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_精品文档_002Word文件下载.doc
《申论热点_精品文档_002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热点_精品文档_002Word文件下载.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引发了部分居民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也可以有把握地说,目前我国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物质基础较为雄厚。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是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基础。
今年以来,我国虽然遭遇了严重自然灾害,但是粮食持续增产,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肉禽蛋奶等产品量增加。
目前我国的粮食、生猪、蔬菜、水果、鸡水产品等农产品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是充足的,即使大豆和食用油,也有充足的政府储备,全国粮食库存占消费的比重超过40%。
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水平,完全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
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国内需求,更不存在涨价的基础。
11月23日发改委二论物价:
切实把握好价格调控监管的原则要求
二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精神
根据这次消费价格上涨的原因和特点,《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了“立足长远、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要求,强调要坚持扶持生产、保障供应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结合,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理顺价格关系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相结合,维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
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价格调控和监管工作的重要依据,我们要深刻领会、准备把握,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就是要把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
一方面,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增产、保供、稳价,抑制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势头,继续把价格涨幅保持在温和可控区间。
11月23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部署稳定物价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工作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3日介绍,发展改革委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配合有关机构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稳定煤炭价格、继续降低部分偏高的药品价格,立即着手开展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超市进场费等相关收费工作。
《通知》指出,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密切跟踪重要商品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加大对价格上涨较多商品的价格巡查、检查力度。
《通知》强调,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努力保障重要商品生产和市场供应,降低流通成本;
落实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稳定煤炭价格;
确保12月1日起落实完善农副产品绿色通道政策;
立即着手开展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超市进场费等相关收费的工作;
有关省份价格主管部门要完善糖料蔗与白砂糖销售价格联动机制,保证蔗农利益,稳定榨蔗企业生产。
11月24日:
发改委三论物价:
衣服加大市场价格监管力度
三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精神
《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了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的要求。
这是中央在全面分析的当前价格形势和物价上涨原因的基础上,为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确定的一项针对性很强的政策措施。
随着各项监管措施不断完善,监管部门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游资和不法经营者的恶性炒作、操纵价格行为可能更加隐蔽化和多样化,给价格监管设置新的障碍,提出新的挑战。
各地方各本门特别是价格监管部门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强化监管力量,完善监管机制,丰富监管手段,提高监管能力,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新特点的监管方式,切实履行好监管市场价格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的职责。
对恶性炒作和价格违法行为的查处态度更要坚决,行为要更果断,措施要更得力,让恶性炒作和价格违法行为无法藏身,为保持消费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做出新的贡献。
以上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物价稳定问题,相关信息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工作已经考试,为了帮助大家备考,以下为大家提供的是申论热点预测,供大家参考,本文为:
城镇化建设。
一、背景链接
2010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
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加强市政基础建设,完善城市管理,全方位提高城镇化的发展水平。
二、命题切入点
1.统筹城乡与区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2.我国大城市关于人口、交通、住房、垃圾处理等问题
三、标准表述
意义:
城镇化有助拉动内需。
我国城镇化水平偏低,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是我国消费率低、投资和消费失衡的重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基础实施和公共服务的巨大的需求,必将大大扩展投资持续增长的新空间,为消费需求提供强大的动力。
城镇化缓解就业压力。
推进城镇化将对服务业产生巨大需求,服务业又是创造就业的最大的行业。
这将对缓解长期以来存在的就业压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城镇化助解三农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关于推进城镇化建设、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口户籍限制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将对三农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城镇化、农民市场化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户籍制度的放松对进城农民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也有极大的改善作用。
对策:
推进城镇化必须转移好农民进城。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
中国的城镇化过程,是一个几亿人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过程。
把这几亿人的问题解决好,事关城镇化成败,事关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长期以来,进城农民工很少通过落户方式彻底转为市民。
如果大批长期进城农民工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社会,其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并未完全城市化,这种含水分的城镇化既难以有效拉动内需增长,也很难促进社会结构成功转型,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
因此,要统筹考虑人口聚集、土地集约、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推进城镇化必须发展好重点县镇。
县城和重点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吸纳人口和就业方面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发展,不仅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的合理布局,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还有利于农民就近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减少跨区域流动带来的种种问题。
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既不存在大城市成本高、交通、住房以及能源、水资源等方面压力大的问题,又可以通过产业的集聚、基础设施的改善形成明显的优势。
从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总体状况看,大城市过度膨胀的矛盾日渐显露,农民工在大城市定居生活的难度越来越大,而由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竞争中的劣势得到一定弥补,在土地、资源等方面优势凸现,这为县城和重点镇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要抓住产业转移有利时机,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镇集中。
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要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
推进城镇化必须坚决保护好耕地。
城镇化必然要占用一定的土地,但我们的国情决定了城镇建设必须走节约集约用地的道路。
所以,推进城镇化建设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都不能损害农民的土地权益。
一个农民从开始进城打工到在城镇能够稳定工作和生活,需要一个过程;
给进城农民提供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推进城镇化,不能急于收回农民的土地承包权。
农民进退有路,才能更大胆地进城,城镇化也才能更健康稳定地推进。
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都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必须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
更多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相关信息,欢迎继续查看网站,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
治理择校乱收费。
《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但由于学校之间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存在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产生了择校问题,择校乱收费问题也伴随而生,在一些大中城市尤为突出。
【思路点拨】
治理择校乱收费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既要抓紧完善招生政策,规范招生秩序,及时制止违规高收费乱收费现象,又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造薄弱学校,缩小校际办学条件及教育质量差距。
【答题框架】
1.规范招生入学秩序。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以各种学科类实验班名义招生的行为。
禁止学校为选拔学生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种培训班的行为。
禁止学校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坚决切断收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
2.完善招生入学政策。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科学划定学校服务范围,公平分配优质教育资源。
制定并执行把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的政策。
学校招生期间必须公布招生范围、招生时间、招生计划、招生程序等重要信息。
3.加快薄弱学校建设。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完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政策措施,加大改造力度,缩小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的差距,并努力办出特色。
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当地办学标准。
4.合理配置师资力量。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完善教师聘任(聘用)制度,配足配齐合格教师。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立足提升薄弱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建立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逐步使学校师资配备基本均衡。
5.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确定现有优质学校辐射范围,探索通过实行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结对帮扶等多种模式,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水平和应用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6.支持发展民办教育。
各地要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推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法办好一批有特色、高质量、能够满足人民群众选择需求的义务教育民办学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