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大题完整Word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37305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病学大题完整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神经病学大题完整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神经病学大题完整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神经病学大题完整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神经病学大题完整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经病学大题完整Word格式.doc

《神经病学大题完整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病学大题完整Word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经病学大题完整Word格式.doc

中枢对刺激作出应答的能力减退或消退,包括觉醒度下降,表现为嗜睡,昏睡,昏迷,以及意识内容变化,表现为意识模糊,谵妄

10、开关现象:

长期服用左旋多巴胺出现的并发症,症状在突然缓解(开期)与加重(关期)之间波动,开期常伴异动症,与服药时间,血浆药物浓度无关,处理困难

11、剂末现象:

又称疗效减退或剂末恶化,每次用药的有效时间缩短,症状随血液药物浓度发生规律性波动,需要每日增加服药次数或服药剂量,常见于帕金森症长期应用多巴胺能药物。

12、震颤麻痹:

又称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

13、闭锁综合征:

即去传出状态,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

表现为双侧中枢性瘫痪,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或瞬目示意,不能说话,双侧面瘫,四肢全瘫,但意识清醒,语言理解能力无障碍。

14、癫痫持续状态:

在短期内癫痫频繁发作,其间隙期内意识持续昏迷。

15、Horner征:

由于颈上及脑干网状结构等交感纤维损害,临床表现为病侧眼球凹陷、瞳孔缩小、眼裂变小,可伴有同侧面部少汗或无汗。

16、Bell麻痹:

是指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

17、Bell征:

面神经炎时出现周围性面瘫,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外上方转动显露出白色巩膜。

18、脊髓休克:

当脊髓被横断时,由于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控制,在损伤以下的部位,一切反射活动立即暂时消失,横断后的脊髓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髓休克。

19、肌无力危象:

呼吸肌受累时出现咳嗽无力甚至呼吸困难,需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口咽肌无力和呼吸肌乏力者易发生

1、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有①病前数天或1~2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疫苗接种史;

②起病较急;

③双下肢麻木、无力,相应部位背痛或束带感;

④双下肢无力加重,瘫痪,感觉缺失,括张肌障碍,常表现脊髓休克;

⑤如无肺炎、褥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3-4周后脊髓休克余,出现双下肢痉挛性瘫痪、⑥脑脊液白细胞和蛋白可轻度升高,椎管一般无梗阻,糖与氯化物含量正常

2、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原则

急性期①激素②适当抗生素③无菌导尿,定时放尿,并预防尿路感染。

④定时翻身防褥疮和坠积性肺炎⑤局部按摩和气圈使用防褥疮恢复期:

康复锻炼,促进肌力恢复,纠正足下垂,防肢体痉挛,关节挛缩。

3、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依据有①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呕吐;

②脑膜刺激征阳性;

③脑脊液检查呈均匀血性,压力增高。

④排除脑膜炎与脑出血。

前者开始有发热,脑脊液白细胞高,非血性脑脊液,后者意识严重,发病时即出现偏瘫等脑实质损害表现。

治疗原则是制止继续出血,防治继发性血管痉挛,去除引起出血的病因、预防复发。

4、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要点:

①制止再次出血: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4-6周,避免大便秘结及尿潴留,应用足量止痛镇静剂,避免情绪激动等。

②防止继发血管痉挛:

口服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

③应用止血剂:

6氨基已酸抗纤维。

④对症处理:

稳定过高的血压,控制抽搐,有脑水肿者用脱水剂治疗。

⑤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在于根除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

5、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原因是什么?

临床表现如何?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

本病临床表现如下①各年龄组均可发病,绝大多数为突然起病,可有用力、情绪激动等诱因。

少数可有轻微头痛、颅神经麻痹等前驱症状。

②常见症状为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可有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暂时意识不清,甚至昏迷。

少数可有精神症状、头昏、眩晕、颈、背或下肢疼痛等。

③体征:

脑膜刺激征;

一侧动眼神经麻痹提示该侧后交通动脉瘤。

可有一肢体轻瘫或感觉障碍等局灶性神经体征。

眼底可见玻璃体下片状出现出血。

④临床表现与出血病变部位、大小有关:

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瘤常引起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前交通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瘤可引起精神症状;

椎基底动脉瘤则可引起后组颅神经及脑干症状等。

6、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主要是哪些

缺血性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区别主要是:

①前者发病较急,后者急骤;

②前者安静发病,后者多在活动时发病;

③前者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不明显或无、后者明显;

④前者脑膜刺激征阴性,后者常为阳性;

⑤脑脊液前者正常,后者压力高,为血性;

⑥CT检查前者为脑内低密度区、后者为高密度影

7、脑梗死诊断要点:

1发病年龄多较高2多有动脉硬化及高血压史3病前可有TIA4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5症状多在几小时或更长时间内逐渐加重6意识清楚但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7CT或MRI可有梗塞灶治疗原则:

1超早期治疗:

力争发病后尽早选用最佳治疗方案2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年龄,缺血形卒中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3整体化治疗:

