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整理初级《出专业基础》重点Word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35663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料整理初级《出专业基础》重点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资料整理初级《出专业基础》重点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资料整理初级《出专业基础》重点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料整理初级《出专业基础》重点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资料整理初级《出专业基础》重点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料整理初级《出专业基础》重点Word下载.doc

《资料整理初级《出专业基础》重点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料整理初级《出专业基础》重点Word下载.doc(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料整理初级《出专业基础》重点Word下载.doc

出版物半成品à

经组合包装得到最终产品。

产品流通——一般环节:

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我国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4.坚持质量第一(5.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2007版)

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

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具体包括: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弘扬中华文化

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5.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文化追求是出版工作者的职业追求和价值取向,这是由出版工作的文化性质所决定的。

出版工作者文化追求的体现:

1.认真做好文化选择

2.大力推进文化创造

3.积极开展文化传播

4.充分重视文化积累

出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3,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出版质量。

  4,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5,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6,团结协作,诚实守信

7,艰苦奋斗,勤俭创业       8,遵守外事纪律,维护国家利益

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1.促进社会公德和精神文明建设  2.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出版队伍

3.维护和提高出版业的社会声誉  4.保障出版物市场健康发展

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1.加强自我修养2.加强教育

3.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4.加强制度化、法规化建设

编辑:

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

它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编辑”也常用于指专门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

(编辑工作的特点:

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选择性、加工性、中介性——2007年版)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

具体体现:

1,贯彻出版方针的关键  2,制订和实现出版计划的核心

     3,提高出版物质量的主要保证 4,提高出版效益的基础

编辑过程的基本环节:

1.信息采集2.选题策划3.组稿4.审稿5.签订出版合同

6.编辑加工整理7.整体设计8.审定发稿9.校样处理10.样品检查11.出版物宣传12.反馈信息收集(P70流程图)

编辑过程的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

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基础和前提,而后一环节又对前一环节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检验前一环节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前一环节不仅对接续的环节有直接影响,而且对之后的环节同样产生重要的影响;

同样,后以环节不仅检验相接的前一环节的效果,而且也同样检验之前所有环节的效果。

因而,出版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1.信息采集与选题策划的关系

信息采集要以选题策划为中心,选题策划要以信息采集为基础。

2.选题策划与组稿

选题是组稿的依据,组稿是选题的落实、完善和具体化。

3.组稿与审稿的关系

做好组稿可提高审稿效率,审稿可判断稿件质量的高低。

4.审稿与编辑加工整理的关系

审稿是编辑加工整理的前提,加工整理是审稿的继续。

5.选题策划、审稿与审定发稿及其后各环节的关系

选题策划、审稿的最终目的是向广大消费者提供质量优秀的出版物,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审定发稿、校样处理、样品检查等环节就是将这一目的具体落实的物化过程。

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

1.政治素质2.思想素质3.文化素质(知识广博、博中求专)4.职业素质

(包括出版理论修养和编辑实务经验。

表现:

职业追求、职业敏感、职业作风)

编辑与作者的关系:

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

编辑人员和作者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即为读者提供质量优秀的出版物;

其劳动具有共同的特征,即创造性地生产精神文化产品。

1.编辑离不开作者:

作者和作者提供的作品,是编辑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2.作者离不开编辑:

作者个人劳动的产品只有经过编辑的劳动,才能变成社会产品;

没有编辑的劳动投入,作者的劳动产品就只是个人的精神成果,无法通过社会传播实现其社会价值。

3.共同目标是为读者服务:

作者撰写稿件,是为了读者的需要;

编辑向作者组织稿件并把稿件制作成出版物传播,也是为了读者的需要。

4.编辑和作者要相互尊重:

编辑要牢固树立作者观念,充分尊重作者的人格、学术观点和创作风格,同时又要按照质量标准取舍稿件,对各种作者一视同仁;

作者也要充分尊重编辑,虚心听取编辑意见和建议。

编辑与读者的关系:

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关系。

读者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者,编辑人员是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者相互之间以精神文化产品为纽带,形成密切关系。

1.读者是编辑的服务对象:

读者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者,是作者和编辑的劳动价值的实现者。

2.编辑要真诚地为读者服务:

编辑要坚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损害读者的利益。

3.读者是编辑工作的检验者和促进者:

读者的反映不仅能检验出版物的质量高低,而且能有效地促进编辑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4.编辑负有引导读者的责任:

了解读者、适应读者,热忱为读者服务;

