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模拟试卷4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41179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模拟试卷4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模拟试卷4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模拟试卷4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模拟试卷4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模拟试卷4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模拟试卷4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模拟试卷4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模拟试卷4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模拟试卷4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

D.减少130单位

[答案]b

[解析]替代品价格上升,导致甲商品需求增加50单位,互补品价格上升,导致甲商品需

求减少80单位,故在这两类商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的需求量变

动情况是减少30单位。

3.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是()。

A.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组织

B.价格机制的替代品

C.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

D.追求成本最小化的组织

[解析]科斯在1937年发表论文《企业的本质》,对企业的本质属性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

探讨,他认为企业是为予节约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显著

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4. 当某企业的产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是2000元、1200元、800元和1000元;

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是2100元、1200元、900元和700元,则该企业的边际成本是()元。

A.0

B.150

C.100

D.300

[解析]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2100-2000=100(元)。

5. 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

A.生产者数量的多少

B.产品是否具有差别性

C.消费者数量的多少

D.进入障碍的大小

[解析]产品具有差别性是垄断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最主要的区别。

在垄断竞争市

场上,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虽然属于同一大类,但却具有一定的差别性。

正是因

为这样,所以在垄断竞争市场中,生产者可以对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而不再是

完全的价格接受者。

6.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

A.与个别企业需求曲线一致

B.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C.与横轴平行

D.不影响市场价格

[解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某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需求曲线的纵轴为价格P,横轴为需求数量Q)。

 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7.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某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需求曲线的纵轴为价格P,横轴为需求数量Q)。

[解析]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

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

改进”。

8. 在买卖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质量差的商品往往将质量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这种现象称为()。

A.道德风险

B.正向选择

C.逆向选择

D.外部不经济

[解析]逆向选择是指;

在买卖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质量差的商品往往将质量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

逆向选择的问题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而产生的。

9. (改编).按照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其公式是()。

A.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B.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C.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D.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答案]d

[解析]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10. 如果用I表示投资、S表示储蓄、T表示税收、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四部门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是()。

A.I=S+(T-G)+(M-X)

B.I=S+T-G+M

C.I=S+(T-G)

D.I=S+(M-X)

[答案]a

[解析]四部门经济下:

C+I+G+(X-M)=C+S+T

11.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是()。

A.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

B.消费函数大于储蓄函数

C.消费函数小于储蓄函数

D.消费函数恒等于储蓄函数

[解析]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

这就是说,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中的一个确立,另一个也随之确立。

12. 如果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劳动增长率为2%,资本增长率为4%,劳

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0.75和0.25,根据索罗的余值法,在8%的经济增长率

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约为()。

A.2.0%

B.2.5%

C.5.5%

D.1.0%

[解析]根据索罗余值的计算公式GA=GY-αGL-βGK,再结合题中所给条件:

GY=8%,GL=2%,GK=4%,α=0.75,β=0.25,不难算出GA=5.5%。

13. 下列失业类型中,属于自愿失业的是()。

A.需求不足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隐形失业

D.周期性失业

[解析]自愿失业即是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宁愿不工作的一种状态,也可以说是当工资水平下降时劳动者自愿退出劳动力队伍的情况。

自愿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两种形式。

摩擦性失业是因为劳动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引起的失业,也就是劳动者从一个工作转换到另一个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则是指由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

14.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这一结论依据是()理论。

A.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

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

D.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

[解析]要素禀赋理论认为:

各国的资源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15. 政府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是()。

A.出口退税

B.关税壁垒

C.出口配额

D.非关税壁垒

[解析]政府常常采取各种鼓励出口的措施对出口贸易进行干预。

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

这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

出口退税和出口信贷都属于间接补贴的内容。

根据选项可知此题应选A。

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是政府对进口贸易干预的主要方式。

出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出口商品的出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的制度。

限额内商品可以出口,限额外商品不准出口或者予以处罚,显然这不是政府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

16.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斯曼提出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在正常年份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是()。

A.社会财富总量

B.财政支出的需要

C.公众可以容忍的程度

D.政府举借债务规模

[解析]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斯曼提出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正常年份公众所能接受的税收水平相对稳定,财政支出不可能有太大的增加。

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额。

17. 我国税收收入中的主体税种是()。

A.所得税

B.流转税

C.资源税

D.财产税

[解析]税收按征税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其中,流转税是以商

品交换和提供劳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流转税是我国税收收入中的主体

税种,占税收收入总额的60%左右,主要流转税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

18. 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强制性、无偿性和()。

A.效益性

B.准确性

C.固定性

D.公开性

[解析]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9. 企业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抵消税负。

这种税负转嫁方式是()。

A.税收资本化

B.混转

C.旁转

D.消转

[解析]消转是指纳税人用降低征税物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

种转嫁方式既不是通过提高销售价格的形式前转,也不是通过压低进价的方式后

转,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来抵消税

负。

消转在实质上是用生产者应得到的超额利润抵补税负,实际上税负并没有转

嫁,而是由纳税人自己负担了。

因此,消转是一种特殊的税收转嫁形式。

20. 在国债发行制度中,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

A.发行数额

B.票面金额

C.流动性

D.发行方式

[解析]在国债发行制度中,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发行方式。

国债的发行方

式主要有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随买”方式。

21. 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

A.中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解析]英国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议会制度形成最早的国家,因此,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

在英国。

22. 按照我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央固定收入。

A.铁路运输部门缴纳的房产税收入

B.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缴纳的营业税收入

C.国家邮政局上缴的利润

D.省属企业缴纳的消费税收入

[解析]所有的房产税都属于地方固定收入的范畴。

23. 在我国,上级政府按照特定目的将其财政收入转作下级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的补助形式,称为()。

A.财力性转移支付

B.横向转移支付

C.一般性转移支付

D.专项转移支付

[解析]专项转移支付:

是指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或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需要按规定用途使用。

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

24. (改编)在财政政策时滞中,主要取决与行政部门掌握经济信息和准确预测能力的是()。

A行政时滞

B 认识时滞

C 决策时滞

D 执行时滞

[解析]

25. 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我国全面实施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的改革。

A.消费型

B.累积型

C.收入型

D.补偿型

[解析]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扩散和蔓延的背景下,我国实施了积

极的财政政策,其中一项主要的内容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