采取针对性治疗时,进行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及时采取预防干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主要对症治疗,包括维持生命体征和处理并发症1血压:

缺血性卒中中急性期血压升高通常不需特殊处理,收缩压>

220mmHg,舒张压>

120,平均动脉压>

130,慎重降压2吸氧和通气支持3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4感染:

呼吸支持和和抗生素5上消化道出血:

常规静脉抗溃疡药物,6发热:

物理降温,人工亚冬眠7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性药物肝素8血糖:

控制在8.3mmol/L以下9水电解质平衡紊乱10心脏损伤:

减轻心脏负荷11癫痫:

一般不预防,相应处理特殊治疗特殊治疗特殊治疗特殊治疗:

1静脉溶栓2动脉溶栓3抗血小板聚集治疗4抗凝治疗5脑保护治疗6血管内治疗7外科治疗8其他药物治疗9康复治疗

8.脑梗死与脑出血的鉴别要点?

脑梗死

脑出血

发病年龄

多为60岁以上

多为60岁以下

起病状态

安静或睡眠中

活动中或情绪激动

起病速度

十余小时或1~2症状达到高峰

十分钟或数小时症状达到高峰

全脑症状

轻或无

头痛、呕吐、嗜睡等高血压症状

意识障碍

多见且较重

神经体征

多为非均等性偏瘫(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

多为均等性偏瘫(基底节区)

CT检查

脑实质内低密度病灶

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

脑脊液

无色透明

可有血性

9.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的鉴别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

发病年龄 40-50岁,10-40岁发病 50-65岁多见

常见病因 粟粒样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

起病速度 急骤,数分钟症状达高峰 数十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

血压 正常或增高 通常显著增高

头痛 极常见,剧烈 常见,较剧烈

昏迷 常为一过性昏迷 重症患者持续昏迷

局灶体征颈强、Kernig征等脑膜刺激征阳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

无局灶体征 局灶性体征

眼底 可见玻璃体膜下片状出血 眼底动脉硬化,可见视网膜出血

头部CT 脑室、脑池、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出血征 脑实质内高密度病变

脑脊液 均匀一致血性 洗肉水样

10.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并发症

(1)病因:

先天性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脑底异常血管病、瘤卒中、抗凝治疗并发症

(2)并发症:

再出血(动脉瘤再次破裂,2周内最多)、迟发性脑血管痉挛(10~14天最多),扩展至脑实质内的出血、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少数患者有癫痫和低血钠症

11、抗癫痫药物的使用,要注意哪些原则

抗癫痫药物使用注意原则为:

①按发作类型选药;

②药物剂量从低限开始,无效时再逐渐增加;

③合并用药时应避免药理作用相同,副作用相似的药物合并应用;

④定时果查肝肾功、血象以防治药物副作用;

⑤规律性取药每日数次服用;

⑥用药疗程长,一般控制发作后数年才减药,且逐渐减量,均忌骤停

12.什么是癫痫持续状态?

如何处理?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者在短期内频繁发生,以至发作间歇中意识持续昏迷者,称为癫痫持续状态。

处理①在给氧,防护的同时,应从连控制发作,首选安定静注;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④防治脑水肿药物;

⑤降温;

⑥抽搐停止后,肌注苯巴比妥维持,意识清醒后改口服。

13.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的区别?

周围性面瘫:

病侧额纹减少,闭眼不拢、眼裂较大、鼻唇沟度浅,露齿时口角歪向对侧,鼓腮吹口哨时病受侧是由于神经核或核下性病变。

中枢性面瘫:

只出现病变对侧下半部后的瘫痪,表现为对侧鼻唇沟度浅,露齿时口角歪向对侧,是由核上的皮质延脑束或皮质运动区病变

14.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要点

临床检查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瘫痪分布 整个肢体为主 肌群为主

肌张力 增高,呈痉挛性瘫痪 降低,呈迟缓性瘫痪

浅反射 消失 消失

腱反射 增强 减弱或消失

病理反射 阳性 阴性

肌萎缩 无或有轻度废用性萎缩 明显

皮肤营养障碍 多数无 可有

肌束颤动 无 可有

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精神传导速度异常,

无失神经电位 有失神经电位

15.Guillain-Barre综合征临床特点有哪些和治疗。

(1)多数患者病前1~4周可追溯有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疫苗接种史

(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出现肢体对称性迟缓性瘫痪,通常从双下肢开始,近端较远端明显,多于数日至两周达到高峰。

病情危重者在1~2日内迅速加重,出现四肢瘫、呼吸肌和吞咽肌麻痹,危及生命。

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3)感觉主述不如运动症状明显,但多见,肢体感觉异常,缺失、呈手套袜子分布,振动觉、关节位置觉不受累(4)脑神经受累以双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其次为迷走、舌咽(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较明显,表现为皮肤潮红、出汗增多、心动过速(6)另有GBS变异型:

Fisher综合征、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脑神经型

治疗:

1血浆置换2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3皮质类固醇4抗生素5辅助呼吸6对症治疗并预防并发症

附加:

脑血栓形成病理生理分期:

超早期(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