引导读者、提高读者,做读者的良师益友。

编辑是沟通作者与读者关系的桥梁:

1.编辑向读者及时传达读者的需求信息   2.编辑向读者及时发布作者的供应信息出版物

出版物就是已出版的作品。

作品只有在出版之后,才能成为出版物。

出版物的属性:

包括精神产品属性和物质产品属性,两者是相互依存的统一关系,正是两者的统一,才使出版物成为出版活动的产品。

出版物是精神产品内核和物质产品形态的统一,出版物的精神产品属性与物质产品属性相互依存、不可或缺。

其中,精神产品属性是出版物的本质属性。

出版物的种类:

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等六大类。

图书:

主要以印刷方式复制的,以纸介质为载体的,可重印的非连续出版物。

出版方式——非连续出版,内容——讲究系统性和稳定性

报纸:

有固定名称,用期或年月日顺序编号,以印刷方式复制的散页连续出版物。

出版方式——连续出版,内容——特别注重时效性

期刊:

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以印刷方式复制,以纸介质为载体,装订成册的连续出版物。

与报纸相比:

外在区别——装订成册,内在区别——时效性比报纸弱,稳定性和系统性比报纸强。

与图书相比:

正文一般设栏目;

篇幅在一定时期内固定;

不设扉页等。

音像制品:

以电、光、磁介质为载体,用数字或模拟信号,将图、文、声、像记录下来经编辑加工后,通过视听设备播放使用的出版物。

(一般分为录音制品和录像制品)

与印刷出版物不同之处:

表达内容手段,物质载体,复制方式,使用时需要一定的播放设备,形态和结构部件。

电子出版物:

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电、光、磁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的出版物。

与音像制品区别:

记录信息全部采用数字代码方式以及载有的信息内容不同

互联网出版物:

经过互联网出版单位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作品。

与其他出版物的区别:

出版方式——复制和发行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

出版物标识

包括:

中国标准书号、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书号:

主要用于图书、音像制品、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的标准化识别代码。

《中国标准书号》(GB/T5795—2002)规定,采用国际标准书号ISBN(InternationalStandardBookNumber)作为中国标准书号。

《中国标准书号》(GB/T5795—2006)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中国标准书号的编号位数从10位改成13位。

例如:

ISBN978-7-5064-2595-7

  EAN·

UCC前缀-组区号-出版者号-出版序号-校验码

EAN·

UCC前缀(3位数):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配的产品标识编码,中国978和979。

组区号:

由国际ISBN中心分配,中国为7。

出版者号(2-7位数),由中国ISBN中心分配,中国标准书号的出版者号均为6位数

出版序号(6-1位数),由出版者按出版物的出版次序管理和编制(+出版者号=8位数)

校验码(1位数),检查正确性,采用模数10的加权算法对前12位数字计算后得出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主要用于报纸、期刊和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的标准化识别代码。

根据《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GB/T9999—2001)规定,由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两部分组成,其中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是主体。

1.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InternationalStandardSerialNumbering)

ISSN为前缀的8位数字,分2段,每段4位,以“-”隔开,其中前7位为单纯的数字序号,不反映连续出版物的语种、国别或出版者,最后1位为计算机校验码。

格式:

ISSNXXXX-XXXX

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SerialNumbering)

简称“CN”号,“CN”为前缀,由6位数字以及分类号组成,前6位数字以“/”与分类号隔开。

前段2位数字为地区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代码》(GB/T2260—1999)中的数字码前2位给出;

后段4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期刊为1000-5999,电子出版物为9000-9999)。

分类号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基本大类给出(但工业技术类和文化教育类按二级类目给出),故用2个字母或者1个字母加1个数字表示。

CNXX-XXXX/YY

第三章出版业与出版行政管理

社会主义出版业的形成:

主要是通过加强新华书店工作(统一全国新华书店→实行出版印刷发型专业分工)、建立国营出版单位和对私营出版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而形成的。

出版业的构成:

我国出版业主要由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出版专业教育单位、出版专业科研单位等构成,而代表国家对出版业进行管理的是各级出版行政部门。

出版单位(出版社、期刊社、非独立的期刊编辑部)

制作单位(是对精神生产内容进行技术加工处理,制成能够据以批量复制出版物的“母版”的专门单位)

印刷复制单位(从事出版物物质生产过程的部门)

发行单位(总发行单位、批发单位、零售单位,但承担本版出版物总发行业务的出版单位不在其内?

出版专业教育单位(为出版业培养人才的机构)

出版专业科研单位(专门从事出版科学研究工作的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