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大客专工程沉降观测实施细则号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5540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大客专工程沉降观测实施细则号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哈大客专工程沉降观测实施细则号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哈大客专工程沉降观测实施细则号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哈大客专工程沉降观测实施细则号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哈大客专工程沉降观测实施细则号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大客专工程沉降观测实施细则号Word文件下载.doc

《哈大客专工程沉降观测实施细则号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大客专工程沉降观测实施细则号Word文件下载.doc(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大客专工程沉降观测实施细则号Word文件下载.doc

1.6评估单位职责

2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

2.1路基

2.2桥梁

2.3隧道

2.4 过渡段

3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3.1沉降变形观测网的建立

3.2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

3.3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

3.4观测断面元器件及观测桩的规格与埋设

3.5路基沉降变形观测频次

4桥涵沉降变形观测

4.1一般要求

4.2观测点的布置

4.3观测精度

4.4观测频次

5隧道基础沉降观测

5.1一般要求

5.2观测断面的布设

5.3隧道观测点的布设

5.4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

6过渡段沉降观测

7沉降变形测量

7.1一般要求

7.2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7.3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7.4测量与观测资料的整理

8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评估

8.1路基

8.2桥涵

8.3隧道

8.4过渡段

8.5区段铺设无碴轨道技术条件综合评定

9评估报告的汇编

10无碴轨道铺设时间的审定

附表:

附表1~11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

沉降变形观测系统实施细则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对路基、桥涵、隧道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标准高,设计中对土质路基、桥梁墩台基础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

而影响沉降计算的因素较多,沉降计算的精度不足以控制无碴轨道工后沉降。

施工期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监测。

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桥涵、隧道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

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按照《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关于加强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工作的通知》(工管技〔2007〕7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关于印发〈铁路建设协调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纪要〉的通知》(铁建设函〔2007〕599号)及《关于发布〈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十九项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07〕159号)的要求,为统一及规范哈大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及评估工作,保证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质量,制定本实施细则。

1职责及要求

1.1哈大公司(建设单位)职责

1.1.1根据设计要求和《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指南》的相关规定,组织制定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实施细则。

1.1.2负责观测及评估人员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1.1.3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观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并委托评估单位建立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

1.1.4组织进行阶段评估工作,并及时将阶段评估结果反馈给咨询、设计勘察、施工及监理等单位;

评估工作完成后,由评估单位提交《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报告》,由哈大公司负责对各阶段《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报告》进行汇编。

1.1.5检查、监督、协调、处理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1.2咨询单位职责

1.2.1 协助哈大公司进行观测与评估人员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1.2.2 参与建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

1.2.3 协助哈大公司及评估单位组织阶段评估工作。

对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阶段评估报告和铺设无碴轨道申请报告及时进行咨询,并提出咨询意见和结论性的专项咨询报告。

1.2.4 协助哈大公司检查、监督、协调、处理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1.2.5 参与制定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实施细则。

1.3勘察设计单位职责

1.3.1 提交线路设计总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设计图纸和说明书;

明确线下工程变形观测断面、观测点布置及要求;

各观测断面点的设计变形计算报告,包括计算总沉降量-路基面沉降量及工后沉降,不同阶段的设计沉降值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1.3.2 对变形观测的设计要求进行技术交底。

1.3.3 根据变形观测结果,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实时修正,并将设计预测的结果提交建设、咨询和评估单位。

1.3.4 参与制定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实施细则。

1.4施工单位职责

1.4.1施工单位是变形观测工作的责任主体,要认真、详细地做好观测记录,为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提供依据。

1.4.2 成立沉降观测组,明确专人负责,沉降观测责任到人,保证人员相对固定。

1.4.3 负责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元器件埋设及线下工程变形观测。

1.4.4 根据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和《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及本细则提出的要求,设置变形观测点,按时进行观测,及时整理沉降观测、测量等观测资料,并及时提交观测数据及初步成果资料。

