统

(二)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年月日

第周星期第节

教学内容:

1.学习目的和要求(能力目标、知识和技能要素):

具有供电系统的选择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

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难点:

电力系统的选择

3.基本内容:

第二节建筑供电系统

三、对电源质量的要求

国家规定的电压等级如220V、380V、10kV等叫做额定电压等级,而电气设备铭牌上标出的电压为额定工作电压。

供电线路输送给电气设备的实际电压应与电气设备的额定

电压一致,但是由于线路本身有一定的阻抗,流过电流时会产生电压降,使供电线路上不同地方的实际电压不同,这种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的差异叫做电压偏移。

电力系统的额定频率为50Hz

四、建筑供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所谓中性点接地方式,是指供电系统中变压器的中性点与大地连接的方式。

中性点采用何种接地方式,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它对供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操作人员的安全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10kV配电网给建筑内的变电所提供10kV高压电源,一般由三条导线组成三相三线

制线路。

其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

(1)不接地。

当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小于10A时,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如用架空

线路时可用这种方式。

(2)经消弧线圈接地。

(3)直接接地。

当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大于10A时,应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或直接接地方式。

(二)220/380V低压供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低压供电系统直接关系到用电设备及用电人员的安全,在建筑供电系统中都采用TN系统,即变压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而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零线或专用保护线(PE线)连接。

在TN系统中有三种具体接线方式。

1)TN系统

TN系统即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并引出有N线,属三相四线制系统。

根据零线N和保护线PE的不同排列方式,TN系统又分三种形式:

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

①TN-C系统

这种系统的PE线和N线合为一根PEN线,所有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与PEN线相连,如图所示。

在这种系统中,当三相负荷不平衡或只有单相用电设备时,PEN线上有电流通过。

在一般情况下,如开关保护装置和导线截面选择适当,是能够满足供电可靠性要求的,而且投资较省,又节约导电材料。

这种系统以前在我国应用最为普遍。

②TN—S系统

这种系统的N线和PE线是分开设置的,所有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与公共PE线相连。

N线作用是用来通过单相负载电流和三相不平衡电流,故称作工作零线。

PE线的作用是用来保护,故称为保护零线。

由于正常情况下,PE线上无电流通过,因此用电设备之间不会产生电磁干扰,但这种系统消耗的导电材料较多,投资较大,但由于设备间不会产生电磁干扰,广泛适用于条件较差、对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及设备对电磁干扰要求较严的场所。

③TN-C-S系统

TN-C-S系统是TN-C系统和TN—S系统的结合形式。

TN-C-S系统中,从电源出来的那一段采用TN-C系统只起能量的传输作用,到用电负荷附近某一点处,将PEN线分开成单独的N线和PE线,从这一点开始,系统相当于TN-S系统。

TN-C-S系统也是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系统。

在旧楼改造适用。

2)TT系统

TT系统就是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也引出N线,属三相四线制,只是设备的金属导电外壳可经各自的PE线分别接地

这种接地系统不但具有TN系统类似的优点,而且还可保证在故障尚未切除、人体触及故障设备的金属外壳时,由于人体电阻远大于保护接地电阻,使通过人体的电流比较小,对人体的危险性也小。

但这种系统会因设备外壳接地而导致漏电流较小,从而导致过电流装置不及时动作,使设备外壳长期带电。

对此应该设置灵活的触电保护装置。

3)IT系统

电源中性点不接地或是经一定的阻抗(约1000欧姆)接地,且该系统通常不引出N线,属三相三线制系统。

其中用电设备的金属导电外壳可经各自的PE线分别接地,这种接地系统称为IT系统。

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师讲解,学生理解,不懂就问。

板书,多媒体,交流互动等形式结合。

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

P11:

5、6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主编丁文华,机械工业出版社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主编戴绍基,中国电力出版

教学反思:

建筑供电与照明课程教案(顺序号3)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建筑供电系统负荷计算

第一节负荷计算方法及其比较

第二节采用需要系数法进行负荷计算

(一)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年月日

第周星期第节

教学内容:

1.学习目的和要求(能力目标、知识和技能要素):

具有负荷计算方法的选择能力。

具有用需用系数法求计算负荷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

三种负荷计算方法的比较

难点:

计算负荷和负荷计算的概念理解

3.基本内容:

电力负荷概念

电力负荷(电力负载)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不同的含义,

(1)用电设备或用电单位(用户)----一般所指

(2)用电设备或用电单位所消耗的电功率或电流 

掌握电力负荷的基本概念,准确地确定工厂的计算负荷是设计工厂供配电系统的基础。

负荷计算目的

目的是为了合理地确定建筑物的平均最大用电负荷(求出计算负荷),以此来选择供电系统中的导线、开关电器、变压器等元件,使电气设备和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和安全运行。

计算负荷和负荷计算

所谓计算负荷,是指一组电气负载实际运行时,在线路中形成的或负载自身消耗的最大平均功率。

如果某一不变的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