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36635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

9、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10.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

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补充知识:

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

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心理发哪儿几个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初中11、12-14、15岁)这是个体从童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

①其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形象作支柱,出现反省思维。

②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③他们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也可集中精力学习。

④身体剧变,成人感产生,独立意识强烈。

⑤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⑥道德行为更自觉;

但自控能力不强。

2)、★青年初期(高中14、15-17、18岁)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基本成熟的时期。

①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②人生观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都有深刻的发展。

③能比较客观的看待自我,表现自我,敏感的防卫自我,珍重自我;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④对未来充满理想,好的意志品质也有发展,但又会出现与生活脱节的幻想。

4、学习准备,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5、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

6、皮亚杰是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他的认知发展理论:

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个体内部认知结构不断变化。

图式:

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

同化:

主体把新刺激组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

顺应:

当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的情境时,对自身图式进行相应的改变和创新,以适应新情境。

认知发展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感觉动作阶段(从出生到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四个阶段的特征:

1)感觉动作阶段的突出成就出现了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中,儿童出现了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表现出集中化、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化。

3)具体运算中,儿童思维有明显的逻辑性,突出成就是获得守恒概念,此外,儿童还获得分类和序列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个体的特点:

①个体的认知具有抽象思维能力。

②能归纳概括个别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

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和检验假设。

④具有命题思维能力。

⑤具有演绎推理能力。

自我中心化倾向:

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

泛灵论倾向:

将任何事物都看作是生命或类生命的活动。

守恒指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

7、维果斯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是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

他的认知发展观: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他的观点是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

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

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

观察的持久性增强;

观察的精确度提高;

感受性增强;

概括性明显发展(初二是转折点)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上升到理论型;

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8、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的观点)2)教学促进认知发展。

(维果斯基)教学支架:

指儿童在试图解决超过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或者更有能力的同伴所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9、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必须经历8个互相联系的阶段,1)婴儿期信任感对不信任感;

2)幼儿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3)儿童早期主动感对内疚感;

4)儿童晚期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青年期亲密感对孤独感;

7)成人感繁殖感对停滞感;

8)老年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自我同一性是指整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我,并形成一致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

10、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教师的品行素质、班级环境、课外训练活动)、同辈群体。

11、如何建构健康的人格?

人格统合包括三个方面的统合,即自我内部的统合(树立自我意识、培养乐观生活态度)、自我与社会的统合、自我与自己实践活动的统合。

12、自我意识:

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从形式上分为: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从内容上分为:

生理的我、心理的我、社会的我;

从自我观念上分为:

现实的我、投射的我、理想的我。

自我意识的发展:

出现:

儿童2、3岁左右;

加速发展:

小学;

突变时期:

青少年时期。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

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13、皮亚杰认为,青少年产生了一种新的自我中心,出现了两种认知歪曲:

“假想的观众”“个人的虚构”

14、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偏爱的习惯采用的加工信息方式。

有以下几种:

1)场依存型(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外部参照物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和场独立型(内部线索参照,不受外来事物干扰);

2)冲动型与沉思型;

3)整体型和序列型

15、认知能力也即智力:

涉及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的信息加工能力。

智力是个体的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量和质的差异)与群体差异(性别、年龄、种族差异)。

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

16、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斯金纳的程序教学)

17、心理学家将性格分解为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18、性格是指个体字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类型分为:

1)机能类型说(英国的培因将其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2)向性说(瑞士的荣格提出内向型和外向型);

3)独立-顺从说(奥地利的阿德勒提出)

补充:

**中学生观察发展特点:

自觉性、精确性、概括性、顺序性

**中学生记忆发展特点:

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

2)意义记忆能力不断提高3)抽象记忆发展快

**中学生行为表现发生的变化:

喜欢争论、理想主义

**性格差异对学生学习有何影响:

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习的速度与质量

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广义的学习:

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人类的学习:

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的、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

是一种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专门的学校、老师、有目的)

1、(美)加涅将学习层次分为八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问题解决学习(最高层次的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学习2)智慧技能学习3)认知策略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嫁衣控制调节和管理的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5)态度学习*我国将学生的学习分为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社会规范的学习

3、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的作用,在刺激和行为之间建立联结。

强化在此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分为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

4、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认为“学习即联结”,学习的基本规律:

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5、俄国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提出了学习的基本规律:

获得与消退、泛化、辨别

6、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提出了学习的基本规律:

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他认为个体行为分为2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7、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的方式有:

1)普雷马克原理(用调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2)行为塑造(也叫连续接近法,指通过强化每一个小的进步达到预期行为目标的有效方法)

8、根据联结学习原理,消除不良行为的策略有:

餍足、代价、结合消退和强化。

9、格式塔的顿悟学习,也称为完形心理学,是一个德国的心理学派理论,代表人物苛勒。

10、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他提出的学习观是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的三个过程;

他提出的教学观是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认知结构:

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的内部认知系统,是用来感知和概括新事物的一般方式。

学科的基本结构:

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

11、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意义学习即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实现意义学习主要条件1)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接受学习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先行组织者可分为两类:

陈述性和比较性的组织者。

**认知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重视对关系的了解20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3)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

12、建构主义学习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决定的。

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其所谓的知识观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