并对观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负责。

1.4.5 负责观测设施的保护,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受扰动或破坏。

1.4.6负责《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报告》的汇编工作。

1.4.7参与观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

1.4.8参与制定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实施细则。

1.5 监理单位职责

1.5.1 对全过程变形观测的重要环节进行旁站监理,并责任明确。

1.5.2 监督、检查观测设施的保护,以确保其不受施工或外界的扰动和破坏。

1.5.3 对施工单位的观测数据及时签字确认。

1.5.4参与制定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实施细则。

1.5.5 监理单位是平行观测的责任主体,应全过程对变形进行平行观测,并将路基作为监测的重点。

平行观测的数量,不少于总测点的20%。

1.5.6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

1.6 评估单位(由监理单位承担)职责

1.6.1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工作由监理单位实施。

1.6.2参与对施工单位的观测及评估人员、监理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1.6.3 负责建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统一全线变形观测数据的统计整理形式,制定相关记录表格;

编制分析、评估计算机软件。

1.6.4对线下工程各阶段沉降变形观测及时进行分析、预测、评估,并将各阶段分析评估报告提交各方。

1.6.5 全过程对变形进行平行观测。

1.6.6 进行沉降变形分析、评估,预测工后沉降,提出无碴轨道铺设时间报告。

1.6.7 负责《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2.1路基:

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

2.1.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2.1.2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2.1.3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

2.1.4 软土和松软土地基路堤段边桩移位观测

2.2桥涵:

桥梁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的观测,涵洞洞身及洞顶填土的沉降观测。

 

2.3隧道:

隧道基础变形沉降观测。

2.4过渡段:

路桥、路隧、路涵、堤堑等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观测

3.1沉降变形观测网的建立

3.1.1 变形监测网包括水平位移监测网、垂直位移监测网,要满足以下要求:

3.1.1.1水平位移监测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按三等精度要求建立,并一次布网完成。

利用CPⅠ和CPⅡ控制点,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变形控制点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

照准标志应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的觇牌或红外线测距反射片。

3.1.1.2垂直位移监测网可根据需要独立建网,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高程应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

不能利用水准基点的监测网,在施工阶段至少应与一个施工高程控制点联测,使垂直位移监测网与施工高程控制网高程基准一致;

全线二等水准贯通后,应将垂直位移监测网与二等水准基点联测,将垂直位移监测网高程基准归化到二等水准基点上。

垂直位移监测网应布置成闭合环状、节点或符合水准路线等形式。

3.1.2变形测量精度符合表3.1.2的规定

表3.1.2变形测量精度

垂直位移测量

水平位移观测

变形观测点的高程

中误差(mm)

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程

变形观测点的点位

±

0.5

0.3

6.0

3.1.3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符合表3.1.3的规定。

表3.1.3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

平均边长

(m)

测角中误差

(″)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作业要求

<

350

1.8

≤1/70000

按照国家三等平面控制要求观测

200

2.5

≤1/40000

3.1.4沉降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符合表3.1.4的规定

表3.1.4沉降变形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监测已测高差较差(mm)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的要求

三等

1.0

≤0.6

≤0.8

DS05或DS1型仪器,按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3.2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

3.2.1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堆载预压,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

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3.2.2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3.2.3原则上路基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

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以及采用CFG桩等方法处理至岩石等类似基础上的路基,其间距可放宽到100m;

根据工点长度、工程地质条件,观测断面数量可加以调整;

地质条件变化大和过渡段均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3.2.4路基填筑至设计标高或堆载预压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

根据观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

同时作为竣工验收时控制沉降量的依据。

3.2.5观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

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3.3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

各类路基工点的沉降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观测元器件布置按设计图纸要求,具体布置见设计图。

每个工点观测断面及观测类型设置数量,埋设沉降观测元器件的种类、数量,根据设计图要求由设计、监理、施工方在现场确定,并填写《工点沉降观测断面、点布置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