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38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docx

《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docx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

为了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为加快煤炭主干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专业基础建设,尽快建立测绘相关专业目标和体系,我们于2005年12月正式向学院申报“高等职业教育测绘类(5402)重点建设专业整体教学改革方案研究(工程测量技术(540201))”的专题研究,成立了课题组,并于2005年12月提交了开题报告。

立项后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1.研究方法

采用专家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征集校友及用人单位信息反馈;国内外矿山地质职业教育体系资料检索,采用比较教育学原理进行对比、归纳、论证、确定最优方案。

2.研究内容

⑴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概况;

⑵工程测量技术高职专业人才的需求;

⑶我校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现状及问题;

(4)教学改革的重点、思路和措施;

⑸培养目标和学制;

(6)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

(8)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思路和措施。

3.调研单位

⑴教学单位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冶金专科学校、云南国土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⑵科研机构

昆明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曲靖市煤炭设计研究院。

⑶生产单位

云南省地矿测绘院、贵州省盘江煤电集团、云南东源煤业集团所属煤矿、云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测绘队、曲靖市麒麟区灿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4)政府机构

云南省测绘局、曲靖市国土资源局、曲靖市测绘管理站。

调查采用书面问卷调查和座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涉及16家生产、科研及教育等有关单位和所在单位的52位工程技术人员、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主要了解人才需求、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听取他们对高职测量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其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查,获得了大量必要的信息,为测量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制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一、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概况

测绘学是以包括地球整体、表面以及外层空间各种自然和人造的具体几何实体的地理空间分布为对象,研究这些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它包含了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几何、物理、人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科学与技术。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是以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应用为重点内容,具体而言,工程测量技术就是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获取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以及与其属性有关的信息,提供各类工程在设计、实施和管理监测各阶段所必需的测量数据,编制各种比例尺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建立各种地理信息系统,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以及地学研究服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时又出现了许多现代测绘新技术,使得测绘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应用范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相应地,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面向21世纪的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

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

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工程测量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近20年来,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

主要原因有:

一是科学技术的新成就,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测绘科技本身的进步,为工程测量技术进步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各种大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工程不断增多,对工程测量不断提出新的任务、新课题和新要求,使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三是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各级政府对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日趋重视,要求提供更全面、更系统的测绘数据,使得工程测量的服务层次不断加深。

基于上述原因,工程测量学科的理论基础、测绘工程的技术体系、其研究领域和学科目标,正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表现为正在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和动力,进入市场竞争求发展,测绘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信息产业。

它的服务范围和对象也在不断扩大,不仅是原来的单纯从控制到测图,为国家制作基本地形图的任务,而是扩大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中与空间数据有关的各个领域。

它必将随着21世纪更加成熟的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未来数字地球的概念和技术框架中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最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进一步扩大的带动,我国的采矿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对工程测量的技术和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导致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和提高。

但是我国工程测量技术高等职业教育却落后于测绘业的发展。

目前我院的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是在原有的中专层次基础上改建过来的。

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逐渐显露出较多地问题,主要表现为:

专业建设不规范,其师资水平、配套的实习实验设施、教材和各类教学文件与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存在着较大差距,严重影响了我院人才培养的水平。

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工程测量技术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工程测量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趋旺盛,从调查情况来看,近几年来,测量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城镇建设、国土资源、水利、交通、农业、环保、地质、矿山等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部门,主要是从事野外作业,一般的生产经营、生产管理、仪器操作、地籍测量、测量监理、土建施工、城市规划放样、测量档案管理、内业计算及数据处理、作业组长等岗位。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与测绘相关的各单位急需配备一批熟练掌握工程测量基础理论和工作方法,懂管理、会经营、能履行现场生产指导职责的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

其技术业务知识应具备工程制图、控制测量、工程测量、数字化成图的基本知识;具有现场施工管理,技术管理、质量,安全管理和独立的市场经营能力。

在技术业务能力上应具有熟练地操作设备、仪器的能力;具有工程图识读、控制网设计施测和计算、地形图绘制、施工放样、数字化测绘等实践技能;具有编写测绘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总结的能力;熟悉各种测量工种的程序和规范;能独立处理测绘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具有专业生产管理的初步能力。

