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46161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Word文件下载.doc

《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Word文件下载.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Word文件下载.doc

而当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较多时,代谢强度就会下降,抗寒、抗热、抗旱的性能提高。

  无机盐:

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功能:

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三、遗传与变异

  

(一)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体载体。

  遗传物质的特点:

  

(1)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储存遗传信息);

(2)能够复制,保持上下代的连续性(传递遗传信息);

(3)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表达遗传信息);

(4)能够引起可遗传的变异(改变遗传信息)。

  

(二)伴性遗传

  1.伴性遗传与分离定律的关系

  伴性遗传是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特例。

伴性遗传也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但是,性染色体有同型和异型两种组合形式,因而伴性遗传也有它的特殊性:

在XY型性别决定的雄性个体中,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同理,反之亦然,从而使得在杂合子内的单个陷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能体现(如XbY)。

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该性状的遗传都与性别联系在一起,在写表现型和统计此例时,也一定要和性别联系起来。

  2.伴性遗传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

  在分析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两对及以上的遗传现象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按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则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三)基因突变

  1.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

  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由CCT→CAT),其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由谷氨酸改变为缬氨酸。

  2.基因突变的本质

  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改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

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突变一般是一个“无中生有”、“偶然出现”的过程。

  3.特点:

普遍性、随机性、自然突变率低、有害性和不定向性。

  4.时间:

DNA复制的时候,即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5.意义: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翔实的原材料。

[page]

(四)基因重组

  1.基因重组所包含的内容:

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连锁互换、重组DNA技术、转基因、基因导入以及肺炎链球菌的转化等都属于基因重组。

  2.基因重组适用的范围:

除了基因工程以外,通常考虑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

  3.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产生变异的差别:

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只产生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

  四、性别决定

  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由性染色体的差别决定性的有XY型、ZW型等。

XY型和ZW型都是指性染色体,不是指基因,也不是指决定性别的基因型。

  

(1)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有鱼类、鸟类和某些鳞翅目昆虫(蚕、蝶、蛾)等,在这类性别决定中,雌性的性染色体是ZW,雄性的性染色体是ZZ。

  

(2)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有人、果蝇、猪、牛等动物和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如菠菜、大麻等,在这类性别决定中,雌性的染色体是XX,雄性的染色体是XY。

  (3)有些生物通过能否受精决定性别,如蜜蜂在蜂王和雄蜂交配后,雄蜂就死了,蜂王得到了足够一生所需要的精子。

所产的卵中,有少数是未经受精的,这些卵将来发育成雄蜂,它们的染色体数是n=16。

还有些生物通过环境条件决定性别,如爬行类中许多种类所产的卵,在不同的孵化温度下后代性别会不同。

  五、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其基本观点是: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物种形成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隔离。

  4.物种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自然选择和隔离是不能分开的,自然选择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在有的情况下,某些基因被选择,在另一些情况下,别的基因被选择,这就使被隔离的两个种群间的基因组成差异更大,促使它们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进而形成两个物种。

因此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六、生态系统

  

(一)生物圈的稳定性

  1.概念

  生物圈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生物圈包括岩石的上部、水圈、大气圈的底部,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工程,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2.生物圈稳定的原因

  太阳能是生物圈正常运转的动力,自给自足的物质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3.生物圈保护

  能量:

节约能源;

开发新能源;

  物质生产:

建立无废料生产体系,实现物质的循环再利用;

  生物资源:

保护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二)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1.生物多样性内涵

  遗传多样性:

地球全部生物所拥有的基因;

物种多样性:

地球上全部生物;

生态系统多样性:

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工程。

  2.生物多样性价值

  生物多样性价值包括:

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潜在使用价值。

  3.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

  

(1)特点:

物种丰富、特有和古老的物种多、经济物种丰富、生态系统多样。

  

(2)面临威胁: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草原退化,天然林面积减少,湖泊围垦等。

  (3)面临威胁的原因:

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地理常识>

  一、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查明,但二者有一定的相关性。

特别是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11年周期的相关性非常明显。

  

(1)在中高纬度,降水量与黑子数两条曲线的谷、峰的高低变化基本吻合,呈正相关性,即黑子数多的年份,降水量也多;

反之,黑子数少的年份,降水量也少。

  

(2)不论在哪一纬度观测,太阳黑子和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谷—峰—谷—峰—谷—峰)基本吻合,均约为11年。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

因为太阳耀斑发射的电磁波扰动了或全部吸收了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磁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因为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二、时间

  

(一)时区

  为了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因为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共360°

),即每隔经度15°

为一个时区。

具体划分方法如下: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

至东经7.5°

,划分为一个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

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

,合为一个时区。

  

(二)区时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为该时区的“标准经线”;

每个时区标准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

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

东西十二时区时刻相同,而日期相差1天。

  (三)地方时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

于是,在同一瞬间,地球上的各地时刻不同。

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时刻,它把一天中太阳对于当地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中午12时,遵循“东早西晚”的原则,其差异是1h/15°

、4min/1°

、4s/1′。

  (四)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亦即东经120°

的地方时,是中国各地统一采用的法定时。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

  1.夏半年:

昼长于夜,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日出的地方时刻早于6点。

  2.冬半年:

昼短于夜,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日出的地方时刻晚于6点。

  3.春分、秋分:

全球昼夜等长,日出的地方时刻为6点。

  4.晨昏线(圈):

晨昏线也称晨昏圈,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两条半圆线组成,即晨线和昏线。

晨线是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晨线东侧是昼,西侧是夜;

昏线是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昏线东侧是夜,西侧是昼。

  四、大气层

  

(一)低层大气和干洁空气的组成

  大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其中干洁空气是不含水汽和固体杂质的空气,也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其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二者约占干洁空气体积的99%。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情况,可将其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高层大气

  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其中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电离层大气中的氧分子和氦分子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被分解为离子,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故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2.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上热下冷,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大气稳定,天气晴朗,没有云雨变幻,利于高空飞行。

  3.对流层

  该层在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热量来自地面,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加上水汽杂质多,因而天气复杂多变。

因为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因而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三)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

  在对流层中,总的情况是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这首先是因为对流层空气的增温主要依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愈近获得地面长波辐射的热能愈多,气温愈高;

离地面愈远,气温愈低。

其次,愈是近地面的空气密度愈大,水汽和固体杂质愈多,因而吸收地面辐射的效能愈大,气温愈高。

整个对流层的气温直减率平均为0.6℃/100m。

实际上,在对流层内各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是因时因地而不同的。

  对流层的中层和上层受地表的影响较小,气温直减率的变化比下层小得多。

而对流层下面的气温直减率随地面性质、季节、昼夜和天气条件的变化差别很大,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因阻碍空气垂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