调研结果表明: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城建、水利、交通、能源、矿产在未来依然发展速度较快的行业,其生产一线测绘专业人才需求依然很大,但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提高,经课题组广泛的讨论,并请现场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进行了几次分析论证。

提出了对工程测量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具有一定的基本素质,即人文素质、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创新意识、管理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度,并兼顾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工程制图、控制网设计与计算、数据采集、地形图测绘、土地管理、土建施工测量等事件技能;具有技术文件编制、生产调度、工程质量监控能力。

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地理产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测绘仪器的升级换代,对传统测绘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这也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

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从中职升为高职,正是适应了测绘行业的这一要求。

随着培养层次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日益扩大,就业前景也日益看好。

已毕业的第一届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他们分别就业于煤炭、有色金属、国土资源、土建施工和专业测绘等行业。

2007年,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也十分旺盛,仅东源集团一家就需要测绘专业毕业生27人,可以预见,这一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十分看好。

由于涉及测绘专业的行业较多,无法准确估计每年的毕业生需求量,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云南经济的发展,测绘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其人才需求量必将不断上升。

预测云南省10年内每年各类测绘人才需求量为1000人左右。

三我校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现状及问题

我校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是在原中专工程测量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和办学规模的扩大,逐渐显露出许多外在的和内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㈠专业建设滞后于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的发展

1.教师的数量不足,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训练不足

我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共有教师10名,其中本专业教师4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师1名,非本专业可承担专业教学的教师5名,随着班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工作量不断增加,且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起挑,负担过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从事教学研究和科研,而这两项工作相对于刚开办几年且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是不可缺少的。

这导致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进展缓慢。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这几年新进了一些大学毕业生以充实教师队伍,并给他们配备了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且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时间尚短,工程实践训练不够,这限制了他们教学思路的开阔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要使他们完全适应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还需要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2.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

我院实验室和实验基地建设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中对实习实验的基本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是:

⑴教学和生产实训基地比较缺乏;

由于经费的原因,目前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还没有稳定的教学和生产实训基地,主要在学校周边选择实训场所,随着曲靖的城市发展,加之测绘专业课程要求实训场所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典型性,使得实训场所得选择更加困难。

⑵教学实践的先进性配套性和数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①由于我校的采矿、地质、测量三个专业都有测量学课程,导致传统光学仪器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②现代测绘仪器数量不足,如全站仪、GPD接受仪,若有两个以上班级或一个人数多的班级需要使用,就不能满足需要。

③机房和数字化测量实验室的数量和规模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甚至很少有机会进行训练。

⑶教材建设不能适应测绘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测绘仪器、测绘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以前主要的测量作业(如三角测量、小三角测量等)已寿终正寝,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目前使用的教材中还随处可见,甚至在某些教材中还是主要内容,且即便有一些反映新技术的内容,也常常偏重理论。

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①教材出版周期太长,而科学技术发展太快,教材编写时还是崭新的内容,到出版后却成为过时技术;②主编教师对某些知识感情太深,尤其是像三角测量这样在整个测绘史上一直占主导地位的知识和技术,花去几代人的毕生精力研究出来的结果,说淘汰就淘汰感情上实在接受不了;③测绘科学技术发展太快,教师对新技术缺乏较高的实际应用水平,只能以理论阐述为主;④国家对教材投入的经费太少,难以组织专家潜心对各门教材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以保证教材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因此,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的教材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所用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材大都是采用本科甚至是中专教课书,其内容和质量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存在着知识陈旧、技术落后、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

教材中对操作规程,操作要点及有关操作注意事项等经验性、实用性强的内容涉及太少,学生毕业后不能尽快适应岗位操作要求,往往需要较长的过渡期,择业能力及职业适应性较差。

㈡教学模式、教学观念与人才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